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们东北那嘎达有啥特别又好吃的,我会毫不犹豫说是粘豆包。
但细想想,粘豆包之所以特殊,并非是因为其做法复杂,原料珍稀,而是恰恰相反,粘豆包出身非常平民。
在我童年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虽然大米白面稀罕,可家家户户都会在寒冬季节蒸上几锅粘豆包。除了现吃,剩余的要冻上,随意放在一个面袋里储藏在屋外的小棚子里,我们叫那下屋。要吃的时候,拿进屋缓一缓,如等不及,冻得硬梆梆的豆包可以直接在放到锅里蒸透,和新蒸的没什么大区别。
我最喜欢的吃法是把蒸好的豆包放在稍放了些油的锅里煎,边煎边用铲子压扁。两边煎黄,盛入盘中,撒上些白糖,咬上一口,金黄脆软的外皮,筋筋粘粘的,包着面面的暗红的豆沙,那个香甜啊!
离家乡越走越远,粘豆包成了美好的回忆。在中国超市里有好多我小时候听都没听说过的来自南方的各色食材,可却没有那些我们东北朴实而味美的东西。没有东北宽粉条,没有油豆角;没有那粘玉米,更没那包粘豆包的黄米面。可当我有一天在中国超市里看到有卖大黄米时,我的胃里一动。那就是粘豆包的初级原料呀!我知道从那米到粘豆包有着遥远的距离呢,可还是身不由己拿了一带放进购物车里。我想我至少可以用来蒸粘米饭吃吧。
据我研究,人类发展的最大动力就是吃。为了吃得香,发明了钻木取火。为了烧菜,发展了冶金技术。陶瓷我就不用多说了。文学城,不也就是为了能有个私房嘛!
大黄米放在家里一些日子后,有一天我突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待我下班后有空再续,如果有人感兴趣的话。不是我要卖关子,这码字不是轻松的活儿。所以我特别佩服熊猫媳妇和其他勤于码字的会员们。这个就算广告吧。
等不及的人可先去搞原料,保证你成功:
2LB 大黄米
0.5-1 LB玉米面
2 LB 红小豆,当然有东北大芸豆更好了
可有可无:糯米面
方子在此连接:
http://bbs.wenxuecity.com/cooking/1189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