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你的推荐,去读了<The power of Now>。很喜欢,谢谢推荐。相对与<I am that>更多阐述理论观点,这本书侧重描述了如何去行,对于日常生活中如何去行有了更多的技术应用上的指导。它提出注意观察现下这一刻,譬如洗手的时候全心全意的洗手,可以观察肥皂泡的美丽。让注意力集中于当下,就少了很多焦虑。想起有一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去做瑜珈,随着音乐做着伸展,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如果我只关注与那一个的音乐和动作,整个人就变的平和和安静。每当我工作的时候,把注意力更多集中于每一个操作,也能带来宁静。
他还提到关注身体的每一个细节的反应。这一点同健康坛的千年守望的练功指导不谋而合,只不过千年守望测重与身体健康,身体自我修复。千年守望提出走路的时候全身心的去走路,感受脚底与路面的接触,应该无形中把注意力引到了当下。
佛里面的止观"观心法"应该也是同样的。对我来说,读了<I am That>的一个额外收获是,再去读佛的一些经典,很容易就读通了。他们讲的都是一致的。
对于"利它"我想表达的可能与表达出来的不一致。我以前提到的"利它",其实就是"不利我"。例如,工作中分工不太明确的责任相较于以前,会更多的承担一些。在工作中不去抱怨,不试图推卸责任;在工作中不过多的去表现自己。对于具体到人的利他,我反而做的少了,更多是观察,如果别人提出,再适当的去帮助。我以前总是过于热心。Maharaj说,如果你不能从根本上帮一个人,就不要帮,虽然不是完全认同,但是对帮助人多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我们不会帮助孩子去做作业,知道他们碰壁受挫折了才会更深的领悟和理解。同样对于周围的人,也许不帮才是更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