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芬难题是个假难题, 特里芬给人类发明的会计框架套住了, 进入循环论证的圈套。

本帖于 2025-04-20 09:42:1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24桥明月夜 编辑

到头来,不过是给美国印钞票购买物资和服务找了个华丽丽的借口而已。

首先,在不同的Jurisdiction之间做交易,不需要必须有黄金, 也不需要必须有个国际结算货币。这事儿就是买卖双方决定,可以用双方任意一方,也可以用第三方货币。 这样货币本身就变成一种商品了,这没有不可执行性。而且这样的国际贸易,会博弈出一个汇率,这个汇率会让贸易和资本流动趋于平衡,尽管这个平衡是动态的。 如果一个经济体情况不好,大家不会持有它的货币, 也不会卖什么给它,过一段时间, 这个经济体货币贬值购买力持续下降,使它能够出口的物资之类变得便宜, 多卖一些,就平衡了。

第二, 美元能成为结算货币,海外美元大流行,是美国自己推动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市场博弈的必然。 70年代沙特等石油输出国贸易顺差非常大的时候,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华尔街都盯上他们的顺差。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Bill Simon倾向于华尔街, 所以华尔街获得了帮助管理石油输出国顺差的权力。 华尔街把沙特存的美元借给需要进口石油的国家,让海外美元在海外形成循环。当时看这事儿貌似不大, 但是海外美元系统的开启,对美国公司对外拓展太有利了,简直是开启了新纪元。所以这是资本的一个Trumph. 

第三:美国贸易出现了逆差, 美国没有物资和服务可以抵消这个逆差, 美元可以贬值。 贬值了,美国买得少了, 卖得多了, 自然会找到平衡的节点。 但是美国没有这么做, 而是用出卖美国资产的方法来平衡,这是美国自夸的拥有世界上最深最广的资本市场的背景。 国际贸易最兴盛的时候大概是08年之前和中国加入WTO之后,那时候美国国债不是很多,但是华尔街把Mortgage证劵化,卖给顺差的国家, 就是美国出卖资产(住宅)来购买物资和服务。 后来玩砸了。玩砸了美元就应该大贬值, 然后美国发奋图强,建设产能。 结果美国也没干,既然Household举债不灵,那干脆联邦政府举债好了。 反正就是借债度日。美其名誉储备货币, 实际上是美国的一个选择。 完全可以不这么选。

第四:美国国债是用信誉背书的。 这个信誉包括征税的能力和发债的能力。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绝对的征税权, 这个权力是国会的,也没有绝对的发债权,债务上限也是国会决定。 这时候美国的三权分立就很扯了,国会一次一次纵容了联邦政府,大家也就跟着惯性,好像爬上了房梁的唐老鸭。

所以特里芬难题不是个难题,从他把逆差和储备货币联系在一起, 美国就开始了史诗般的大举债,他为举债搞了个华丽叙事,而已。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