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打算买房子,于是看了些房子.目前住在Richmond,或者继续住Richmond,或者搬家去温哥华.
但是看了看价格,温哥华稍微看得上的地区的房价都比Richmond贵很多,因此还是继续选择在
Richmond,宁愿多花点时间在路上.
看的基本都是城市屋,以新Townhouse为主.看了如下建成楼盘:
Blundell & No.3 (16个二层TH小区)
Shell & Steveston (25个三层TH)
Bridge & Blundell (21个 2,3层TH)
Ash & Granville (40个3层TH区)
Cambie & No.4 (26(?)个三层TH小区)
渔人码头社区中心对面一批三层TH
也看了一些即将完工或者才开始盖的楼盘,比如williams rd上面一些TH。
等等
突出感觉:
1)贵:除了极其个别的,基本都是50万起。不过目前市场似乎都可以还价,通过经纪朋友查询成交价看,
普遍成交价在要价基础上便宜了2-5%不等。
2)HST大部分可以免:或许是因为HST明年废除在即,目前开发商也好,开发商委托的经纪也好,基本都表
示HST可以免,也就说是报价包括HST。唯一的例外是Blundell & No.3那家,说HST不可以免。
3)三层的TH不理想:除了Blundell & No.3 那16个,其他的TH大多是三层的,或者基本以三层为主,间或
有几间两层的。如同之前一个网友说的,三层TH一楼基本是废的,因为进门就是楼梯。如果是前后排车
库,还可以改装出一个房间;如果是并排车库,则很难改装。
4)内部饰材普遍一般:除了渔人码头和Shell & Steveston两处内部饰材看起来还可以之外,其他楼盘
内部装修看起来都很一般,看得出来用料不是很好。
先就想到这么多。看来看去,觉得还不如买一个年份老一点的,至少住起来比较宽敞,小区空间也比较
大。经纪告诉我,新房子是中国人的最爱,大部分情况下是中国人彼此之间买卖。
看了这么多新TH小区后,发现除了Cambie & No.4那家和渔人码头那家,好像都还卖剩不少。
Blundell & No.3 剩4家 (4/16)
Shell & Steveston 剩6家 (6/25)
Bridge & Blundell 剩6-7家 (6-7/21)
Ash & Granville 剩18家 (18/40)
旧TH也看了一些,从2/3年新,到20/30年的都看了一些。
感觉2/3年-5/6年新,乃至10年新的TH叫价几乎和新房没有什么差别。如此TH新房二手房价格倒挂的情
况,似乎不是罕见。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卖家不着急卖,而开发商急于回款。
目前很多在售在建项目都是很小的小区。最小的有9个TH的小区,比如Southarm社区中心对面的一个。
超过30个单元的不多。
目前Richmond基本是拆一个独立屋,好像是RZ1 zone还是什么,可以盖5个TH。开发商一般是至少买两
个独立屋,盖9-10个。Rezone permit上基本都是盖medium/low density TH。
就我所看的而言,发现有两家开发商在Richmond市场似乎比较活跃
一个是Sian Development,一个是Kraftman Development。看起来都是印度人的公司。
中国人的开发商也看起来不怎么样。我看过一个很小的的TH小区,Blundell路上,靠近Bridge街。中国
人开发的,进去看起来感觉很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