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生意,最重要的是学习/understand成本核算,学习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运作,如何能进一步优化。认识一位朋友80年代出国,发现商机,联合国内的兄弟一起做生意,在90年代就直接在中国设厂生产成衣直接销往美国各大百货商店,没有任何中间渠道,他最高峰的时候请了40几位犹太销售帮他,办公室在曼哈顿时装区,利润高得不得了,但他们兄弟俩不忘如何利润最大化,已经富得流油了还在想方设法节约,他们自己计算纸箱尺寸,工厂给他们的装箱细节,他们觉得还有潜力可挖,自己画图纸,空间计算,如何改变包装,如何放置可以使一个40尺的集装箱装更多的货,从每一个细节去省钱。这些和他们赚钱不矛盾,如何花钱也不矛盾。像老朽自己有个LLC公司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想办法去除点经营成本和生活开销,像坛子里的某些地主们自己动手也是为了节约/省钱,大家都有不同的方式经营自己的生活,发这个贴的目的不过是提醒大家一下,生活中注重一些细节可能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诸如老巴说的每天节约一两块钱,一年700块,40年就是28万,不算利息或投资,稍微有点投资的话,5,60万应该是轻松得到的吧,不用节衣缩食,每天只要存/省下2块钱,在美国很多城市一套像样的房子就诞生了。
相信这里的读者还是平民百姓的多,土豪级别挥金如土的也有,不明白为什么一提节约好像给人感觉很不耻不屑的感觉,感觉都上不了台面似的,难道这个社会和国内一样也是笑贫不笑那啥了?
10几年前我到欧洲商务兼旅游,最让我深思的是欧洲经济发达(那时是在欧元尚未诞生的时候),他们注重生活品质,生活情趣,服装,饮食,日常用品非常注重功能性,注重细节,骨子里渗透着文化的底蕴,而不像美国什么东西都是大的,和欧洲比起来,你会觉得在欧洲才是真正的生活,而在美国只是活着。最让我诧异的是欧洲人人高马大,但他们的车都很小,为什么他们不制造大车呢?原来他们的理念是够用就好,注重环境保护,不追求外表的奢华,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细节,每个细节都那么精致,经过深思熟虑,而不张扬。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到这个境地,只有当人们脱离了贫困,经历了暴发户,当人的内心不再需要奢华的表现来获得别人的承认/赞美的时候才会注重内心/内在的需求,才会有文化的需求。爱侠的明斯克,故事的凄美也在于此。
在文章的一开始我们就提倡要开源,然后才说节约也可积累财富。这两者并不矛盾。
本帖于 2015-07-31 11:00:13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加州阳光123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