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认识的圈子不大,也就是邻里邻居,菜场,小百货店。外婆最崇拜的是菜场里卖肉部的班长屠一刀,因为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什么都要凭票供应,什么粮票,油票,布票,肉票。社会上流行一句话:四个轮子一把刀,白衣战士红旗飘。这一把刀就是那把卖肉刀,所以卖肉的很吃香,因为肉不但要票,还有肥有廋,全凭那把刀切在什么部位。屠一刀可是个能人,别看文化不高,只有高小水平,可卖起肉来,你要半斤,刀下去就是八两,从不需要第二刀。这是祖传的,一刀的爹是老一刀,爷爷是老老一刀,祖上从雍正八年就在北京城天子脚下以卖肉为生。因为会做生意,技术又好,所以渐渐地远近施名。
后来,到了乾隆六十年,因为要办千叟宴,广招厨子,也需要杀猪切肉的,屠一刀的曾曾曾曾曾曾曾曾祖父进了宫当起御厨房的切肉师傅。之后的几代都是好日子,不光老爷子在宫里当差,儿子在京城开肉铺,好几个呢。又在京城买了几个四合院,最大的一个自己住,其他的出租,靠着老爷子的公务员身份,买卖是越做越大。老爷子死了,儿子进宫继续当差,因为厨房是皇家的重要部门,需要根正苗红,牢靠的人家来做,那孙子就接城里肉铺的生意。只有一件事有些不顺心,那就是代代单传,只有一个儿子,还生不出闺女,香火不旺。好在每代有一个儿子,香火总算保住了。
这样一代一代地传到了同治年,已经是屠一刀的曾曾曾祖父老老老老一刀当差的时候了。那同治皇帝登基时还年轻得很,虽然有皇后,妃子,可都是部下的女儿,一个个循规蹈矩的唯唯诺诺,时间一长,没劲。小太监看出了些眉目,怎么办呢?自己是保定人,京城也不是很熟,不过跟厨房里的屠一刀倒是蛮熟的,屠一刀可是个老北京了,人也爽快,有时候趁一刀出宫采办东西也偷偷地跟着上了几回街。北京城那个繁华,热闹啊,皇上要是去逛逛,肯定喜欢。小太监把这个想法偷偷地跟屠一刀说了,一刀那个高兴,说小公公,你好聪明啊,要是把皇上伺候好了,咱们可是立了功了,你升总监,我升总厨。两人偷偷地笑了一通。没多久,小太监趁着有一次皇上为了后宫妃子发脾气摔东西,小声的把他和屠一刀商量的跟皇上说了,同治一听:“好啊,小凳子,朕快焖死了,快给那个一刀说,让他快快安排,明天下午就出去逛逛。”“扎”小凳子回答道,一溜烟向御厨房跑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