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cuba Diving 的一点小心得 (Recreational Only)

本帖于 2025-11-25 08:27:07 时间, 由普通用户 追日者2001 编辑

潜水是一种入门点很低的运动,只要你会游泳就可以尝试这项运动;相对于其它运动来说,它对体能的要求也不高。如果你从二十岁开始就适应海底80英尺的逗留,保持基本的身体管理就能让你在七八十岁的高龄也潜到海底80英尺左右。我听到别人说不愿意从事这项运动最多的一个原因就是equalization problem, typically manifests as ear pain (就是在下潜过程中,中耳内外压力不同而导致的耳朵疼) 。我以前采用的是飞机起落时候常用的方式,做吞咽运动,但是到了水下由于紧张造成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紊乱有时候会让人无法进行吞咽动作。所以一般标准的做法是为耳朵主动排气:用中指和食指捏住鼻子,做出努力擤鼻涕的动作。这时候你能听到短促的尖细声音,那代表中耳鼓膜内部的气体排出来,让内外压力平衡随之耳朵的疼痛也会消失。不过近期考两个证(PADI’s “advanced open water” and “enriched air diver”)的经历却让我发现了一些始料未及的困难。

1. 负重。潜水员背后背着一个压缩空气瓶,以前空气瓶用铁罐子装着,现在材质都改成铝了。一个普通大小的铝罐子压缩空气瓶的重量有四五十磅了,加上为了维持海底buoyancy在潜水服兜里装着的十几磅的铁块。如果要deep dive(超过八十英尺深),为了安全起见会再在身上绑一个小型的高氧气瓶。加在一起,妥妥的七十磅的负重。从船两侧的座椅上站起来再走到船舷,或者起水的时候爬上梯子走到座椅就是个挺痛苦的过程。这些和滑雪之前套上沉重的雪鞋,固定住一人高的滑雪板,走到索道的起始点的一连串动作很费劲一个道理。所以:力量,力量,力量,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许多运动对于力量都有较高的要求。解决办法是让船上的船员帮你完成这一系列动作,哪怕船员站在你身边不帮忙,也能给人一种心安的感觉。

2. 数学和工程方面的知识。为了防止decompression sickness, 就是氮气在高压状态下在身体里形成气泡,对可以潜水的深度以及每个深度的时长都有限制。除此之外,对于多次潜水的潜水员来说,第二次以及之后每次能下潜的深度和时长会根据在海平面上的休息时间不同也有所不同。要精确计算每次下潜的深度和时长限制,需要使用Recreational Dive Planner (RDP) 来帮忙。先是根据这次的深度来计算No-Decompression Limit(最长时长),然后根据你的深度和实际时长来标注Pressure Group(PG), 用Surface Interval Table 来定夺休息时间和身体里剩余氮气的关系,最后用PG表来计算下一次潜水的深度和时长。如果通过计算发现身体里的氮气超标了,就需要人为地加Depression Stops (上升过程中做几分钟的短暂停留)。如果你用了enriched air (含有高氧的空气), 表上的数字会有些不同。如果你希望有更多的挑战想跑到西藏高海拔的地方潜水,那就需要先用一个名叫Theoretical Depth at Altitude的表把实际深度转化成相对深度(相当于海平面的深度)。

      一般船上的船员会让每个潜水员,无论有没有Deep Dive, 每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休息时间一小时。如果Deep Dive的时候是从深海处直接往上升的,那么就人为地在中途加上3分钟的Depression Stop。除了氮气的问题,假如你使用了高氧的空气,那么你Deep Dive的深度将不再能达到理论上的最深的130英尺。空气瓶里的氧气含量越高(EAN 32, EAN 36, EAN 40),可以下潜的深度将随之减少。高压氧会造成氧气中毒,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因此只要用到高压氧,一般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把深度的极限从130英尺减少到100英尺。另一种方法是使用dive computer来帮助计算,如果你下潜深度超标了,dive computer 能够动态实时地显示出警告信息,它也能计算出你在每个深度最多停留的时间,以及适时地提醒你需要在上升的时候做Depression Stops。

3. 海底世界的方向识别。无论在海平面以上还是以下,方向识别都是件困难的事情,原因就是缺少了陆地上存在的标识物。而且能够通过空气传导到GPS的无线电波信号,无法在水下传导,这也让高科技技术难以普及到海面以下。水面下用于指示方向的指北针有两种,一种是analog compass, 另一种是electronic compass. Electronic compass会被铸造到Dive computer 中。使用中指北针的圆盘和水平面保持平行,lubber line朝着你行进的方向。一般有两种行进模式:往返模式和正方形模式。距离的丈量可以依据时间,气压减少量,或者是kick cycles (左脚和右脚上下摆动一次)。在往返模式中,假如你朝着210度的方向游了十分钟,转动bezel 180度,这时你的lubber line 指向30度。在正方形模式中,假如你朝着50度的方向游了五分钟,先转动bezel 90度让 lubber line 指向140度,五分钟后再转动bezel 90度 让lubber line 指向 230 度,五分钟的距离之后转动bezel 90 度 让 lubber line 指向 320 度, 再往前游五分钟就能到达原点了。不过这种理想化的情形实际意义并不大,原因是海底如果那么平整没有任何障碍物那船只也不会开过去,而一旦遇上障碍物或者你想特别关注的鱼儿那么你以前的计量就全白费了。

         另一个直观的方法就是在海底世界里找标识,海底世界如同陆地上的丘陵地带。什么地方是高地,什么地方有低洼,什么地方是岩洞,记住你经过的标识,大概估计一下这个地方离原点和目的地的距离。不同种类的鱼儿喜欢在不同的水域盘旋,你可以通过鱼儿的品种来标记你的位置。如果你是Wreck Diving (任何沉到海底的结构比如沉船或者飞机),可以通过记住你在沉船的位置来标记自己的路线。另一种挺酷的识路方式就是站在船上想象海底世界是什么样貌。一般船员会在你下水前告诉你比较明显的海底标识,那段海域他们可能已经来过成百上千遍了。所有娱乐型潜水的地带都是比较安全的。哪怕是Night Diving 或者 Cave Diving, 那些地方都是早已有人来过。

4. 海洋生物。我和许多人一样,曾在无形中被灌输了一些对海洋生物的误解。比如:鲨鱼会主动袭击人类,鳐鱼会用尾部的毒针刺伤我们,水母会用触手蜇人。诚然,这些情况确实存在,但发生的概率极低。如果你能将它们视为有灵性的生物,就会理解为何它们极少主动攻击人类。我们是高等动物,身上绑着坚硬的金属瓶,行动方式与海洋生物截然不同。肉食性海洋生物在第一眼就排除了将我们视为猎物的可能,更何况大多数鲨鱼本身就缺乏攻击性。我以前一直以为珊瑚是某种植物,后来才知道它不仅是动物,而且是海底对潜水员伤害最多的生物之一。有些珊瑚像水草般在水中轻轻飘动,有些则静静地附着在礁石上。若不慎碰触,皮肤上常会留下暗红色的疤痕,持续数周不退。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在酷热天气,潜水员也必须穿戴包裹四肢的潜水服。

      我的潜水教练曾讲过一次亲身经历:不久前,他在海底救了一条护士鲨。那条鲨鱼被钩线缠住,无法挣脱。他游过去,耐心地将钩线从鲨鱼肉中一点点拔出。当护士鲨重获自由时,它围着他盘旋了两圈,仿佛在说:“谢谢你,救了我。”

5. 突发事件。这其实是我最担心的那部分。也许你会说,一些意外都是偶尔才会发生的。但是,如果把每一种意外事件都累加起来,那么它们发生的可能性蛮大的。设备故障,身上被钩线缠绕,天气骤变,水流的变化,对于本身就被层层包裹笨重的潜水员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我最近考证的第二天第二次下潜之前,听到嘶嘶漏气的声音,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我仿佛听到了漏气的声音,” 我急促地说。“不会吧,”潜教起初不相信,但他还是拿起来一瓶洗洁精朝着我的Buoyancy Control Device (BCD)和空气瓶接口的位置喷水。如果接口漏气,那么喷出的洗洁精水就会冒泡,但我们所看到的是那儿没冒泡。过了几秒钟以后,我又不依不饶地说,“可我确实听到了嘶嘶的声音。”潜教见说服不了我,顺手把洗涤液往他自己的BCD和空气瓶接口喷过去,于是我们都看到了冒泡。“原来是我的设备在漏气啊,”潜教漫不经心地说。他站在原地静静地等了几十秒种,观察空气瓶指示针的变动。正当我以为他要采取某种行动的时候,他却若无其事地说,按照这种漏气的速度,他坚持完最后一程完全没有问题,毕竟最后一次的下潜是Fish Identification。在经历了上一次的deep dive以后,他觉得这次的下潜已经是小case了。

6. 地点和费用。当我想和别人分享自己关于这些水上运动的经历的时候,我常常会遭遇一些人满脸鄙夷地反问我,“美国也有值得水上运动的天然环境么?!” 接着他们会告诉我说,墨西哥,或者诸如菲律宾这种南亚很适合scuba dive。很遗憾,自己这辈子就注定会那么土了,曾经去过中美洲,理解语言不通时候的那种抓狂的感觉。另外并非每一个靠近海边的地方都适合潜水,除了气候要满足热带或者亚热带的条件以外,海域的地势也很重要。我在得州的时候,联系过当地的潜水机构,被告知他们所谓的出海是指先乘坐一艘大船花一两天时间到达墨西哥湾,再到附近的海域去潜水。我们已知的美国冲浪胜地在Oahu岛(它的市中心就是檀香山),Scuba dive 比较适合的地方是夏威夷的大岛和弗罗里达的Key area。加勒比海地区有些富有盛名的Snorkeling 地点,船员还会安排你抱着鳐鱼照相。这些地区都只需要乘坐一艘小船,花个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就能够到达目的地。方便的地理位置不仅仅节约了我们的时间,也节约了经济成本。Recreational diver 被要求结伴而行,考证的好处是和你作伴的那一位不需要是潜教。上次的考证我就已经和潜教约好了,下一次下潜到另一个更深的沉船,据说那里有许多种类的鲨鱼。但那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气,因为大部分scuba dive的人都不会去deep dive。只要船上有人反对,那么行程就需要被更改。

 

最后来聊一下三个月前出海的亲身经历。我们的潜教从小在波多黎各长大,成年后曾在加州做过多年的救火员。虽然两种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但现在的工作所面对的生命,包括人,显然比做救火员时候的更有生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你曾经在医院里干过,你应该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截至到那天为止,他已经出海了两千多次了。上午的时候,我和另一个白男同学一起上理论课和在码头处做热身运动。暂且把那位看起来六十岁左右身材有些走形的同学称为S,S 自从2012年考过Open Water diver的证书后,潜水过六次左右,最近一次也是多年前了,PADI规定如果有超过两年没有潜水,需要完成一个refreshment 的课程。

下午出海前,一名船员告诉我们,“今天海上的风有点大。”我问道,“风速是多少?10mph 还是 12mph?” 听闻我的问题他很快回答道,“没那么强风,也就8mph 左右的风速吧。” 不过我们很快就为“轻敌”付出了代价,在平地上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风速,到了海上就会让小船猛烈摇动。

八年半之后又一次回到40英尺的海底,我感觉自己被当成了马戏团的小动物,穿梭在各种各样的道具之间。比如,用下巴磕碰到海底竖起的小棍子上,紧接着穿过一个空心的呼啦圈。潜教逐渐收紧呼啦圈使它的直径越来越小,我需要尽量做到全身上下不能触碰到呼啦圈的内测。这次的体验果然比考第一个PADI证的时候要好了许多,我很快就适应了海底世界,仿佛那八年半的时间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当我们第一次上船休息的时候,才知道S就没有那么好命了。S在下潜的时候遭遇了equalization problem, 耳朵疼得厉害,导致他不得不在下水不久后就返回船上了。等他上了小船,才明白他真正的厄运才刚刚开始,小船在海风的作用下前后左右地颠簸摇晃不止,很快S就把他的胃里仅有的一点早餐给呕吐出来了。之后,他的呕吐变成了干呕,他在船上的这种呕吐状态一直持续到两个多小时我们回程返航的时候。我和船员都先后建议他在出海前应该吃点晕船药,每当这时他就一脸无辜地说,“可我以前从来也没有晕船过,大概和我中午没吃午饭有关吧。” 听他这么说,我心里就在犯嘀咕,“从此以后你就得开始吃晕船药了。” 不过我没敢把这话说出口,晕船这种症状和人对过敏源的过敏反应类似,一旦出现就会持续一生。在此关于第一点的负重部分,我还想补充,人的力气在颠簸的海面上会比在陆地上有所损耗。我也想为那天的天气做个辩护,其实那天下午的天气状况并不差,上午的确是有雷阵雨,到了下午天空就转晴了,海底的能见度很好。而且那种风速远远谈不上是大风,对于潜水这项运动来说,那种天气已经算是好天气了。

S 在他休息的一个小时一直做着思想斗争,是否该继续第二次下潜。而我们的潜教也因为他的突发状况而做了些许调整,尽量在离船不远的海域徘徊,S在大部分时间还是和我们呆在一起。在回程的路上,S的逆反情绪突然间就被激发出来了,他说他临时决定第二天还要过来潜水。我们终究没在第二天见到他,估计他把自己的状况回家一说,即便他想过来他的家人也不会支持他这么做。

第二天,周五的早晨,我如期而至,由于那天的安排是上午去scuba dive, 因此我去得比较早,我们潜水学校在一个州立公园里。八点钟还不到,公园的大铁门没有打开,在我之前已经有一辆车排在那儿等着。不久以后又一辆车停在公园的另一侧的岔路上,八点后大门依旧没有打开的迹象,停在我前面的车上走下来一对亚裔的小年轻,只见他两把搭在插销上的链子移开,大门打开后,他两把车开进去,然后又把大门给关上,链子重新搭上去。我这才注意到大门并没有被锁死,只是象征性地“关闭”了。于是我下车,如法炮制地进了大门,在走回到车里的时候,我往另一个岔路的停着的那辆车里望了一眼,是个黑哥,这里称他为T。我本想在离开前和T说声,可以效仿我们,这样他就不必等在门口了。犹豫了几秒钟以后我放弃了这种想法,毕竟这在理论上是违规的,而且看到前面两部车的车主都这么做,T应该无需我提醒了吧。

过了大约四十分钟我们都整装待发的时候,注意到船上又上来另一群潜水者,T也在他们之列。我这才注意到,T的身材很Fit,有点像O8。我心里暗暗地琢磨着,这人可真够死心眼的。另外四五个白人被一个从别的潜水学校来的白女教练带领着。那天两次下潜的主题是:Deep Dive和Fish Identification。 顺利通过这两个主题就能够拿到那两个证书了。原本潜教和我第一次下潜的Deep Dive的行程,是打算把小船开到一个沉船的海面上,海面到沉船的甲板大约90英尺深。当船员征求后上船的一群潜水者的意见的时候,那位白女潜教冒出来一句让我们很无奈的话,“尽管我们有Deep Dive的证书,但我最近的Anxiety Level 比较高,今天不想去冒这个险。” 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理,潜教和船员临时改变了计划。小船被开到另一艘沉船的海面上,那艘沉船的甲板只有40英尺深,另一群潜水员就在那附近逛游。我们需要先下潜到船头和船中央的位置,然后从船中央游到船尾,再从船尾继续下沉到80英尺深的地方。T告诉我们说,他也有Advanced证,并自告奋勇要和我们一起去Deep Dive。

我们很快地检查了自己的装备以后就先行下水了,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一艘沉船完整地躺在海底的模样。沉船更多地聚集了人类某一个时间段的历史,却较少有海洋生物。从船尾下沉的感觉有点像从一个大型的黑洞慢慢坠落,以至于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所处的深度。当我们在海底的沙地上行进的时候,潜教停下来提醒我看仪表盘,我注意到仪表盘上我们的深度已经达到了接近90 英尺,并非潜教之前告诉我的80英尺。不过上到小船以后潜教兴奋地和我们解释说,那已经打破了他曾在这艘沉船附近所到达的深度和距离的记录。到达了那个记录以后,我们就决定返回了,毕竟氧气在深海的消耗量要大于浅海。在从原路游回的路上,T变得越来越焦虑,以至于到最后上错船了。然后就是听到另一艘船的船员大声地和我们这边的船员以及T交涉,我们小船上的船员费解地小声嘀咕,“真搞不懂,他怎么能上错船呢?” 但无论别人怎么试图说服他,T就是死死地扒着船舷不放。

过了许久,T终于回到我们这艘小船上。T一踏上甲板就开始骂骂咧咧地,说我们教练速度太快,他差点跟不上了,导致他非常紧张。等到了大家伙的心情都慢慢平复下来以后,T走到我身边。我顺势和他解释,我们刚才做的不是普通的Deep dive, 而是水面下长距离游泳之后的deep dive, 之所以赶时间,是为了避免身上的氧气瓶用空了。T没说什么,默默地走开了。当船开到另一个地点,我们开始第二次下潜的时候,我们潜教邀约他加入我们,T再也不敢跟着我们一起了,而是选择了和另一群人下潜。

最后一次下潜,潜教终于通融了,让我带着水下运动相机,我想Fish Identification 意味着许多美丽的鱼儿。我们随身挂带着防水的图画册,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类,每当看到一种,就在图片上识别它的名字和秉性。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种鱼,一种是eel(海鳗),巨大的海鳗喜欢把身体蜷缩在岩洞里,顾头不顾尾的绿色海鳗时不时把它的脑袋透过洞口往外探寻,海鳗暴露在另一侧洞口的尾巴左右扭曲着慵懒地摊在海底沙滩上。一群群的Blue Parrotfish (蓝色鹦嘴鱼)则用它们的嘴巴不住地啃食着海底的珊瑚, 发出轻微的撞击声。我们穿越了三四个海底岩洞,成群的美丽小鱼儿时而为我们引路,时而尾随我们身后。我一直就认为,与其说潜水是一项运动,不如说它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体验。一般情况下,scuba dive 消耗的能量很少,还不如在海滩上漫步一小时的卡路里数。或许那种感觉,有点类似于在坦桑尼亚大草原上驱车看动物大迁徙。只要能达到40英尺的深度,就有机会看到包括鲨鱼和鳐鱼等大型鱼类在内的大部分海洋生物。再往海面下走,由于海水对太阳暖色光谱的吸收,摄影和观看效果并不好。潜教和我约好了,下一次我们下潜到一艘深度90英尺的沉船上,由于直接下潜难度应该比考证这次的deep dive 要少很多。他说那个海域有更多种类的更大的鲨鱼,相比于最后一次下潜的时候看到的一条Nurse Shark (护士鲨)。

这个潜水学校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而闻名,因此它的价格也比较贵。不过种种原因导致了我们的潜教变成我的私人教练,相对价位反而变得便宜了。这次经历唯一的缺陷就是,作为水下摄影的小白,我把鲨鱼的尺寸照得只有它一半的大小。据说在水下摄影需要从下到上地拍摄,才能把形状和大小上面的失真损失减少到最小。

 

所有跟帖: 

大赞!资深潜水员! 我正好在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收藏了! 上次在大湖水域遇到一位单独潜的,从三十尺深水下寻了个百年小碗 -Waterchase- 给 Waterchas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5/2025 postreply 09:25:25

那我不敢,单独潜水太危险了,主要担心设备故障 -追日者2001- 给 追日者20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5/2025 postreply 09:51:59

他大概常来此处,所以敢一个人。对潜水,我心存畏惧,不知何时才敢尝试 -Waterchase- 给 Waterchas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25 postreply 08:14:13

我现在水下喜欢用Insta360。 -狂爱运动- 给 狂爱运动 发送悄悄话 (125 bytes) () 11/25/2025 postreply 09:52:05

很好的科普。我有20多年没玩潜水了,证书早过期了。 -布兰雅- 给 布兰雅 发送悄悄话 布兰雅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5/2025 postreply 10:19:45

谢谢科普,照片很精彩,鲨鱼看着并不小,因为旁边有个人对比大小。 -羽绒服- 给 羽绒服 发送悄悄话 (603 bytes) () 11/25/2025 postreply 14:52:04

这个太难了,我Snorkeling都呛水 -slow_quick- 给 slow_quick 发送悄悄话 slow_quick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5/2025 postreply 17:56:23

太奇妙了!请多分享! -桉桠- 给 桉桠 发送悄悄话 桉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6/2025 postreply 07:47:26

忘了问,你这是在哪里潜的 ? -Waterchase- 给 Waterchas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25 postreply 07:58:17

神奇。海底世界太美了。你也很勇敢。 -TikTok- 给 TikTok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6/2025 postreply 07:58:37

这个世界榛奇妙,海底是个神奇的世界,好玩儿 -polebear- 给 polebear 发送悄悄话 polebear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26/2025 postreply 16:31:1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