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网男女决赛的时候我在国内,关于小威的事转贴一篇评论,没有转贴照片,原文请关注十八般网球
个人认为这是国内关于网球最好的公众号了
小威事件背后深层次的权力博弈
刘星宇 十八般网球
美网已经结束好几天了,虽然冠军尘埃已定,但是女单决赛上的争议却依然持续发酵着。对于本次事件,球员、评论员和观众各有立场,但也基本达成了一个共识——主裁拉莫斯确实是依照ITF制定的网球竞赛规则进行执法,执法过程是有法可依的。
但是赛后与本届美网有关的三大组织的表态就显得有点微妙了。WTA总裁西蒙表示:WTA认为,对男性和女性表达情感的宽容程度的标准不应存在差异,所有运动员应该对公平对待,我不认为目前的情况是这样的。USTA美国网协主席亚当斯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裁判对待男球员和女球员的标准是双重的。我认为裁判的判罚应该保持一致性,我们会在未来几周对此进行探讨。
随后,原本保持沉默的ITF国际网联发则表声明支持拉莫斯的决策。声明称:“卡洛斯·拉莫斯是网球界最有经验、最受尊敬的裁判之一。他按照相关规则履行了他的职责,并且一直以专业和诚实的态度行事。而裁判们则表示正考虑联合抵制小威,拒绝执法小威今后的比赛。
当小威把整个问题带向女权战场的时候,界定它其实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本次比赛中执法的尺度问题,其实有更大的讨论空间。在本届美网中,与卡洛斯拉莫斯的铁面执法相比,另一个金牌主裁拉雅尼的争议事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在比赛中对克耶高斯的消极态度并没有直接给予警告,而是先做了一次善意的提醒。
外媒记者在推特上评论,认为拉雅尼不应该走下裁判椅
除了裁判本身的性格之外,我们也需要通过两名裁判的背景思考他们的执法风格。金牌主裁的认证是由ITF进行的,但这个认证只是一种资质而并非一份工作。金牌主裁们有的在ATP、WTA任职,比如拉雅尼;有的则是ITF的官方主裁,比如拉莫斯。
在这里还需要进一步科普一下ITF、ATP、WTA的关系,ITF国际网联是制定网球比赛权威规则的机构,奥运会、戴维斯杯、联合会杯是完全由ITF举办的,四大满贯是在ITF指导下由各国网协举办的、而除了四大满贯之外的男子和女子业余巡回赛则分属ATP和WTA。历史上ITF与ATP和WTA就关系微妙,最早ITF是禁止职业网球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但等到ATP、WTA风头渐起,去年奥运会前三大协会就没有谈拢,导致ATP、WTA并不给参加奥运会的选手巡回赛积分。
说白了,ITF是规则制定者,最重要的事情是维护规则和自身的权威。而ATP、 WTA是商业巡回赛的践行者,他们要依靠球员和观众实现商业利益。所以,后者更倾向于根据时代变化和球员需要,在相对公平的情况下软化规则。这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ITF的规则变动很少,而ATP、WTA总是在不断创新和改革。
作为一个ITF主裁,拉莫斯很少会执法ATP和WTA的比赛,他的执法完全是严格甚至苛刻地按照ITF的规则办事,因为他的定位是网球规则的法官。但是常年浸淫在ATP和WTA巡回赛里的裁判则不同,他们本质上是球员的同事,在ATP、WTA老板们的整体策略影响下,执法风格也更轻松一些,更懂得照顾球员的情绪。所以,所谓球员场外指导已经十分普遍发生的“潜规则”,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悄然形成。
如果说双重标准,这本质上是两套体系中的双重标准。再加上可能拉莫斯本身就一板一眼的性格,让他的执法确实过于严厉。小德曾经在比赛中一次要摔拍未摔拍的动作,都被他警告过。而对于已经允许教练局间进场指导的WTA来说,现在几乎不会判罚场外指导这种事情了,教练和选手对于这一规则的敏感度也会大大降低。在关键时刻突然遇到这样的判罚,小威的情绪失控也是可以理解的。
回到规则本身,“场外指导”从明规则变成潜规则,也有着规则本身的问题。不易发现、不易界定造成了执行标准的模糊,所以在裁判间执行不力。而从规范执法者的角度来说,这个行为裁判“看见”和“看不见”都是可以的,就给裁判选择性执法提供了温床。在这之前,关于教练能否进场指导,也是一直在被协商的话题之一。WTA总裁西蒙在本次事件之后也再度提出,将继续推进教练指导的制度,并且将会比现在走得更远。
在这场争端中,对于网球发展的意识形态矛盾在协会之间暴露出来。在维护权威的同时,ITF与ATP和WTA在以往的合作层面上,也面临着诸多的竞争。例如原本属于ITF的低级别赛事领域,ATP和WTA也正在开发挑战赛以下级别的赛事拓展商业版图;面对来势汹汹的ATP“网球世界杯”的计划,ITF也在美网之前对戴维斯杯进行了包括五盘改三盘、集中在一周之内进行等多项改革。
回到小威的事件中,不论谁对谁错,相信这件事都能够推动规则的完善,促进网球的发展,才是我们在争论之后真正能收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