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诗词格律十讲(1):诗韵和平仄

本帖于 2012-05-24 17:19:48 时间, 由普通用户 湘西山民 编辑

========================转贴开始=======================

诗写下来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吟”的。古人所谓“吟”,跟今天所谓朗诵差不多。因此,诗和声律就发生及其密切的关系。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声律, 而所谓声律只有两件事:第一是韵,第二是平仄。其中尤以平仄的规则最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平仄规则就没有诗词格律。现在先请大家读几首唐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唐贾, 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 嫁与弄潮儿。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 一种音乐美。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楼”读lóu,都是收音于ou的;《相思》,“枝”字读zhī,思字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候,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语音去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音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字读qí,“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字,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白话“儿”字念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至于讲到平仄规则,就必须先说明什么是平仄。古代有四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声以外,共余三声都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平声大约是比较长的音,而且是一个平调,不升也不降;其余三声大约是比较短的音,有升有降,因此形成了平仄的对立。诗人们利用这种对立来造成诗的节奏美。

上面所引的三首五言绝句是依照同一个平仄格式写成的。每首只有二十个字,其平仄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下同。)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入声已经消失了,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就是了。入声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也都是仄声。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字典不可(可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音字典》)。大概平仄格式上标明仄声而普通话读平声的字,多半是古入声。这三首诗中的入声字是“白”、“日”、“入”、“欲”、“目”、“一”、“国”、“发”、“撷”、 “物”、“得”、“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国”、“发”、“撷”、“得”,它们在普通话里都变了平声,而它们所在的位置是规定要用仄声字的。

这三首诗是严格依照平仄格式写成的。一般地说,每句的第一个字可以不拘平仄。试看第一句第一个字,“白”、“嫁”是仄,而“红”是平,第三句和第四 句的第一个字,这里三首诗都是用了仄音,但是在其他唐诗中也有用平声的。唯独像“平平仄仄平”这样一个五言平仄句式(在这三首诗中是第三句),第一个字只 能用平声,不能用仄声,否则叫做“犯孤平”。


这一讲所讲的是最基本的东西。讲的虽然是五言,但是可以类推到七言。讲的虽然是绝句,但是可以类推到律诗。讲的虽然是诗,但是可以类推到词。

========================转贴结束=======================


山民小结:

大致来说,普通话声调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但是有很多例外,所以需要查韵书。

今天的网上工具很有帮助。以下中华国粹网可查古今平仄与韵部:

http://www.zhgc.com/pz/pz.asp

 

如果上面的内容太学术化,以下是山民的简化版。

(1)格律诗词是拿来诵读的,读的时候要讲抑扬顿挫。这样就涉及到字的声调。

(2)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分别叫阴平和阳平(一声和二声),上声和去声(三声和四声)。

(3)古代发音也有四个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4)诗词平仄是将以上的四声分成两类,平声和仄(上,去,入)声。

(5)对普通话来说,平声就是一声和二声,仄声就是三声和四声。

    例:妈,麻 是平声。马,骂是仄声。

(6)对古代发音来说,平声就是平声调,仄声就是其他声调。古代的平声,今天还是平声。古代的仄声,今天有可能是平声,也有可能是仄声,所以要查工具书(或上网查)。

(7)为什么诗词要有平仄?念一念下面的字(普通话):

三三三三三三三。(平平平平平平平)

一二三四五六七。(平仄平仄仄仄平)

哪一个听起来有变化?

格律诗词讲平仄,就是要有抑扬顿挫的声调变化。

 

 

讲几句押韵:

近体诗用韵根据“平水韵”。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7个韵部(其书今佚)。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又把《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上平声15部,如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下平声15部,如一先、二萧、三肴、四豪……等;上声29部,如一董、二肿、三讲、四纸……等;去声30部,如一送、二宋、三绛、四寘……等;入声17部,如一屋、二沃、三觉、四质……等。

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因为平水韵是根据唐初许敬宗奏议合并的韵,所以,唐人用韵,实际上用的是平水韵。

山民的七律,用的是下平五歌韵。就是说,诗中一,二,四,六,八句最后一字一定是从以下的字中选用:

下平五歌:

多罗河阿和[和平]波科柯陀娥蛾鹅萝荷[荷花]何过[经过]磨[琢磨]螺禾珂蓑婆坡呵哥轲沱鼍拖驼跎佗[他]颇[偏颇]峨俄摩么娑莎迦疴苛蹉嵯驮箩逻哪挪锅诃窠蝌髁倭涡窝讹陂鄱皤魔梭唆骡挼靴瘸搓哦瘥酡

平水韵很严格。 比如东和冬就不能互相押韵。因为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韵部。后来又搞了一些新韵,把要求放宽了。

上平一东:

东同童僮铜桐峒筒瞳中[中间]衷忠盅虫冲终忡崇嵩[崧]菘戎绒弓躬宫穹融雄熊穷冯风枫疯丰充隆窿空公功工攻蒙蒙朦瞢笼胧栊咙聋珑砻泷蓬篷洪荭红虹鸿丛翁嗡匆葱聪骢通棕烘崆

上平二冬:

冬咚彤农侬宗淙锺钟龙茏舂松淞冲容榕蓉溶庸佣慵封胸凶匈汹雍邕痈浓脓重[重复]从[服从]逢缝峰锋丰蜂烽葑纵[纵横]踪茸蛩邛筇跫供[供给]蚣喁

 

========================转贴开始=======================

诗词格律十讲 第七讲 对仗

绝句用不用对仗是自由的;如果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律诗中间两联必须用对仗,在唐人的律诗中偶然也有少到一联对仗的,那只是例外。至于对仗多到三联,则是相当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在首句不入韵的情况下是如此。三联对仗,常常是首联、颔联和颈联。例如: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谷口书斋寄榻补阙 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仗首先要求句型的一致。例如杜诗首联“细草微风岸”,这是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必须找另一个没有谓语的句子(这里是“危樯独夜舟”)来对它。又如 颈联“名岂文章著”,“著名”这个动宾结构被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对句是“官应老病休”,“休官”这个动宾结构也拆开放在一句的两头,才算对上了。又如钱 诗颔联“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竹怜”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山爱”也不是真正的主谓结构,实际上是“怜新雨后的竹,爱夕阳时的山”,这样它们的句 型就一致了。

对仗要求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上文已经讲过了。此外还有三种特殊的对仗:第一是数目对,如“万里悲秋常坐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第二是颜色对,如“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第三是方位对,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名词还可以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和“年”是时令对。

凡同一小类相对,词性一致,句型又一致,叫做工对(就是对得工整)。例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是工对。邻类相对也算工对,例如“一去柴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朔”(北方)对“黄”是方位对颜色;又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对“春”是天文对时令。两种事物常常并提的,也 算工对,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对“鸟”是工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人”对“马”是工对。有所谓借对,这里借用同音字为对,例如“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白”对“清”是借对,因为“清”与“青”同音。

凡五字句有四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虽然“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也算工对。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虽然“时”与“别”不属于同一个小类,其余四字已经非常工整,也就不必再计较了。七字句有四、五个字对得工整,也就算得工对。例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边”是名词,“尽”是动词,似乎不对,但是“无”对“不”被认为工整,而“无”字后面必须跟名词,“不”字后面必须跟动词或形容词,只能做到这样了。

有一种对仗是句中自对而后两句相对。这样的对仗就只要求句中自对的工整,不再要求两句相对的工整,只要词类相对就行了。例如“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 涕泪一身遥”,“风”对“尘”、“涕”对“泪”已经很工整,“风尘”对“涕泪”就可以从宽了。又如“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迟”与“暮”相 对,“涓”与“埃”相对,两句相对就可以从宽了。

========================转贴结束=======================

 参考文献:

诗词鉴赏 >> 王力 《诗词格律》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 韵

第二节 四声

第三节 平仄

第四节 对仗

第二章 诗律

第一节 诗的种类

第二节 律诗的韵

第三节 律诗的平仄

第四节 律诗的对仗

第五节 绝句

第六节 古体诗

第三章 词律

第一节 词的种类

第二节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第三节 词谱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第一节 诗词的节奏

第二节 诗词的语法特点

所有跟帖: 

看不懂。 -小谋- 给 小谋 发送悄悄话 小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16:42:07

这笔帐算到四人帮身上。帮你简化一下。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790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17:22:06

我记得古人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人解决问题也没有太多办法,所以爱吟诗词 -我边走边问- 给 我边走边问 发送悄悄话 我边走边问 的博客首页 (88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17:29:47

古人也常搞乌龙的事件,比如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被误用了近千年,搞的原来的老 -眼冒金星- 给 眼冒金星 发送悄悄话 眼冒金星 的博客首页 (473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19:27:43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本义和引申义吧?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19:32:41

闲来无事磕打牙。要是一片冰心在尿壶就得引到怡红院去,尿频,本来想去看医生。 -眼冒金星- 给 眼冒金星 发送悄悄话 眼冒金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19:50:46

:-)))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19:54:51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呀。我说我以前学的时候怎么都不能领会这句话的含意呢。 -小谋- 给 小谋 发送悄悄话 小谋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1/2012 postreply 20:32:46

老冒赶时髦恶搞,老乡别上当。^_^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3/22/2012 postreply 03:59:23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2): 五言绝句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3857 bytes) () 03/22/2012 postreply 04:51:46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3):七言绝句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5348 bytes) () 03/22/2012 postreply 04:54:22

王力《诗词格律十讲》:五律,七律,平仄变格,对仗,古风,词牌词谱,词韵平仄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6914 bytes) () 03/22/2012 postreply 06:45:02

再贴一篇:格律诗用韵之法 (ZT) -湘西山民- 给 湘西山民 发送悄悄话 湘西山民 的博客首页 (27600 bytes) () 03/22/2012 postreply 11:56:4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