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你昨天才说英帕尔战役征明英军是解放缅甸的主力,

昨天我指出了英帕尔战役根本是在印度英帕尔地区进行的后,你就又转贴了这篇没有出处的文章来证明英国是缅甸战役的主力,但是可笑的是文章中第一段话就是:

(虽然1944年春季日军攻势在英帕尔的受阻要算是一次严重的挫败,但其程度并不足以动摇其对于缅甸的控制。一切就要看英军能否作有效的追击)

也就是说你第二次引述的文章就已证明你第一次说的什么英帕尔战役证明英军解放缅甸根本就是错误的。但是你脸皮够厚,从来也不承认早前犯了错,这也罢了。

就你所引用的这一篇文章来看,我只看了两眼就觉得其水平或者至少是翻译者的水平低下,我这里不是说里面不断出现的乱码,或者是根本连作者是谁书名是谁,根本无法校对,也无法防止有人偷改数据以欺骗人这类问题,我指的是对于二战知识的常识。仅举一个例子:

(为了达成他的任务,克里斯蒂森手上有3个强大的师,其所面对的日军号称第二十八军,司令为樱井中将,但却只有2个微弱的师。)

请问二战中日军的编制单位中有师吗? 这是最普通的常识了。日军在二战中的编制单位没有师,只有师团。而这文章中全部称之为师。另外,斯托普福德的第二十下军已经在亲敦江匕建立一处桥头阵地。这里第二十下军到底是什么意思?全篇文章里面类似的错误到处可见,让人怀疑根本就是用一个翻译软件即时翻译出来的。

就算这篇明显从英国人观点出发的文章只是有翻译上的错误或者是译者的常识错误,光是看里面的数据,也知道中国军队是作战中的主力之一,而不是你所说的所谓下手:

(为了达成他的任务,克里斯蒂森手上有3个强大的师,其所面对的日军号称第二十八军,司令为樱井中将,但却只有2个微弱的师团。)

(在缅甸北部战线上,史迪威的部队(大部分都是中国军队)在春季里对着本田的第三+三军(共有3个微弱的师团),企图通过密支那前进,以达滇缅公路的北侧面,但却没有太多的进展。不过在秋季里,由于久战兵疲的“擒敌”(Chindhs)部队已由第三+六印英师所替换,情祝始稍有改善。

在魏德迈接替史迪威之后,情祝遂又获得更进一步的改善。在他之下,另一位新来的美军将领苏尔坦将军(General Sultan)也接管“北部战斗地区指挥部" ( Northern Combat Aren Command),简称NCAC。

12月间,苏尔坦的部队,连同其所余留下来的2个中国师,已作较迅速的进展,本田的残兵被迫朝东南退向曼德勒 2月中旬,滇缅公路的西中段已无敌踪,到4月间,其全程从曼德勒到中国均已再度打通。)

我想问问,到底是两个师团的敌军厉害还是三个师团的敌军厉害?到底是英军对抗的两个师团组成的日军第二十八军厉害还是中国军队对抗的三个师团的日军第三十三军厉害?

而且这篇文章只提到了史迪威和后来的苏尔坦将军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却根本没有提到自中国境内出发的滇西中国远征军。

其实真正能够看到盟军各部队作战历史资料的网址可以在维基百科上找到,http://en.wikipedia.org/wiki/Burma_Campaign

中国军队虽然不是盟军部队的主力,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缅甸战场上的两条战线中北线的主要力量。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