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觉得是拿西方的价值与理论来套中国的才会拧巴。比如一个“他”字,第三人称,中国本来通指男女不标性别。

看西方语言标,中国也跟着造出一个“她”。现在好,人家搞出一个中性的第三人称。中国的“他”已经被男性化了,又要跟风,只好用拼音Ta.

家乃至个体,在中国正统体系中本来都不是作为独立的价值主体来看的。甚至国也不是一个最高主体,上边还有天。

从国到家到个体,一层一层都放到天道的体系中,在这个体系中没有矛盾。

西方重视个体的独立价值,才会产生个体与整体对立时产生的焦虑与冲突。

在中国传统体系中,这种冲突不会产生被价值体系认同的焦虑:如果冲突,个体必须顺从整体。如果不是顺从整体,也要顺从最高价值,比如天道。

说这种体系压抑个体,个体在潜意识中要反抗,所以反映在戏曲中,因而这种戏曲受到欢迎,这也说得通。但这不是家与国的矛盾,这是私与公,利与义的矛盾。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