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拿中国电网来做例子,这本身就存在偏差。中国的电网模式是高度集中、统一调度的,因为中国人口集中居住在城市小区,高层住宅林立,供电确实必须依赖于庞大、稳定的电网基础设施。
而美国的电网是典型的分散式和区域化设计,家庭普遍分散在郊区甚至乡村,不像中国那样大规模集中。美国家庭的能源供给并不完全依赖国家电网,很多人家中就有柴油机发电机,或者安装了天然气发电装置。再加上屋顶光伏、电池储能,美国居民天然具备“微电网”能力。所以高盛用“中国电网强大”来映射美国电网“落后”,其实忽视了制度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
你不了解美国在备用能源方面的多元化,美国学校、医院、大学校园:很多都有自己的小型发电站,甚至燃气轮机,能够在电网不稳时自给自足。大型企业与数据中心:常配备天然气、柴油机备用电源,AWS、Google、微软的数据中心几乎都拥有冗余能源设计,一旦电网不给力,可以立即切换到备用能源。天然气资源丰富:美国天然气价格低廉,很多地区利用天然气发电和供暖,减少了对集中电网的依赖。高盛把电网问题当作欧美发展AI和能源安全的“关键瓶颈”,有夸大嫌疑。欧美的确有电网升级需求,但不能简单用中国模式做对比。美国电网虽然老化,但依靠分散化、备用能源和市场机制,其韧性并不比中国差。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整合更多新能源、满足AI数据中心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而不是简单地模仿中国的电网集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