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讲过头了就会得出好玩的结论

回答: 答"一千零六夜"zhuozhuo2012-11-26 21:30:26

比方说扶起摔倒的老人这个例子。如果真有一个“是要让自己高兴/感觉好”的所谓自利动机,那么万一摔倒的老太太在我决定要感觉好一下之前自己又站起来了的话,本人的自利企图没有得逞岂不是要狠懊恼?甚至跑上去再把她推倒?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相信绝绝绝大多数的人看到摔倒的老人自己能站起来,第一反应也是唯一的反应大多是替他/她欣慰和高兴 - 啊,总算没有出大事。。。我觉得这种想法才是自然的,正常的。而这种没有“高尚”成功却依然高兴的正常想法也反过来证明了,开始要扶起老人的想法不牵涉到任何自利的动机。

其次,我在下面的原文(啊顺便澄清一下那段文字不针对你,所以其实你不是答我,标题有误)中讲到过,利/自利不能够做无限的引申。而你恰恰把自利和自我(意识)等同起来,极大地扩展了自利的通常定义。

说到底,人做个决定 - 无论是自愿还是外力强迫 - 都是“自我”意识作出的。所以如果把自利和自我等同,那么“所有的决定都是自利的”正确,但问题是自利和自我是否真的等同呢。。。

正如其他有人指出的,汉语中自利这个词意与自私相近,且通常连用。自私自利的含义不仅指“有利于自己”,同时也含有“以他人的合理利益为代价”的意思,即所谓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等等。这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词。没有对他人合理利益的损害,就不构成价值判断,也就没有自私/自利一说。

最后抄段罗素的一段对自我主义的评说:

“自我主义在起初让人们指望从别人得到一种父母般的温情;但是,他们一发现别人有别人的自我,感到愤慨,求温情的欲望落了空,便转为憎恨和凶恶。人不是孤独不群的动物,只要社会生活一天还存在,自我实现就不能算伦理的最高原则”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