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父亲是吃商品粮,但估计定量只有28斤,仅够一个人吃的。你母亲是家中主劳力,本身女性评工就低,如果身体不好,更会拉低每天工分。孩子如果都上学,就不能挣到辅助工分。工分中分粮是最合算的。如果抵口粮不够要加,需要倒贴给生产队钱,类似于返销粮。所以又导致你父亲的收入更多要花在粮食上。生产队的粮食比城镇粮店的还贵(剪刀差)。半工半农家庭,你家这种结构是最吃亏的,也是最不合理的。如果孩子能跟着父亲,每月发到粮票的话,至少不会挨饿。
看下来你家困难情况主要是户口结构造成的。孩子多,全部随母亲成农村户口,但问题是你家连一个全劳力都没有,分不到足够的口粮
所有跟帖:
•
除了这以外
-老生常谈12-
♂
(287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0:37:41
•
我两个姐姐是全劳力,我妈算半个。最关键的问题是,一分产到户,就不饿肚子了。而且我大姐还出嫁了。这是说明问题的。
-冯墟-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0:39:56
•
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分产到户
-老生常谈12-
♂
(864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0:59:02
•
你很可能是对的。各村的落实又各有不同。
-冯墟-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12:42
•
只是看过您的两个回帖就觉得您是个实在的认真的人。赞一个
-红楼梦迷-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35:56
•
我的记忆是从1972年开始改善,75年后粮食问题基本解决。包产到户是78年普及,分田到人更是八十年代后了。一包就灵是唯心
-FarewellDonkey18-
♂
(38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01:21
•
你记错了,78年安徽小岗村包产到户,1982年1月中央1号文件才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也没有普及。
-老生常谈12-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07:29
•
那是记错了,应该是从78年开始。。。
-FarewellDonkey18-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15:31
•
纯农友情科普:半边户比不上双职工,但比双农家庭不知要好多少。父亲工资就算每月省下十元,能买多少食品啊。
-肖庄-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0:57:58
•
不一定。粮店的大米1毛二一斤。分生产队的稻子有时要倒贴一毛八到两毛。一斤粮票黑市价最低也要两毛一斤。所以,城市户口一个人
-FarewellDonkey18-
♂
(108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06:17
•
这些价格我不知道,但是记得鸡蛋六毛四分一斤。周围的半边户,相对论来讲是村里日子最好过的。
-肖庄-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09:41
•
扯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意义不大,我吃过的苦我知道。我姆妈和两个姐姐吃的苦比我多得多。事实是怎样,就怎样。
-冯墟-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14:51
•
跟吃糠、饿肚子直接相关的,是民计民生,怎么能叫鸡毛蒜皮!不曾怀疑过你母亲和姐姐,以及你本人吃过很多苦。
-肖庄-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49:23
•
这也是实在话。因为城乡差别的巨大鸿沟,半公半农的家庭肯定比纯粹的农民家庭处境好
-红楼梦迷-
♂
(0 bytes)
()
09/26/2022 postreply
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