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说的攻击松山,只是滇西反攻左翼军队的攻击

 作为滇西反攻左翼的第11集团军于5月29日分别从攀枝花渡、毕寨渡各渡口渡江后分南北两路攻击龙陵、松山。松山位于怒江惠通桥西北约6公里处,海拔2260米。滇缅公路由惠通桥向西,环松山过腊猛街,经狭长起伏的冈岭滚龙坡而至龙陵。日军以两年时间在松山腊猛构筑大堡垒群16座,小堡垒群5座,各堡垒间均有隧道直通,还有储备充足的粮服弹药仓库,其工事至为坚固。完整坚固的松山据点与腾冲、龙陵鼎足而立,是日军必守之地。远征军攻击松山是由6月 2日怒江东岸的炮击开始的。6月4日,第71军第28师的主力开始向上松林阵地攻击,翌日即占领腊猛及竹子坡,同时切断腊猛与龙陵间的滇缅公路。至此松山守敌与其师团主力之间只能依靠无线电进行联络,此后3个月松山守敌一直处于四面被围的境地。松山之敌凭借坚固的工事顽强抵抗,虽重炮连续命中亦屹然不动。至6月20日,远征军第71军已伤亡1600多人。司令长官部急遣总预备队第8军的精锐荣誉第1师赴松山战场,与新编第28师交替。第71军军长钟彬亲自坐阵督战。第6军的新编第39师亦南下到达松山附近,此时惠通桥经抢修通车,汽车日夜输送弹药于敌阵前数百米。7月4日以后,远征军开始第二次攻势,占领了日军前沿阵地,还有空军配合,松山日军伤亡骤增。但远征军仍未能继续前进。

  照片上衣衫褴缕的人是中国远征军的通信兵,如果不是作者注明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是一个军人,可事实是滇缅战役就是这些形同乞丐的士兵们打赢的。

   司令长官部又急派第8军主力第82师和第103师从昆明奔赴松山,卫立煌偕宋希濂和美国窦恩准将亲自到松山前沿视察。7月20日,第8军组织了一个非常坚强的尖兵团,由师长暂任团长,团长暂任营长,各级军官依次下降,开始第三次攻势,8月2日占领了干路子阵地。日军失去了干路子阵地后,金光守备队长为提高守备队的士气,选精干士兵28名组成挺进破坏班,身着中国便衣趁夜袭击远征军炮兵阵地,有数门山炮被毁。此后远征军仍以优势炮火在战斗机掩护下主攻关山阵地。同时从8月初开始,以20天左右时间掘坑道至日军关山阵地之下,使用3吨TNT黄色炸药施行大规模爆破,至此松山日军核心堡垒完全摧毁。9月7日下午,隐匿山林的残敌全部肃清。为时3个多月的松山战役始告结束。当日,东京广播电台称:“腊猛(松山)守军全员玉碎。”

  松山之战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血战。整个战役使用兵力先后达3个师,日军死伤850人,而远征军死伤为6763人,约1:8。后第11集团军总司令黄杰在其回忆录里写道:“实以松山地形复杂,蜿蜒数十里,敌人依据最强固之据点工事,凭险固守,虽经我空军炮兵之轰击,亦未能摧毁。”

  松山的克复为远征军向龙陵、芒市、畹町的推进铺平了道路。

  继腾冲、松山攻陷后,龙陵是滇西日军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堡垒,龙陵古名黑水笼,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为哀牢县。东距松山70公里,北距腾冲约100公里,沿途山峦起伏地势险要。扼滇缅路要冲,其战略地位颇为重要。为日军在滇西与缅北的六大守备据点之一。一旦失去龙陵,日军在滇西事实上已无险可踞了。因而日军在龙陵周围的高地构筑了大量永久性坚固堡垒网群,在城内每一幢房屋都筑有堡垒,每堵砖墙上都有枪眼。日军准备在龙陵挡住远往军的西进,从而实现日军第33军的“将主力集结于芒市周围,在龙陵方面击灭云南远征军主力之后,前出到怒江一线,在援救腊猛、腾冲守备队的同时,切断印中联络”的 “断作战”方案。

  龙陵之战前后出现三次反复。第一次攻击于6月5日开始。第11集团军第71军第87、第88师向龙陵发起攻击,第2军第76师向平达进攻,直逼日军第56师团驻地芒市。6月10日,远征军先后攻克了镇安街、黄草坝、腾龙桥等,从而切断了龙陵与芒市、松山、腾冲的公路,并一度攻入县城,城内日军仅 300余人固守3个据点待援。时连降大雨,空中补给及老百姓的骡马运输都很困难。远征军渡江以来所消耗的弹药未能及时补充,弹药已不足以作战。粮食也几乎告罄,士兵便以芭蕉根、山芋充饥。龙陵日军趁机反攻,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下令第88师放弃龙陵附近的阵地向东北撤退12公里到第87师的阵地上,第一次攻占龙陵失利了。日军第56师团长迅速抽调腾冲兵力2000余人,芒市1000余人火速驰援龙陵。双方在黄坝、香菇岭等地激战,及至远征军第8军荣誉第1师及新编第39师赶到,才转入反击。此后远征军各部向前推进,7月25日基本占领龙陵附近各日军据点。

  第二次攻击龙陵是8月14日,远征军在34架飞机和炮兵配合下对龙陵进行猛烈攻击。日军荻尾少佐在轰炸中毙命。在此次进攻中尤以龙陵县城东南的老东坡战事最为激烈,日军在老东坡有20多个堡垒,其构筑十分坚固。日军使用爆炸性、燃烧性和糜烂性的十多种近距离攻击武器反击。经6个日夜的恶战,16 次冲锋,

  于8月19日将老东坡日军消灭。远征军新28师约有800名官兵阵亡。在远征军攻占的日军阵地里有日军遗尸400多具。9月初,日军2000余人从芒市出发向龙陵扑来,各据点又先后沦入敌手。远征军急调后援部队紧急增援龙陵,稳定战场形势。此后在大垴子坡、南厂又遭到1000余日军的进攻,两地相继失守。9月上旬,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从昆明来援,第54军第36师由腾冲南下龙陵,经3天3夜血战才将原有阵地一一夺回。

中国远征军滇西大战纪实
坠落的太阳旗

  据说美国士兵特别喜欢战利品,只要是日本人的东西,水壶,帽子或大刀,太阳旗,他们都小心地珍藏,日后回国挂在自己的客厅里或卧室里作为人生经历的证明。一面太阳旗据说可以换到5条美国香烟。这张照片显然是应记者的要求拍摄的,因为画面里的人物都已经设计好了自己的表情。


  当日军第33军向远征军大举进攻时,松山和腾冲两战略要地已被克复,日军预定的对缅北采取守势,对滇西采取攻势的“断作战”行动计划已经失去意义,日军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含泪终止“断作战”方案,下令各部停止进攻。10月29日,中国远征军各部在炮兵、空军协同配合下向龙陵守敌发起第三次总攻,11月1日,远征军各攻击部队向中央合围,在300门大炮和美国空军协同下一举攻占日军在城中的核心据点观音寺。次日占据城西制高点,日军残部在远征军三面合围下于11月2日晚沿滇缅路向芒市溃逃。1944年11月3日晨远征军收复龙陵。

  黄杰将军在评述龙陵战役时写道:“自1944年6月5日到11月3日,为龙陵之战。此役我曾经过三次攻略,敌亦曾经过两次增援反攻,为全战役中时间最长、兵力最多、战斗最惨烈之会战。计敌共死伤10620员名,我军共死伤28384员名,约1与2.7之比。”

  1945年1月27日,在欢呼声中,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及盟军会师于芒友。

  滇西战役从1944年5月11日开始,至1945年1月27日结束,历时8个月16天。日军第56师团全部被歼,第2师团及第53师团被歼一部,死伤、被俘共21057人。中国军队出动7个军14个师和其他特种独立团共16万多人,伤亡、失踪共67463人。日军与远征军的伤亡比例是:1:3.2。

  1945年1月28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中印公路经过的一个小镇——苗斯举行会师典礼。中国远征军在通往祖国的路上竖起白布横幅:“欢迎驻印新军凯旋回国!”卫立煌长官、索尔登总指挥、孙立人军长、黄杰总司令站在旗杆下面。卫立煌致词“今天是会师东京的开始。”索尔登将军说“到东京会师去,让两国的国旗飘扬在东京上空。”他们的讲话被士兵们的呐喊淹没了。会师典礼之后,中国远征军便启程回国。中国驻印军为确保中印公路安全返身攻打腊戌。一场令世界注目的持续了3年之久的滇缅战争就这样结束了。(周勇/撰文●陈祖(木旁加梁)/供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