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EV电池工厂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合计将达到四千GWh、而需求仅为一千多GWH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日前获悉,纯电动汽车(EV)电池的全球产能已达到需求的3.4倍。这是因为EV市场的减速导致供应过剩。国内具有一定EV需求的中国持续增产,另一方面,日韩的大型电池厂商已开始缩小投资计划。超预期的供过于求对日本和美国推进的电池国产化构成了逆风。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统计了美国调查公司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2025年全球EV电池工厂的产能合计将达到3930吉瓦时(GWh),而需求为1161吉瓦时,产能达到需求的3.4倍。供给达到需求的3倍以上的状态将持续到2026年,预计2030年也将达到2.4倍。

      在EV电池方面,中国企业掌握全球市场份额的7成。韩国调查公司SN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从2025年1~6月的市场份额来看,第一名是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CATL),第二名是中国比亚迪(BYD)。

      从曾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日韩企业来看,虽然韩国的LG新能源排在第3位,日本的松下控股(HD)排在第6位,但市场份额持续减少。

      美国和日本等各国政府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观点出发,为了避免对中国的依赖,一直鼓励在国内生产电池。但随着EV需求的放缓超出预期,相关做法似乎适得其反。

 

      特别是在北美,供应过剩严重。2025年高达4.8倍。拜登前政权下通过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IRA)优待北美产EV,电池投资增加。特朗普政府撤回了上一届政府的EV普及政策,各企业被迫调整业务战略。

      松下控股针对7月在美国启动的EV电池的新工厂,将原定2026年度末的满负荷运转时间改为未定。松下认为,受作为主要客户的美国特斯拉销售低迷等影响,较早进行满负荷运转存在库存增加的风险。

      汽车制造商也减少了投资。日本丰田推迟了福冈县电池工厂的建设计划。本田也将原定在加拿大启动的EV和电池工厂推迟了2年左右。

      从EV减速开始显现的2024年开始,供应过剩逐渐表面化。美国高盛透露,2024年电池的平均价格为每千瓦时111美元。比2023年下降了26%,预测到2026年底可能会降至约80美元。

      电池行业的淘汰已经开始。由德国大众等出资的瑞典新兴电池企业Northvolt 于3月申请破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商仍在加强投资。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将加强对中国电池的依赖。宁德时代正在欧洲扩大投资,比亚迪将加强低价电池的生产。日美欧等与中国的产能和技术差距可能会拉大。

所有跟帖: 

怎么没有特斯拉? -桃花好运- 给 桃花好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8/21/2025 postreply 04:41:2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