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一弃二”就是执一种现象为“真善美”,而避其余。老子的本意(见《道德经》第一章)其实就是:道现于“非常道”才是“常道”。
再比如您所说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好像这个世上的绝大多数的文人都认为您说的是“真善美”,大多数的普通人也被教育得认同此论。不过,若能够把《道德经》的全部作出整体的理解,而不出现在自己的头脑和文字里出现前后逻辑矛盾的地方,就会马上发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不仅不是“真善美”,而是实实在在的“假丑恶”了。为何?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里是这么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这也是对《道德经》开篇里“有、无,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的更精细的说明。
以上写的这些,在学理科的人眼里,都是些最基本的东西,因为任何理科的逻辑推演都要严格地遵守最初的自然律或公理,不能出现前后逻辑的矛盾。反观绝大多数文科学人,基本上都在常常犯“违宪”的毛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理科的才是真正的唯宪主义者。
“取一弃二”就是执一种现象为“真善美”,而避其余。老子的本意(见《道德经》第一章)其实就是:道现于“非常道”才是“常道”。
所有跟帖:
•
所论实难同意。老子不提倡“善美”,是超越了善美。是本着“真”的精神的。
-老几空间-
♂
(1596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4:58:28
•
不忘善恶,是制与善恶。韩非解老篇中对无为和虚的解释,也可以用来帮助理解善恶问题。
-老几空间-
♂
(304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5:09:50
•
所以,执真善美去解《老子》必现嫉恶如仇,而失大道
-nWAY-
♂
(0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5:45:21
•
“嫉恶如仇而失大道”很对。只是同时别忘了“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老几空间-
♂
(64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5:53:34
•
大道无常。当下该用何法治国安民就用此法,而不能行固法
-nWAY-
♂
(0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6:06:58
•
此为正论。若要久远,当依三宝,慈检不为天下先。
-老几空间-
♂
(0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6:57:53
•
要久远不可得,还是多随缘尽分吧
-nWAY-
♂
(0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7:37:23
•
您这随缘尽分是佛家吧:-)
-老几空间-
♂
(0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18:23:20
•
随缘尽分也是老子的境界,孔子直到最后(过了70岁之后)才接近这一点。
-nWAY-
♂
(0 bytes)
()
02/16/2014 postreply
22: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