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架。你俩说话口气很像。以后茶坛可以开两个擂台:小谢兄和立兄,驴兄和石兄。观众的眼睛有福了。:)
我前段时间刚开始听古典,是为了更好地观察情感。将情感和音符对应,那么内心情绪就是一曲交响乐。所以就我个人理解立兄所说的艺术和数学的关系,大概是一一对应、对称、排序这样的关系。音符本来就是数字。而数字的变化也是很具美感而且变幻无穷的,甚至可以创造出宇宙。所以如果以思维来分辨的话,西方看起来的确厉害。既能知道自己的来处也能按照规律知道将来的去处。而东方的“留白”,如果不经过“悟”的阶段,则好像是在无法表达之处放弃了或者把难题交给读者。但在追求悟道的人看来东西方的境界本不在同一层次。
顺便提一下,那天小谢兄夸我的诗(如果那算是诗的话)其实我真的有点感动。雨天对我来说就是冥想的天气(可惜加州的雨太少了)。那时我完全忘记了自己,随手把心里冒出的想法记了下来,然后又发现它恰恰正合上我当时的心境。这是我自己关于灵感的一点小小体验。
立兄在文字方面颇具特色,但似乎境界还可以更超脱。这篇文章我读了两遍。第二遍略过了八卦剧情,重点读了那几首诗。我觉得那才是提升整篇文章的亮点。个人感觉是,立兄对于“虚幻”对于 “心灵相通”之类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所以他的文章还没有大作家那种透视感(我觉得真正到了大师级别,无论中西都会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而不是“彻底了解”世界)。但立兄的局限如一灯兄所说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方式”。如果不能多少放掉一些思考去直接感受 “与天地共情”(借用来的词),立兄可能在人类已知的学问里面打转(就像一种重组游戏),难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当然立兄的文字是足够好的,打转就打转:))
背后说人坏话的好处就是,希望偷听到的人不会很没有风度地直接将鞭子抡过来。麻烦小谢兄背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