《自然经》十 十一

本帖于 2013-10-06 12:04:17 时间, 由版主 阿方 编辑
回答: 《自然经》八 九qq西红柿2013-10-06 09:12:35

乙酉年壬午月庚申日

进入深层次地悟,这是最要紧的。只在七情六欲的范围内悟,是不会悟到问题实质上,而是表皮,所以要进一步加强深层次地悟。部分同修学习《道德经》,只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论,而且还不深透。你接触实际时就可能又恢复了七情六欲,认识只在有为上发展。理论要深入地学习,并要在修行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学而用之,学而修之。这是第一。

第二,通过实际能看出问题。在实际中对某一问题的处理和认识,能发现一个人在学习、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这是对修真人的一种考试检验。如果平日感到自己修行不错,沾沾自喜,到实际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修行的水平程度,以及过去接触信息的层面。平时虽然能用幼灵接触一些信息,可到关键时就不行,与正门高层次信息联系不上。这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修行不够,二是平日认为的师父层面不是那么高的,有很多信息都是冒名顶替的。如果错误地把这些信息当成自己祖师的信息,有时还信以为真照着做,其结果就耽误了进步。修行队伍中不少的同修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原因,一是自己的修为不到位,二是一些信息是以小冒大而你又分不清。如果在学习中处在这样的状态下去悟,把他们的信息当作师父的传谕,就会越走越偏、越走越远。

第三方面,从灵上接受是高级接受,平时有为是显意识的接受。不能急于求成,还是稳健一点走着好。读经目的是指导修行,不要成为嘴上的道,嘴上的道与实际是脱节的。谈体悟不要认为自己的就对,讲自己的体悟,只能说供参考。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别人之上,谦虚也是德。

教义和经文是玄界很多古师尊集体的智慧,浓缩了的精华,通过显态某个人作道器传之于世。所以,不能随便更改。师父没通过你来传这个经,只能说是你自己对经文的认识,不能说明是经文原来的真义。

有时把正修的物灵称为师傅,这是以众生为师的尊称,但终究不是师父。铜不能与金子混在一起而金铜不分。所以,平时接到一些信息,最好是不闻不问。分辨不清亲近大了必被其粘住,再想前进很难。以前有很多人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大家应借以为戒。

读要读真经,学要学高仙。真经是原原本本的经。要看你自己对经是怎么认识的,别人解释的不重要,关键是你自己怎么去悟。光看别人的解释是显意识在悟,只能丰富嘴皮子道。

糊涂修,以假修成真,借自己的假我而修炼成真。魔是你修行中的磨难,魔与道是孪生子,无魔不成道。为什么说:大运之极气盛,哀运之极万盛呢?所以要正视磨难!

真身确实是师父育养大的,她也是你修行中的师父,虽不如本命师尊那样的师父,但她确是你身内的师父。

集体打坐时不要睡,磕睡就睁眼,或用手揑腿,还可以站起来。睡了神就出去了,就接不了功,师父在百忙之中从很远的地方来给加持,睡了就错失良机也不尊敬师父。遇到这种情况,要以意守住自己的下丹田,观想自己的真身坐在丹田中,这样神就不会离开体内。集体打坐的场是同场,但有时同场中每个人的场也不一样,就为共场。

不要老用显意识去思考问题。俗话说一步错了百步错,修行中一步歪了百步歪,一世错了百世错。意思是说,大家要用心去悟道。

万物都有灵,万物平等。你如何对待一草一木,石头、水也是有灵的,你是否平等对待了?

德不要去抢,众生主动给你的,才是你应该得到的。

开光不是谁都能开,关键是你有没有那个资格去请师父,还要心诚和适当的时间。如果你平时是同物灵为伍,不就请了一些物灵来,这样的开光就不是请的真师父。当然开光还需要有一定的礼仪、程序等。




十一

乙酉年壬午月戊子日

一、谈修行。修不在于有没有时间,炼要有一定的时间,修行关键在于修。有些同修因为某些原因,每天炼得较少,在炼的方面进步不快。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修,心里重视了修,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以万事万物为师,以众生为师去修。在繁忙中以接触的人、事物为师,向他们学习,去悟、去修。所以,说工作忙就耽误修了,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这种认识要纠正。重视了修的人,什么时候都可以修,如行、站、坐、卧,衣、食、住,家庭、邻里、社会、工作单位等,都是修行的场所,都是修行悟道的老师。因为工作、生活方面忙,而不能坚持修,这就是把老师都忘了,有很多悟道的机会都失去了。出现了这种情况不能找别人,应首先从自己心上找原因,你对修的认识还需要端正。

修什么呢?修就是正自己的心和行,正心就是修自己的性,正行就是建德。必须事事修、时时修、处处修。有了这个正见正识,就不会说因为工作生活繁忙而不能修行了。在实际中不能多炼可以多修,不能多学而能多悟。修为主,炼辅之。你能因为进步得小而怨天怨地吗?而应怨自己。修的事关键在自己,同修、师父都很难帮上忙。因为这是正心修性、正行建德。你对自己存在的不足不认识,不去悟,不能把污浊的东西、欲求、妄念等等都去掉,你的心怎么能清?心不清,性如何明?性不明又怎能往之,性不能往之,你又怎么能去建德呢?为众生服务即是行,行正而建德。你无德又怎么合道、得道呢?你没重视修,可能是你没在意,或者是你拿忙做借口,而不能做到积极修行。

修不用专门时间,工作生活中的磨难就是修。心能否平静,不牢骚,不怨。为而不为,就是修。修还能把自己包在鸡蛋壳里面修吗?就是你怎么能把棱角磨去,而做到大方无隅。所以说工作忙不能修而又上火,这个认识要纠正过来。以前曾谈过,生活、工作、家庭的困难,本身就是对你的磨炼。一是这是因道运行的因果而定,是还债的好机会!怨恨时也要积极地去做,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以德还债,以德消怨。怨消债还就是建德,哀运之极万盛!另一方面是德之前源,在得到德之前先要做功,做功能不付出吗?付出不就得到德了吗?

怎么能正确对待这些事呢?家庭、工作、生活、社会中出现了这些事,有正确认识后能很坦然地对待,高兴积极地对待。有些人的想法是,到处去找机会建德。实际上不用到处找,把眼前、身边的事处理好了,就有德,就建德了,否则就是舍近求远。平时冷静思考,近道、及道,达到合道、得道。我谈的供参考,共同参悟,参禅而悟禅,才能达到静定。一切顺其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得,各有进步。顺其自然而不是任其自然。总得有抛砖引玉的吧。以我的看法引导大家都去参悟,起到这种作用。

二、“复元归真”,就是完全回到道原处去了而归道。植物归根就是归原处,意思就是复元归真,回到原处,归到道。“道弥漫在万物中”,在十二句诗的最后两句中说“有德能通无。无则德道同。”德道同,宇宙任何地方都弥漫着道、德。无则德道同,都达到无了,无处不如来。这就是修行的高级阶段。弥漫:到处都是,万物中都有。弥是漫,漫也是弥,到处都充满了。道在万物中,万物在道中。道弥漫在万物中,任何物都含有道。

无名虚无是常道。道在物中演化显现出的象,这个象就是非常道。能说出来的道就是非常道,因为道是看不见没有名的。道生万物,是万物之母。德养万物,是养母,道是生母。《道德经》中有的地方写“万物之母”是指德,是万物有两个母亲。《道德经》中“国”与“民”在不同的经文中含义不一样。经文中的真义,悟者心明,但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说出来就与那个真义有很大差距,说不清。只能是心领神会、性知,找不着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要体感和体悟,很多处没法用语言来表达。

加强悟,悟就如同吃饭,细嚼就能消化吸收得好而达到滋补身体。不细嚼就不消化,也不能吸收。师父给你的好东西,你不吃就不能吸收,有时还能丢失,悟才能变成自己的。悟能加强性,还能增加智慧。师父讲课你认真听讲,并进行悟,就能增加智慧。

 



















































圣 道 永 昌









德载一归道


有德能通无,无则德道同


聚则成形,散则成


归一用变通









日月同辉


真身至阳,假身至阴


无为而无不为


真身正堂坐,忘我十方明









阳趋偕阴辅


真身阳趋主修,假身无为辅助


择阴育阳,育阴为阳


德神往乃生


图11-1  逆修归道图


所有跟帖: 

《自然经》十二 十三 -qq西红柿- 给 qq西红柿 发送悄悄话 (8865 bytes) () 10/06/2013 postreply 09:17:45

《自然经》十四 十五 -qq西红柿- 给 qq西红柿 发送悄悄话 (5307 bytes) () 10/06/2013 postreply 09:20:10

中间若干章节暂时略去,需要全书pdf的请联系qq6033228,免费索取... -qq西红柿- 给 qq西红柿 发送悄悄话 (188 bytes) () 10/06/2013 postreply 09:28:20

《自然经》五十四 至 五十七 (终) -qq西红柿- 给 qq西红柿 发送悄悄话 (37670 bytes) () 10/06/2013 postreply 09:34:0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