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1944年春季日军攻势在英帕尔的受阻要算是一次严重的挫败,但其程度并不足以动摇其对于缅甸的控制。一切就要看英军能否作有效的追击,而为了这个目的,英国人的补给系统也就必须有更充分的发展
6月3日〔1944年)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所给予蒙巴顿的训令曾规定其任务为利用已经分配给他的兵力,去扩大对中国的空中联络,并设法打通一条陆上交通线。虽然并未特别提到,但缅句的收复已为意料中事。被考虑的主要计划有两个:(1)“首都作战"(Operation Capital)为一个陆上的攻击,以收复缅甸北部及中部为日的;(2)“吸血鬼作战" ( Opecatio. Dracula)为一个两栖作战,以收复缅甸南部为目的。后者有产生较大效果的希望,但必须依赖外来的补给。在当时的环境中,斯利姆将军(Gen. Slim)和美国人都宁愿采取陆上进攻的计划。所以,虽然两个计划都在奉命准备,而重点却是放在 “首都作战方面。
虽然印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基地,而从印度到缅甸的交通也大为改进,但是要使对缅甸的侵入行动真正迅速有效,则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从根本上来说,主要问题都是后勤性的而不是战术性的。尽管陆上交通和内陆水运都已有了改进,但斯利姆的第十四军团仍旧要依赖空运补给,而这又必须有赖于美匡运输机的适当援助。
1944年的下半年主要就是花在这些发展之上,以及对于指挥机构的改组。最重要的特点即为把空运补给系统放在一个叫作“战斗物资特遣队”( Combat Cargo Task Force)的统一司令部之下。此外,情报机构也已经加以协调,而“特种部队” 单位则已被解散。10月间,史迪威因为性情顽固,由于蒋介石的坚持而被调走,代替他出任蒋介石参谋长和指挥中国军队的人为魏德迈将军,于是改组的工作也就获得很多的便利。11月间原在意大利指挥第八军团的利斯将军,被派充任东南业联军陆巨部队总司令,位在蒙巴顿之下。
10月中旬,当季风雨停止之后,地面也就转趋干燥,斯利姆遂开始发动“首都作战”,首先在中央方面推进。他集中斯托普德(Sropford)的第三十三军,在加包(Kabaw )河谷的南端上,以攻占百灵庙和加里瓦为目的(后者在英帕尔以南130英里),然后于12月中旬左右在加里瓦渡过亲敦江并建立一个桥头阵地,此时再由梅塞维所率领的第四军前来增援,并继续朝东南前进,以攻占望懒( Monywa )和曼德勒( Mandalay)为目的(距离加里瓦 160英里)。
在另一方面,口本统帅部正面对一个较大和较近的威助,即美军对菲律宾的攻击,所以已无余力来对缅甸方面作任何的增援,但它却告诉其司令木村中将必须尽量坚守以阻止敌军重开滇缅公路,或进向马来亚。日军达成此种防御任务的希望是很微弱的,因为它们白己所发动的长期英帕尔攻势已经把兵力消耗得太多〔在中央战线上,日本第十五军只有4 个不足额的师,总数一共只有2.1万人,而面对着的敌人却有 8个或9个强人的师,而其惟一的增援就是来自缅甸南部的兵力—这支兵力一经调动之后,仰光也就会处于暴露的地位。虽然斯利姆的部队有一部分被保留着,伸供发动“吸血鬼作战”之用,但他仍然亨有数量的优势。他不仅有数目较多的师,而且所有的师都比口本的师要强人得多,此外也还有较强大的装甲支援,以及明显的制空权。基十这些铁硬的事实,日木人也就承认他们可能必须撤出缅甸北部,但却仍然希望守住一条足以掩护曼德勒和仁安羌油田的防线(即向南撤退140 英里,直达伊洛瓦底江之线)。
当芡军在中央战线卜的攻浦乖诜⒄怪?剩?谌艨?兔宓楸辈苛礁龅厍?母ㄖ?髡揭捕嫉玫匠晒Χ?崾??br />当季风一经停止之后,克里斯蒂森的第十五军所要达到的月的即为肃清若开,夺占阿恰布岛从作其空军基地,然后再抽出部队来参加主要作战。为了达成他的任务,克里斯蒂森手上有3个强大的师,其所面对的日军号称第二十八军,司令为樱井中将,但却只有2个微弱的师。英军,12 月11日开始前进,并于23日迅速攻克在半岛顶端的东拜 ( Davbaik),一星期之后,又克复梅宇河东岸卜的拉得堂(Rath- edaung)。此时克里斯蒂森的第二个师已回内陆深入,正在肃清加叻丹(Kaladsa)河谷。为什么缺乏抵抗的原因是由于口军正在从若开地区撤退。这也就加速攻占阿恰布计划的执行——当英军于1月4日占领该岛时,发现它已被日军放弃。
由于还需要史进步的空军基池,遂使克里斯蒂森又计划攻占兰里〔Ramree)岛,那是向南还要再前进70英里,并且也于1月21日很轻易地占领—因为日军现在最关心的即为扼守通往伊洛瓦底江「游的山地隘道,以防英军突入缅甸中部。日军的后卫坚守这些隘道到4月底为止,这样才使樱井的残军有安全撤出若开地区的机会。不过他们那种艰苦的防御战之所以能够成功,下述事实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克里斯蒂森现在正忙于准备“吸血鬼作战”,因此——大部分部队都已经抽回。
在中国大陆方面,1944年的作战进行并不顺利。于是这也使“二叉戟会议”('trident Conference)有关飞越“驼峰” (Hump)的空运补给优先次序的决定不能不有所改变。现在的重点是放在对中国陆军的增强方面,而美国在中国的战略空军反在其次。
在缅甸北部战线上,史迪威的部队(大部分都是中国军队)在春季里对着本田的第三+三军(共有3个微弱的师),企图通过密支那前进,以达滇缅公路的北侧面,但却没有太多的进展。不过在秋季里,由于久战兵疲的“擒敌”(Chindhs)部队已由第三+六印英师所替换,情祝始稍有改善。
在魏德迈接替史迪威之后,情祝遂又获得更进一步的改善。在他之下,另一位新来的美军将领苏尔坦将军(General Sultan)也接管“北部战斗地区指挥部" ( Northern Combat Aren Command),简称NCAC。
12月间,苏尔坦的部队,连同其所余留下来的2个中国师,已作较迅速的进展,本田的残兵被迫朝东南退向曼德勒 2月中旬,滇缅公路的西中段已无敌踪,到4月间,其全程从曼德勒到中国均已再度打通。
1944年1月中旬,斯托普福德的第二十下军已经在亲敦江匕建立一处桥头阵地,而梅塞维的第四军则向东攻入瑞冒- 曼德勒(Shwebo-Msndalay)平原,并在班毛(Baamauk)与费斯廷(Festing)的第三十六师取得联系,后者此时已经在伊洛瓦底江上,向南挺进到了英多和开泰( Katha)。由于未曾遭遇抵抗,可以证明日本人是正从瑞冒平原撤退,并退向曼德勒附近伊洛瓦底江上的阵地,这样也就使斯利姆大感失望,他本来希望能在这个比较开阔的平原上,使用其优势的装甲、炮兵和飞机以围歼敌军的。干是斯利姆遂修订他的计划。当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相当于3个师的兵力)从北面继续向曼德勒迫进,并在伊洛瓦底江上获得渡口时,第四军(也相当于3个师的兵力)从吉灵庙向正南前进以达密沙(Myittha)江的河谷,其行动以尽量保密为原则,然后从甘高( Gangaw)向东南移动,以求在木各(Pakokk的附近的伊洛瓦底江仁获得一个渡口,其目的是要在扼守曼德勒的日军后方,即在敏铁拉(Meiktila)的附近,建立一道战略性的阻塞线—以期切断它们向南的退路,同时也使它们无法从仰光获得补给。这个中央方面的全部包围计划,其成败的关键系于后勤问题的解决,而尤其是适当的空运补给。
到1945年初,当第四军仍在谁备其深入的侧面迁回运动时,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遂继续向南面的瓦城推
进。1月 10日占领瑞冒,22日又到达在亲敦江上的望懒,他的另一个师则早在曼德勒以北50到70英里的地方,获得伊洛瓦底江上的渡口—这就构成三路进兵的威胁。除了在曼德勒的对岸边有一支外围部队以外,其他的日军都已退至伊洛瓦底江的 斯利姆新计划的执行几乎是完全合十理想。梅塞维于2 月10日攻占木各附近的坎拉( Kahnla)即为行动开始的讯号〕 2月14口,他领先的那个师在木各以南的蒲甘(Nyaunga)附近,建立了一个桥头阵地,那个地段是由所谓印度国民军的部队来防守的,所以很容易就将其击溃。梅塞维的打击部队是由柯万将军(General Cowan)指挥,包括特别摩托化的第十七师,另外加上1个坦克旅。这支部队通过这个桥头阵地,于24 日攻占东沙(Taungtha),并于28日到达敏铁拉的郊外。当一支日军又重占东沙时,其交通线曾暂时被切断,但空运仍能使其获得有效的补给,于是经过两天的战斗之后,又终于在3月 3日攻克敏铁拉。柯万在此时是尽量设法保持他的主动,他使用小型的步兵纵队附以坦克,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作一连串富有积极精神的突袭,以使日军莫知所措。
日军是处于一种危殆的情况—在曼德勒周围正遭受重大的压力,而其后方交通线又已感受威胁;此外在地面上的数量远居劣势,而在空中则几乎毫无掩护。尽管如此,他们却还是拼命地苦战不退。英军曾对他们在曼德勒方面的据点杜弗林f(Nort Dufferin)一再发动猛攻,但均被击退。同时,日军也在敏铁拉地区中发动一个死里求生的反击,以期打通其交通线。2个师从南向北进攻,另1个师则从曼德勒南下夹击。所有这些部队现在都由本田的第三十三军指挥(它是从北面和滇缅公路上撤回的)。在3月中旬,这一场战斗已经发展到f 紧急阶段但到3月底,日军的反击已完全被击败,并被迫放弃其企图。此时,斯托普福德终于在3月20日先后攻占杜弗林堡和曼德勒。在认清大势已去之后,口本第十五军才放弃其坚守曼德勒的企图而向南撤退。于是缅甸中部就完全落入英军的手中,而到仰光的道路也已畅通无阻。在这几个星期的苦战中,两个英国军的损失约达1万人但日军的损失却远较重大—儿乎相当于其全部已经残破兵力总数的1/3。尤其更糟的是当它们采取长途迁回路线向东撤入掸邦高原时,又丧失了许多装备,遂更减弱尔后的抵抗能力。
虽然现在仰光已经唾手可得,但英军却必须杆快进入该城,因为季风就要来临,而在6月初,所有在缅甸战场上的美国运输机也都要撤走,以便用来帮助中国人作战。仰光距离敏铁拉在300英里以上,若不事先在缅甸南部获得一个海港,以弥补美国运输机的转移并使斯利姆获得一条可供替换的海运补给路线,则早已过分拉长的第十四军团补给系统就可能全部崩溃。所以在4月3日,蒙巴顿决定在5月初执行“吸血兔作战”,作为斯利姆军团若不能如期达到仰光时的安全保证。执行这个作战的部队为来自第十五军的1个师,另加1个中型坦克团和1个廓尔喀伞兵营。
斯利姆从曼德勒和敏铁拉南进的计划是梅塞维的第四军沿着主要的公路和铁路线南下,而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则沿着伊洛瓦底江的两岸前进—后者的补给是将依赖内陆水运,而前者则仍继续仰赖空运。
日本人希望用从若开撤出的第二十八军残部来扼守伊洛瓦底江,而其他两个军的残部则应能阻止梅塞维的前进。但这却被证明出来完全是幻想,因为那些残部已经没有再战的能力。此时,原来充任斯利姆军团预备队的第五师已经前进,到4月14日即已攻占敏铁拉南面约40英里的央米丁。斯托普福德的第三十三军也沿着伊洛瓦底江岸前进,其先头师于5月3口达到卑谬(Prome),也就是到仰光全程的中点,而日本第二十八军则被围困在伊洛瓦底江的西岸上。梅塞维的先头虽然起步较迟,但沿着主要道路的推进反而较快,在4月22日,即已到达与卑谬平行的东吁(Toungoo)- 这样也就阻止住f从掸邦高原撤退出来的日本第十五军残部的先头部分。在那时,其他的口军残部却还留在100英里以后。一星期之后,梅塞维的先头到达割独,那里距东吁90英里,距仰光则仅70英里。在这里英军遭遇较坚强的抵抗,因为日本人想向东继续保持一条通过泰国的联络线。在几天之内,抵抗即被克服,但这一个短时间的顿挫还是使梅塞维的部队未能获得首先进入仰光的荣誉。
在5月l日,“吸血鬼作战”已经发动—伞兵在仰光江口空降,而两栖部队则在其两岸上登陆。因为听到日本人早已撤出仰光,于是全部兵力又再度上船,溯江而上,次日进入该城。5月6日清晨,他们与从割独和勃固南下的梅塞维先头部队会师。缅甸的解放遂终于完成。
在战役的后期之所以缺乏抵抗,主要是因为日本人已经把他们的空军和海军的大部分撤走,以应伺在太平洋方面的较大威胁。面对联军的800架作战用飞机(轰炸机650架,战斗机177架),他们只能凑足50架落伍的飞机来对杭。此外,就整个战役而言,美国运输机对补给的维持,实为英军成功的主要因素。
缅甸战役:从英帕尔到1945年5月仰光的克复
所有跟帖:
•
整个缅甸战役,中国军队基本是打下手的,有些人竟敢当主力吹!
-austraveller-
♂
(4 bytes)
()
07/12/2009 postreply
19:14:04
•
有趣,你昨天才说英帕尔战役征明英军是解放缅甸的主力,
-wxcfgh85-
♀
(2514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2:29:05
•
英帕尔歼灭日军主力然后打仰光,而中国要英一个师保驾才能打缅北
-austraveller-
♂
(35460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3:17:41
•
我看了,里面已经说了中国是盟军此次作战的重要组成部份
-wxcfgh85-
♀
(810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3:32:49
•
你把历史记混了就别硬撑着了,松山战役44年6月,英帕尔3月-7月
-austraveller-
♂
(15548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3:45:46
•
英帕尔打完后,中国军队还在怒江边转悠呢
-austraveller-
♂
(0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4:08:02
•
还在撑,进来看看中国远征军二次入缅的作战经过。
-wxcfgh85-
♀
(11051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7:23:17
•
你所说的攻击松山,只是滇西反攻左翼军队的攻击
-wxcfgh85-
♀
(6103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7:28:53
•
再接着吹,几个师打一个师团,英帕尔都打完了,还在怒江边磨蹭
-austraveller-
♂
(470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8:14:50
•
进行滇西作战的目的本来就在于施加压力给日军,以减少
-wxcfgh85-
♀
(257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8:35:57
•
日军分出啥来了?新一军都在摧枯拉朽了,还日军分的啊?
-austraveller-
♂
(0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8:45:32
•
而且你使用这些完全没有出处的资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wxcfgh85-
♀
(2524 bytes)
()
07/13/2009 postreply
03: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