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阶层总是数着钱花的。回过头来看,过去五年,两老做了不少事:给农村老家xdjm因为COVID支援了3万,上海父母支援了2万(后来领导回去带的cash和支票哥嫂一律拒收,只同意和接受我们放弃继承父母房产的提议);给老二还清了大学学贷和支援了每年放进Roth IRA的钱;给老大买房买家具前后提供了将近相当于房价10%的支援;给老二读研究生提供了五万的无息学贷(估计不会让他还啦)。。。正说两个孩子到去年底在支援他们的数量上拉平了呢,没想到年底老大又丢了工作,两老赶紧停了别的计划和安排,先顾她这里的房贷,半年累积到gift-limit, 月底会交给她。
其实博士后工资不高,领导学化学,更难有高薪。我们从2002年拿到绿卡开始真正的“投资理财”,那时候已经接近40岁了。而这之前在美国的几年存的钱仅仅够买自住房的down-payment。那时候要照顾的事情多,上有老(每年要寄钱回去)下有小,每分钱都要数着花,但还是挤出来一点点钱放IRA和退休账户。常常没有钱放满账户的limit, 但一直坚持着,等到了报税的时候数着银行户头的钱来放前一年的IRA。这些钱一股脑儿投进了股市。过惯了节省日子的好处就是,等孩子们大学一毕业不用交学费的时候,哇,这么多钱可以随便花了。。。
昨晚给领导说:后年退休的话,我们自己存的退休账户有望达到两老工资的12倍。这个12倍,如果以后每年涨7%,其中3%用来对付通货膨胀,4%拿出来用,就相当于两老工资的一半(12*4%=48%),加上两老自己的退休金有现在工资的一半,这样,退休前后的收入就差不多了,现在能做的事情退休后还可以做。另外,我倾向退休后留在这里,生活消费低,朋友也多,我们也习惯了目前的生活,唯一想改变的是换一个新点(五年以内)的平房(领导不太想换房子),省得为维修操心。用卖了目前自住房的钱作首付,买个5-60万的房子还是能轻松承受的。对孩子和乡下的xdjm,有能力我们就多做点,没有能力就少一些,不是大问题。。。
一同走过艰难困苦,最大的好处就是领导对我放心。她的退休账户经过Fidelity办理手续后由我来管理和投资。她常常开玩笑:你哪天真让我签字把我自己卖了我都不知道。。。有压力和责任,我也不敢激进投资,而是一步一步从早年的定投大市到近几年因接近退休而开始的保守投资,中规中矩地按照理财教科书的步骤,走向financial free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