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取社安金早晚的认识误区(上)

经常有观点认为,若在62岁提前领取社安金,与等到67岁正常退休年龄相比,其收支平衡点大约在81岁左右。也就是说,若预期寿命低于81岁,早领更为有利;反之则应推迟领取。然而,这一推论仅适用于领取后即消费、不作任何投资的退休人群。

 

若进一步考虑推迟领取至70岁的情况,这实际上隐含了一个前提:当事人并不急需社安金维持生活。既然如此,提前领取社安金并将其用于投资,便成为一种值得比较的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收支平衡年龄将显著延后。事实上,只要投资回报率超过8%的阈值,早领社安金在长期来看几乎总是优于晚领的不二之选。

 

传统的关于晚领社安金观点的局限在于,它假设62岁起领取的社安金被全部用于消费。而现实中,若将这部分资金进行投资,则可额外获得58年的复利增长机会。如果投资回报率越高,收支平衡点出现得越晚,在足够高的回报率假设下,早领策略的终值可能始终高于晚领。因此,推迟领取并不必然更优,关键取决于投资机会成本。若不依赖社安金支付日常开支,可选择早领 + 投资策略,而非被动等待。投资回报率越高,早领的财务优势越明显。而真正的平衡点,应是比较两种策略下累计领取金额 + 投资收益净值相等的时点。

 

为具体说明,我们可进行如下试算:假设某人在正常退休年龄(FRA)可领取社安金$54,000/年(假定在未来2029年最大估值PIA,即FRA时最大估值社安金$4,500每月),相对之下62岁早领按5/12乘以前24个月及5/9%乘以后36个月递减约为 $37,800/年,70岁晚领则按2/3%乘以36个月递增约为$66,900/年。若将所领取金额全部投入投资组合,并假设不同收益率(如0%4%7%10%12%),则可逐年比较从62岁,67岁,或70岁起,早领与晚领两种策略相对于FRA退休时社安金的累计资产净值差异,从而更理性地判断其长期优劣。

 

62岁相对于67

假设条件:

· 正常退休年龄:67岁,年金额 $54,000

· 62岁早领:年金额 $37,800 (扣减30%)

· 投资收益率:0% 4% 7% 10% 12%

 

计算规则:

1. 早领策略(62):从62岁起每年领取 $37,800,立即投入投资组合

2. 正常领取策略(67)62-66岁社安金资产为067岁开始每年领 $54,000并投资

3. 计算两种策略的累计资产差值:

   差值 = 早领策略资产 - 正常领取策略资产

各收益率曲线的典型特征

· 0%曲线:在80岁左右穿过零线(与传统理论一致)

· 4%曲线:在83-85岁穿过零线

· 7%/10%/12%曲线:始终在零线上方,且当收益率为10%12%时差距持续扩大

 

67岁相对于70

假设条件:

· 正常退休年龄:67岁,年金额 $54,000

· 70岁晚领:年金额 $66,900 (增加24%)

· 投资收益率:0% 4% 7% 10% 12%

 

计算规则:

1. 正常领取策略(67):从62岁起每年领取 $54,000,立即投入投资组合

2. 晚领策略(70)67-69岁社安金资产为070岁开始每年领 $66,900并投资

3. 计算两种策略的累计资产差值:

   差值 = 正常领取策略资产 - 晚领策略资产

各收益率曲线的典型特征

· 0%曲线:在83岁左右穿过零线(与传统理论一致)

· 4%曲线:在86-88岁穿过零线

· 7%/10%/12%曲线:始终在零线上方,且当收益率为10%12%时,差距持续扩大,与前图比较,差异减小近一倍,而在62岁早领与72岁晚领之间,投资将效益进一步放大

 

基于上数图表和数据模型,可以对早领社安金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投资收益率增加,盈亏的年龄平衡点后移乃至消失。2. 投资回报率是决定性因素。超出7%的投资收益率在任何合理寿命预期下都产生更多财富。3. 早期资金的复利价值被严重低估。延迟策略虽然每年金额更高,但难以弥补失去的早年复利时间。4. 寿命预期的重要性降低。5. 对财务决策的影响。传统的社安金提取早晚之见基于零投资回报假设,这在已达到财务自由的退休人群中是不成立的。从投资的角度看,在不同退休年龄段社安金的领取本质上是一个与投资风险回报率进行比较的财务决策。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误区“?不能把错误强加于人,然后来个大批判。早拿晚拿都对,就是不拿有错。 -上海大男人- 给 上海大男人 发送悄悄话 上海大男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16:50:00

退休之后,社保之前,赶紧把退休账户的钱低税率转出来 -犀牛望月- 给 犀牛望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17:11:31

投资不保证赢钱,还有买年金的 -偷油老鼠- 给 偷油老鼠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17:36:53

是的,Roth conversion加上年金一样的稳定性,给了延迟领取很好的理由 -wd6- 给 wd6 发送悄悄话 (99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3:53:09

领取退休金不影响退休帐户转Roth IRA,最佳时机在RMD之前减少余量,RMD本身不能转。 -t130152- 给 t130152 发送悄悄话 t13015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6:21:55

不对,领取退休金**影响**退休帐户转Roth IRA -coolbid- 给 coolbid 发送悄悄话 (273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6:44:31

估测一般老留都有几百万退休帐户吧,一次MRD就有一二十万。税率20到40万都是24%。 -t130152- 给 t130152 发送悄悄话 t130152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6:50:27

呵呵,有几百万401K的“一般”老留不在考虑之列,很多老留一辈子能攒1M的401K就不错了,好好规划转Roth能省不少税 -coolbid- 给 coolbi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8:35:39

但是对于保守投资的人往往退休后更保守,保持回报大于7%有点难。 -老留伍哥- 给 老留伍哥 发送悄悄话 老留伍哥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1/2025 postreply 17:45:56

若50%股市大盘收益10%,50%政府债券收益4%,无需财富提取的长期中性股债投资。恰好7%。 -t130152- 给 t130152 发送悄悄话 t130152 的博客首页 (3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3:15:50

希望楼主的思维不会影响你正常的生活:) -小土豆_0130- 给 小土豆_013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8:21:50

我觉得楼主提供了一种考虑思路,每个人都要结合有自己的情况作出合理的规划 -coolbid- 给 coolbid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8:38:37

都是误区了,还要结合什么情况? 希望这种思维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 祝你好运。 -小土豆_0130- 给 小土豆_013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8:49:41

这种帖子是真正的误区,一些不善于投资的人,如果晚拿比早拿好。这一忽悠投资失败找谁去? -小土豆_0130- 给 小土豆_013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8:52:18

早拿晚拿社安都有道理,每个人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合理规划。这和投资有什么关系? -小土豆_0130- 给 小土豆_013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8:55:47

金融策略完全正确。 其他个人情况自己考虑。 -wujiandao- 给 wujiandao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12/2025 postreply 09:24:1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