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个标题梗:)
看了楼下硅谷马工的2000年投1米到SP500然后每年提取4%的回测,结论是钱越拿越少。我后面跟帖说每年提取4%是对应固定收益项目而来的,固定提取不适合移动收益项目比如SP500。
先讲点老黄历,4%固定提取的概念源于年金,二三十年前年金流行的时候国债或者高分红股票组合收益相当高,基本上保证每年收益在6%左右,4%发给投资人,2%差不多是维持和推销年金的各种费用。因为收益是固定的,不管股市涨跌,每年发固定的4%也不会吃掉本金。
而现在我们流行定投的SP500,收益率是不固定的,有的年份相当高有的年份亏得相当多,这时候用固定收益的思维来提取就有点不合适了。
就好比我们去玩打靶游戏,4%是个固定靶子,曾经我们是在固定的60码外射击它,当我们把瞄准镜设置到60码的时候击中靶子是百发百中的。玩了几年我们说不玩狙击位了,我们打游击吧,理论显示游击战咱们没有瞄准镜的破枪都能打到靶子。但是打游击位有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射程不固定,大部分时间远低于60码,但有时候远高于60码,这个时候如果还想百发百中击中靶子其实就有两个选择:1)限制游击位在50-60码之间,2)让靶子跟着射击位移动,保持射击距离在60码。
1的做法就是给投资买保护,因为保护是有成本的,死皮大涨的时候成本抵消了收益。好处就是虽然有偏差但是能保证击中靶子。
2的做法是提取的%跟着收益率调整,比方说死皮过去30年的平均收益率是10%,每年提取出的钱是收益率的40%,等于平均每年4%。但是这个40%的收益率提取是移动的,第二年死皮跌20%,提取的钱就变成-20% x 40%=-8%。假设第二年开始时本金有1米,跌了20%,年底变80万了,我们要放8万回死皮本金里才是正确做法,相当于抄底了。
这个概念就是固定收入对应固定支出,可变收入对应可变支出,互换容易出问题。那个贴子下有人说买房产做开销其实也是用固定收入(现金流)来应付固定支出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