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横空出世办公王
1976 年六月,深夜。
麻州北郊,托斯百利( TEWKSBURY )王安公司大楼。
霍伯路在挑灯夜战,一个人在实验室里忙碌 , 汗流浹背 , 分秒必争。同事们都下班走了 , 他们都帮不上忙, 有的在干着急,有的在殷殷期待,有的却不看好这个闻所未闻的新机器――包括专管营销和服务的强势副总肯宁翰 (Cunningham) 。眼看明天一早就要在纽约参展亮相了,机子居然还没弄好,老霍还在深夜鼓捣打印系统,货车就一直等在门外。肯宁翰又急又气, 想到之前雷声大雨点小,卖得很不成功却让他奔波灭火不已的第一代文字处理器WANG1200,更是郁闷,这次干脆来个眼不见为净:“这帮家伙肯定又要玩砸了给我难堪。。。得,明儿我就不去纽约现眼了,找老爸打打高尔夫静静心。。。你们慢慢弄吧,GOOD LUCK!”
直到货车要开走之前数+分种,霍伯路总算把打印系统弄好了,他长舒了一口气。
这部后来被称为VS的全新的 WANG 文字处理机,凝结了霍莫二杰(软件),王博士,还有另一位硬件精英段宁( Dunning )的沥沥心血。从一开始的设计就非比寻常:为了提高速度,他们把一个微处理器放到每一个分机的芯片上去,也就是说每个屏幕后都有一只迷你电脑。这种做法在今天是天经地义,可是在只有一个主体机运作的大型电脑时代,这种创新无疑是革命性的。
事实上,这种技术就是多年后风行一时的LAN(局部网络)系统。只是他们当时可没想到那么多那么远,一心要提速和灌入梦想中的功能。一般的电线达不到他们的速度要求,精通硬件的王博士就提出用一种同轴电缆完成。连屏幕也是革新性的:这种CRT屏很象今天的PC屏幕,可以显示半页纸的文字,跟其他只能显见一行字的产品相比,高下立现。
最最重要的,是这部新机子能帮助各行各业更好地处理每天面对的最基本工作:打字,修改,储存,打印。。。简单易用,外型讨喜,体积够小,可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办公室的任何一张桌子上。
想一想每天要处理几万个数字的会计师的反应,每天要面对千万份文件的政府人员的反应,还有那些天天要和文字数字及各类信息打交道的秘书,律师,教员,文员,医生,工程师。。。
新产品展开幕才几个小时,兴奋的人们挤满了纽约希尔顿酒店的展览大厅,挤爆了王安参展的小小亭子,他们热切地提出各种使用问题,急切地寻问拿货日期,甚至想抱走刚刚面世的两台参展机子――尽管它们刚刚凑好,可能漏洞百出。
一朝成功!而且成功的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想象!肯宁翰当晚听到消息,赶紧就扔了高尔夫球杆,第二天天一亮赶到纽约谈大单。销售人员谈得满脸红光,技术人员忙得人仰马翻,全都没有空吃午饭。王安如往常一样,叼着烟斗,打着煲呔,表面平静, 内心激动,踱步微笑地看着眼前的热闹。老实说,他也没想到这个新产品会如此大受欢迎,而公司终于转型成功,走出了1200失策的阴影,他由衷地高兴。三天的展览会过后,他没有象往常一样拉大队到平价的中餐馆庆祝,居然点头去了曼哈顿中城最贵的一家西餐厅,让兴高采烈的员工们大肆庆功。
这一役之后,WANG的牌子插上了成功的翅膀。在往后数年,王氏精品频出,推出的许多新产品都受到市场热捧,在文字处理器系统这个大领域一骑绝尘,笑傲江湖,在最高峰时占领了美国80%以上的办公室市场。IBM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反应奇慢,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才做出了一个勉强能竞争的相应产品。 之前王博士决定要进入该领域的时候, 多数人都以为他疯了:因为IBM是当时唯一的大霸主, 谁敢轻易叫板IBM? 王氏一战成名!
王安本人无疑是个技术天才,公司的成功却是仰仗了一个坚实的团队。除了上文提到的霍莫段等技术干将之外,浮出水面的还有这个销售天才肯宁翰。正是他,让一家名不经传的技术公司变成家喻户晓的品牌公司;也正是他,在日后上演的王安传宗接代的惨烈大戏中成为主角之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