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后期,本人正好到日本留学。一呆就是9年。所见所闻正如那篇文章所述,所以感觉它记载的非常详实,读来倍感亲切,犹如又一次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因为那太多的“东京的故事”依然历历在目。。。。。
这里我也略举几个自己的亲眼所见,旁证彼文中所述的“那时的东京的繁荣”。
当时我所在的公司就在东京的池袋,它和新宿,涉谷等地一样是东京的一个非常热闹繁华地区。公司是一家当时日本最大广告公司的外包,合作的小会社,人数将近50人。记得那时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常常加班加点,当然,年底除了基本的工资之外,奖金也是好几个月的给。平时公司经常一起聚会,一般是先到“居酒屋”喝酒吃饭,接着上卡拉ok,或到夜总会继续喝酒,找乐,做台小姐都是一对一,啤酒,日本酒,洋酒什么随便喝,就看你的酒量了。一家不过隐,接着去另一家,所有这些开销基本全部由公司报销。不过,若要小姐出台,就要自己掏腰包。那时东京的新宿,新大久保等地有许多从东南亚以及台湾,南韩来日本讨生活的站街小姐,,因为经济非常景气,生意很好做。东京的很多繁华区情人旅馆随处可见,它们按小时计算,温馨,洁净,生意兴隆,许多这种交易就是在这种情人旅馆里进行的。在东京的有些地方,简直就是一个不夜城,风俗场所,声色犬马,煞是热闹,这在到日本以前完全不曾见过的。东京的电车一般只开到午夜左右,但出租车完全可以去除你的后顾之忧。倘若是weekend,许多年轻人更是通宵达旦,整夜不归。
如果说早上看到的多是匆匆忙忙赶电车的上班族,那么每当夜幕降临,则完全是另一幅景象:只要是吃的喝的地方,不论大小,高档还是低档,通常是人满为患,而顾客多半是公司的职员。同公司的同事之间的社交在日本是常见的现象,据说这是日本社交文化的特色,不同于中国的以老乡,同学等为主要交际对象。这也许也和日本人特殊的职场习性有关:许多年轻人从大学毕业就长期呆在一个公司,甚至一直干到退休的也大有人在。我有个日本朋友叫本田,他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建材公司,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将近50岁左右,已经从他的唯一上过班的公司退休若干年了。他告诉我当他就职的时候,公司只有很少的员工,他在那家公司从普通员工做起,由于是创业初期,有时只能领到公司的股票,他也时常从那些更想要现金的同事那里买过来公司股票。等到他当上公司的部长后,股票就更多了,他成为了公司为数不多的大股东,之后他们公司股票在东京一部成功上市,不久他也从管理层任内退下。在日本期间,多次受邀坐他的游艇畅游过驻日美军基地横须贺附近的内海,在我回国之前,他还邀请我去了趟香港,还和他在香港的手下一起在他的游艇里为他庆祝他的生日。
还记得有一天晚上和他及他的几位朋友一起去银座吃饭,之后我们又进了一家高级夜总会,我们到那时,那家夜总会早已热闹非凡。落座不久,就见一个60上下的日本老头从座位走向中间的小台,向两位年轻的女艺人献上“花环”,由于灯光昏暗,以为就是普通的花环而已,当时并没有觉得有啥特别,后来听到我们这来的妈妈桑说,才知道那个花环全部是由面值一万的日元扎成的,一个花环足足有30张之多,而那个老头只是出手大的众多顾客中的一个,并非个别现象。在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的今天,我想,这种场景今日早已不再,早已成了昨日黄花了吧,。。。。。
这些个事情,全部是自己的亲眼所见。这许许多多的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另人感叹岁月的无情,等以后有空再写点。本想潜水,看了置顶的贴,还是忍不住冒泡写下这篇小文,追忆那“失去的青春”。
东京,那年那事。附和insight777网友的zt一文。
所有跟帖:
•
顶,期待好文,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呀
-82481-
♂
(0 bytes)
()
10/03/2013 postreply
15:25:20
•
多谢兄弟赏脸。
-洞顶乌龙香-
♀
(0 bytes)
()
10/03/2013 postreply
15:53:17
•
呵呵,纸醉金迷的生活。谢谢分享!
-insight777-
♂
(0 bytes)
()
10/03/2013 postreply
22:32:10
•
期待
-万枫-
♂
(0 bytes)
()
10/04/2013 postreply
05:52:12
•
打工上學的日子很苦的,在日本沒上學嗎?地震後的日本已繁華不再了。
-碗碗蝶-
♀
(0 bytes)
()
10/04/2013 postreply
07: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