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担心 Search 会被替代。随着 AI 模型的快速崛起,我曾认为传统的搜索引擎可能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这对 Google 来说可能是根本性的威胁。曾几何时,我对 Google 的态度偏谨慎,觉得它在 AI、云服务和广告业务方面都在追赶竞争对手,缺乏爆点或领先优势, 觉得它落后于 AWS、Azure,缺乏亮点。但最近几个月发生的一系列企业动态、用户选择变化和财务数据,让我必须重新审视它。
- 大客户信任度显著提升。例如,ServiceNow 与 Google Cloud 签署了为期 5 年的云服务合同,合同总额超过 12 亿美元。这不仅是数字规模的问题,更说明像 ServiceNow 这样成熟的大型企业,已将 Google Cloud 作为战略合作平台来选择,而非补充选项。ServiceNow 同时公布,到 2030 年云服务承诺支出接近 48 亿美元。
- Google Cloud 收入增长强劲。2025 年第 2 季度,Google Cloud 实现收入 13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是 Alphabet 所有主要业务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这意味着它不仅赢得客户,也持续扩展其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年化收入跑速超过 500 亿美元已成现实。
- OpenAI 选择 Google Cloud 承载其 ChatGPT 在全球多个国家的运行基础设施,包括美国、英国、日本、荷兰、挪威等。这类决定往往高度技术敏感,更加说明 Google 的云平台具有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能在全球范围支持顶级 AI 模型的实时运行。
- 广告业务依然稳健。Search 和 YouTube 两大板块都实现两位数增长。搜索广告收入约 542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 10%,这得益于 AI Overviews 和 AI 模式的推动,用户粘性增强。YouTube 广告收入也达 98 亿美元,同比增长约 13%,展现了平台内容生态和商业化能力的双强。
- Vertex AI 和 BigQuery 被广泛采用。这两个平台逐步构建了从模型训练、部署,到企业级 MLOps 的全流程能力。BigQuery 的机器学习使用量在两季度内增长了约 80%,Gartner 将其评为 2025 年数据科学与机器学习平台领导者,说明其产品已获得市场和专家高度认可。
- Gemini 等 AI 产品体系逐渐成型,形成协同效应。Gemini 应用月活用户已达 4.5 亿,AI Overviews 月活用户超过 20 亿,AI 模式在美国和印度的使用量超过 1 亿。Google 不再是单一模型的竞争者,而是构建了搜索、聊天、创作、视频、办公协同、开发工具在内的全栈式 AI 产品矩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Gemini 与 Workspace、Android、Chrome 等生态整合良好,不断推动用户体验的 AI 化。
- 在所有科技七巨头中,Google 的估值最为合理。截至最新季度,其市盈率在 Magnificent 7 中最低。相较于其他高估值 AI 概念股,Google 具备持续盈利能力、真实业务支撑和强大现金流,这使它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兼具成长性与安全边际。
过去,我认为 Google 是一个反应迟缓的巨头。但现在,它在多个关键战场稳步推进。一方面,客户转向明显,企业项目几乎一夜之间开始倾向 Google Cloud,特别是在 AI 和数据分析场景中。另一方面,其基础设施不断增强,财报数据实实在在,优于市场预期,用户和客户正在用脚投票。
这也是我改变立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