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查询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页次:1/2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50, 共59  分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跟帖#  这写的都是9大前。关键是,9大后如何呢?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12-25
    #跟帖#  文史考证,很多时候都不会有100%准确的结论,因无法完全实证。所以俺认为这种争论意义不大。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10-11
    #跟帖#  那时全国支援北京,别的地方买不到的好东东北京都可以买到。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10-03
    #跟帖#  偶党真累!都是与人奋斗的其乐无穷闹的。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8-07
    #跟帖#  头一张照片好像不是华先生。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5-09
    #跟帖#  维基上对科技论文作者的排序有一段有趣的总结,看来各行有各行的规矩,各个历史时期规矩也不同。 [几曾回首] - 阿留(5116 bytes ) 2017-03-13
    #跟帖#  好反例!只是听说当时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一般按字母顺序,没有仔细查证过。数学家,著名的如哈代(Hardy)和李特伍德(Little [几曾回首] - 阿留(68 bytes ) 2017-03-13
    #跟帖#  幸好有这个意外,多了一位物理大师。:)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您客气,多谢您雅临鼓励,问候!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多谢您抬爱拙文,过奖了,问安!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现在的高能所所长好像也在丁先生组里做过研究员/访问学者。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很严格是肯定的,很差——好像没有,我认识丁先生的一位中国学生(博士生),没听她说起过“对学生态度差”。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您说得对。巧合的是,另一位获奖者,斯坦福的Burton Richter教授,是MIT校友(本科+博士)。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呵呵,这个俺还真没统计过,不过印象中应该是实验物理学家多一些吧。多谢您雅临点评并谬赞。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多谢您垂赏鼓励!不才是技校毕业的一个小铁匠,没啥好佩服的。:)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丁先生好像很少明确表达政治观点,以免卷入。他和台湾、大陆都有很多合作,当然是希望看到统一双赢。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他们那篇论文确实是李先生在前,杨先生在后,据说当时合作署名基本是按照姓氏的字母排序。诺奖委员会基于什么原因把杨先生放前面,俺也不 [几曾回首] - 阿留(29 bytes ) 2017-03-13
    #跟帖#  丁先生好像也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待证实。:)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多谢您雅临点评!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13
    #跟帖#  谢谢您垂赏!次序俺是按照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官方网站来的。 [几曾回首] - 阿留(807 bytes ) 2017-03-13
    一剑何妨半世磨——爱“第一个吃螃蟹”的“大剑客”丁肇中先生 (一)轶事篇 [几曾回首] - 阿留(8719 bytes ) 2017-03-13
    #跟帖#  这就是为什么李、杨二位的这个发现不能叫做“定理”,因为它不是从理论来证明的。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08
    #跟帖#  我上面引述的大标题中,推广到介子和整个弱相互作用是杨振宁的建议,这点是李的回忆录也承认的。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08
    #跟帖#  注意“penetrating investigation ”,并不是理论证明。他们发现了没有任何实验证据表明弱相互作用宇称守恒, [几曾回首] - 阿留(77 bytes ) 2017-03-08
    #跟帖#  而这个“证明”,是吴健雄的实验做出的,不是李和杨。他们指出了如果不守恒,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可能的实验验证方案。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08
    #跟帖#  全文出现10次"if parity...“,然后如何如何。这不是证明,而是假设成立的前提下,会发生什么事情。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08
    #跟帖#  您不读李、杨的原文,却来引用一个“citation needed"的statement,这很不严谨。建议您去读这二位的原文再来讨 [几曾回首] - 阿留(1435 bytes ) 2017-03-08
    #跟帖#  绝对赞同。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08
    #跟帖#  不对,您没读过那篇论文。这个没法“证明”。那篇论文在推演如果不守恒,会产生什么其他后果,会不会和已有的结果冲突。 [几曾回首] - 阿留(119 bytes ) 2017-03-08
    #跟帖#  确实是过剩了,看看现在搞生物的博士后,这个领域的科研方式简直是在畸形发展。一个大老板带7、80个博士后, [几曾回首] - 阿留(207 bytes ) 2017-03-07
    #跟帖#  BTW, 这里面也是欠了一位著名女性的,可惜她英年早逝。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3-07
    #跟帖#  生物跟物理不大一样,后者中理论的指导意义高得多,比如狄拉克30年代就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而生物学至今尚做不到成功的理论预言。 [几曾回首] - 阿留(98 bytes ) 2017-03-07
    #跟帖#  多谢您的信息,很有意思。不知道这部分关于实验的建议是谁提出来的?好像这两位争论的焦点都是在“原创”,而不是“设计实验”。 [几曾回首] - 阿留(337 bytes ) 2017-03-07
    对“宇称不守恒”的质疑是李政道、杨振宁二位先生的独创吗? [几曾回首] - 阿留(10390 bytes ) 2017-03-07
    #跟帖#  纽约时报上有篇文章,很有趣,贴个链接过来您看看? [几曾回首] - 阿留(332 bytes ) 2017-02-27
    #跟帖#  李诉讼过杨“剽窃罪”么??俺孤陋寡闻,呵呵。:)当心人家告您诽谤哈。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2-27
    #跟帖#  哪期的?实在看不清啊。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2-26
    #跟帖#  李、杨的传记,自然是各执一词。要看他们自己的原话。那我就再引用一段李先生自己的话: [几曾回首] - 阿留(1225 bytes ) 2017-02-26
    #跟帖#  您写文章讲话,都要有根据。请您给个link好吗?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2-26
    #跟帖#  这个问题李最有资格说。已经给您引用了李的看法,您看了坚持己见,俺也不能说什么,也许您比李还了解杨。:)周末愉快。 [几曾回首] - 阿留(323 bytes ) 2017-02-26
    #跟帖#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对任何人都是这样。其实,太CNN很容易,太杨振宁很难很难哦。:) [几曾回首] - 阿留(317 bytes ) 2017-02-25
    #跟帖#  老杨也给清华捐了不少钱呢。学术成就和其他要分开考量,不要互相影响为好。有人说牛顿的人品也差得可以,但怎么说他还是大宗师。 [几曾回首] - 阿留(113 bytes ) 2017-02-25
    #跟帖#  给个link?想看看英文的。 [几曾回首] - 阿留(481 bytes ) 2017-02-25
    #跟帖#  事实上爱因斯坦一辈子也没有第二次获奖,而狭义相对论早在30年代就已经是确信无疑了。这种情况也是有机缘的成分。 [几曾回首] - 阿留(140 bytes ) 2017-02-25
    #跟帖#  诺奖不诺奖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找到了真理的大门,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相对论也没有得诺奖,因为当时尚缺乏实验验证,但价值是毋庸置疑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2-25
    #跟帖#  自然界的语言是数学。说起直觉和数学在物理研究中的作用,有点像围棋中的“大局观”和“计算”,其实缺一不可。 [几曾回首] - 阿留(223 bytes ) 2017-02-25
    #跟帖#  确实如此,转一段诺奖宴会前瑞典科学院院士卡尔格伦的致辞吧: [几曾回首] - 阿留(1825 bytes ) 2017-02-25
    #跟帖#  谢谢点评。本文只涉及历史事实,不涉及对人品的评价。事实上,俺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评论他们二位的人品,因为没有一手资料。 [几曾回首] - 阿留(3816 bytes ) 2017-02-25
    #跟帖#  呵呵,萝卜白菜各有心。:) [几曾回首] - 阿留(0 bytes ) 2017-02-24
    #跟帖#  多谢您雅评。相对论其实距离我们比想象的要近得多。第一,没有相对论,卫星和GPS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精确度; [几曾回首] - 阿留(743 bytes ) 2017-02-24
页次:1/2 每页50条记录, 本页显示150, 共59  分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备份档案: 当前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输入关键词:   按标题:   按作者:   隐藏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