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美国股民(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害怕”是一个复杂的混合体,并非源于单一因素。
这些担忧分为两大类:对宏观经济的恐惧和对市场本身的恐惧。
一、 对宏观经济的恐惧
这是目前最主要的担忧来源,可以概括为“三高”问题。
1. 高通胀与激进的加息
· 核心恐惧: 美联储为了对抗40年来的最高通胀,正在以数十年来最快的速度加息。这会直接导致:
· 企业成本上升: 借贷成本变高,企业扩张、投资和回购股票的动力减弱。
· 消费者需求下降: 房贷、车贷、信用卡利率飙升,民众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意愿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盈利。
· 经济衰退风险: 这是最大的恐惧。美联储的目标是“软着陆”(即控制通胀但不引发衰退),但历史表明,激进的加息很容易导致经济衰退。一旦陷入衰退,企业盈利将大幅下滑,股市必然承压。
2. 高物价与消费韧性消退
· 核心恐惧: 虽然通胀有所放缓,但食品、能源、住房等核心价格依然高企。这持续侵蚀着普通家庭的储蓄和购买力。市场担心,疫情期间积累的超额储蓄即将耗尽,美国消费者的强劲支出(美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可能无以为继。
3. 高不确定性(地缘政治与政策)
· 核心恐惧:
· 俄乌战争: 持续推高全球能源和粮食价格,扰乱供应链,增加了全球政治和经济的不确定性。
· 中美关系: 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科技、贸易等领域的摩擦,给全球供应链和许多跨国公司的未来前景蒙上阴影。
· 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 虽然通常能最后时刻解决,但每次的政治僵局都会引发市场对美国国债违约(虽然概率极低)和政府停摆的短暂恐慌。
二、 对市场本身的恐惧
这些是宏观经济问题在金融市场上的直接体现。
1. 估值过高的修正恐惧
· 核心恐惧: 即使在经历了2022年的大跌后,一些明星科技股和成长股的估值仍然不低。在高利率环境下,未来盈利的现值会降低,因此这些高估值股票显得尤为脆弱,面临持续的“估值杀”。
2. 企业盈利下滑的恐惧
· 核心恐惧: 随着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市场普遍预期企业盈利将在未来几个季度出现下滑。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会提前反映这种预期。任何公司发布的悲观业绩指引都会引发股价大跌。
3. “美联储看跌期权”可能失效
· 核心恐惧: 过去十几年,市场形成了一个信念:只要股市大跌,美联储就会出手救市(通过降息或量化宽松),这就是所谓的“美联储看跌期权”。但现在,美联储为了对抗通胀,明确表示可以容忍市场痛苦和经济增长放缓。这意味着市场的“救命稻草”没了,投资者必须独自面对“鹰派”美联储带来的风暴。
4. 行业性恐慌
· 科技股: 对利率最敏感的板块,遭受的打击最大。
· 银行业: 利率快速上升可能导致经济衰退,增加贷款违约风险。同时,去年硅谷银行事件也暴露了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和存款流失上的脆弱性。
总结
总的来说,美国股民现在怕的不是某一只股票的涨跌,而是怕一个 “恶性循环” 的形成:
高通胀 → 美联储激进加息 → 经济衰退风险大增 → 企业盈利下滑 → 股市下跌 → 财富缩水进一步抑制消费和投资 → 经济更深地陷入衰退。
目前的市场正处于一种“拉锯战”状态:一方面希望看到经济数据(尤其是就业数据)降温,以证明美联储可以停止加息;另一方面又害怕经济数据降温得太快,直接证明衰退即将来临。
这种“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的矛盾心理,正是当前市场恐慌和高度波动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