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飞龙 第十二章 人比黄花瘦

进屋后,趁着颜伯去后堂准备招待我们饭菜的功夫,我问皮猴儿:“我和二胖有飞龙通宝,你又是怎么穿越过来的呢?”

皮猴儿看了看二胖,默唧了一会儿,说:“老秦,就不瞒你了,我们其实一共挖出来三个铜板,咱一人一个。我看你拿着铜板在那法器上一比划就不见了,我一想留我一人在这儿陪粽子不如让我去死,就掏出来铜板学了你一下”

“你们俩个混蛋到底还有多少事瞒着我?”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

“绝对就这一件”二胖忙指天发誓,“刚开始咱不是还不太熟嘛。再说,当时我们看多出来一枚不好分,就送你了。没来得及细说”

晚饭时颜伯兴致很好,喝得有点高,和我们聊了很久。

颜伯家除了颜夫人,还有一个16岁女儿颜如玉,生得明眸皓齿,冰肌玉肤。二胖一晚上有事没事地老往厨房里跑,一会儿借个碗,一会儿要点水,找茬儿搭话。

颜伯乃书法家颜真卿后人,在村中教私塾为生。因颜伯字写得漂亮,又能文能诗,在周围百里内闻名。平日里常有些慕名而来的乡绅,登门求字求诗文,故日子过得尚好,不缺银两。

我想起年初听一位同事说在安徽挖掘出一个南宋遗址,有块石碑上刻有一首七绝,属名正是西岭叟。此诗当时一度引起文史界小小轰动,评价颇高。后来又说气象界的学者也很感兴趣。可惜,此项目与我研究的方向差距较大,我没记住详情,更别提诗的内容了。

第二天,我和二胖皮猴儿商量着需要搞点银两,先想办法安顿下来再为今后做打算。

颜伯说今日是重阳节,天气已不似前段那样炎热不堪,镇上有集市可去逛逛。

我们清点一下所余物品,猎枪被皮猴留在了墓室,有一块二胖在山坡上捡的孔雀石可卖点钱,还有个螺纹双面兽玛瑙,剩下的就是几个铜油灯了。

带上东西,我们就来到了镇上的集市,找了块平地,铺上一块布,放上几样东西,我们三个蹲在旁边等待顾客来询价。

集市上人不少,有叫卖各种小吃的;也有贩卖各种用具的;听颜伯说如今集市上的人流已经大不如前了。主要是最近连续三年都是大旱,田地收成大减,有些甚至颗粒无收,许多百姓家破人亡。集市周围我们看到不少乞丐,想必的确受灾不轻。

二胖打算卖出几样宝贝后给三人各买匹马。可是他绕集市转了一圈也没看到有人卖马。倒是有几处卖驴的,卖牛的也有。偶尔看到骑马路过的人都象是军官模样。二胖觉得骑头驴不够酷,只好打消念头。

我猜大部分马都被军队征走了。宋朝在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老吃败仗,除去军队体制因素,缺马是一个重要原因。岳飞那时候的步兵使用钩镰枪来对付骑兵尚能抗衡。岳飞死后,南宋就只能指望南方七纵八横的水路来限制敌人骑兵的机动性,勉强守住江山。

没多久,几个铜灯很快就卖光了;有个玉匠看上了孔雀石,出了二十两纹银将其买走,准备回家精心打磨;螺纹双面兽玛瑙我们要价二百两银子,很多人看后都说喜欢,但一听价钱不菲,就说要想想看。

等了三四个时辰,集市上行人渐渐稀少。我们商量着是否收摊,今天这二十几两银子除了答谢颜伯,还可以给我们自己各置一身衣服。

这时,耳边传来“得得”的马蹄声。一个穿锦衣披斗篷的人骑在马上不紧不慢的走过来。后面跟着四五个跟班。

马蹄声在我们的摊前嘎然而止。锦衣人用马鞭指了一下玛瑙,后面的跟班紧走几步上前拿起玛瑙捧着送到主人手里。

锦衣人迷着绿豆般的眼睛端详了一会儿螺纹双面兽图案,阳光照射下,玛瑙五彩缤纷,发出耀眼的光芒。他抬起头,说了声,“此物我八百两银子买下了”。棉细的嗓音犹如女人一般,但语调中有一种不容分辩的气势。

我心里一沉,喉头发紧,我看到捧着玛瑙的那双手上竟有总共十二个手指。

见我不答话,锦衣人微微一笑,就当我默认了。把玛瑙递给声旁一位跟班,向手下做了个手势,然后转过马头,继续往前走去。其浑身上下透露出来一股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自信。他手下的跟班双手接过玛瑙装入一个匣子中,另两个跟班抬过二十几锭银子放在我们面前。

等他们一走,二胖和皮猴儿欢天喜地就象中了乐透彩似的。我们在集市上找了个卖衣服的摊子,我特意买了套文人打扮的服装,二胖和皮猴儿也各自买了身显着利索的行头。

此时已是中午时分,肚中已有几分饥饿,三人找了家看着雅致的饭馆进去坐定。

等着跑堂上菜的功夫,旁边桌上来了五六位三十几岁的少妇。看穿衣打扮象是来自官宦人家。

其中一位少妇对坐中另一位秀丽端庄的紫衣女子说道:“易安居士近来可有佳作否?前段时间酷暑难熬,众人皆无心相聚,久未听姐姐新词,真个把姊妹们都想煞了”

紫衣女子娥眉轻舒,笑盈盈地说道:“大家休要取笑,只是明诚远去做官已有一年,颇有些思念。今晨草草拟就一篇,还未最终定稿”。言毕,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少妇们围住绕有兴趣地看起来。

看到最后,有位少妇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细”。读罢,众人一片喝彩。

紫衣女子说道:“这最后一句总觉不妥,还需回家仔细斟酌才是”。

我在一旁听得真切,心想这个我上中学的时候就知道。忙走上前,深深作了一个揖:“各位娘子,小生这厢有礼了。不才觉得人比黄花瘦似乎比较妥当”。

紫衣女子惊得瞪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激动地说:“这个瘦字真是神来之笔!”

我谦虚地说:“小生借花献佛而已,易安居士才是真正的原创。若能将大作抄写一份赠予

小生,将不胜感激”

我心想这李清照的真迹那可是价值连城啊。

李清照因得佳句,心情大好,向跑堂的要来笔墨,须臾间,一首飘逸隽永的醉花阴便跃然纸上。

所有跟帖: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