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3677232900_0_1.html
金刚经难懂,很大程度上是表达难懂,不但用词是500年前的,表达方式也是500年前。问题还不至于古中文,最原版是印度的梵文, 然后被某位大师翻译成中文,印度梵文中可能解释的更清楚,但一旦翻译成中文了,表达方式问题就出来了,你看金刚经里面的语法好像还不是标准中文的。但我告诉你,金刚经讲的道理句句正确,问题出在读者可能句句理解错。所以佛教徒可能有一千万,其中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解,其中决大多数没有彻底理解,甚至误解。今天我选择性地看看金刚经中某些语句到底讲些什么:
1)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有多少读者可以理解上面这句话? 古文难懂是一部分因素,但什么叫“无有定法”?学佛的人都希望学一个固定确定的法(道理),但这里宣称佛法不确定不固定,也就是说对一个人可以用A方法解释,对另一个人可以用B方法解释,对第三个人就要用C法解释了。因为每个人的因果不同,也就是前世根性积累不同。有人前世是动物,这辈子刚刚展现成“人”,你给他讲最绝对的法,他怎么听的懂,比如你给他讲“世界其实是幻觉,没有的,空的;你也是幻觉,没有的,空的”,他无法接受,甚至产生反感。但如果你为他妥协,降低到B法,告诉他:“好好行善布施,好好自我检查,来世会有好报”,这个他听进去了,确实对他有帮助,因为他理解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这叫做因才施教,这辈子他不可能大彻大悟,但行善布施,可以慢慢帮助他发现“我”的虚无,为未来大彻大悟打好基础。 换一个人,这个人前辈子,前前辈子可能已经修行到位,差不多到了破梦的边缘,现世出生就已经准备好了,对于这个人,要用最简单最直接的教育法,也就是A法,告诉他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幻影(梦境),这个人一听就懂,说不定当下就大彻大悟了,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中国的六祖慧能,他贫民出生,没有受过教育,也没有学过佛,偶然在路边听到某人念览伽经,立刻顿悟。
所以佛法没有定法,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够帮助你破除梦境,就是好方法。发现自己本性(佛性)的方法可以有十万八千种,你要自己去实践探索那种适合你。 我介绍的自我询问法是印度圣人Ramana Maharshi介绍的,是最直接少走弯路的,直通寂静的方法,但也不是定法。
2)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你一定搞糊涂了吧,怎么佛说的法,是不可取的?怎么又是“非法”的“非非法”的?你是否感到被忽悠的感觉? 其实佛没有说错。是你的EGO产生了理解偏差,产生了糊涂。
真正的真理在寂静中,是无法描述给你的。你只有自己去了体会,当你体会了,又无法描述给另一个人听懂。比如你说寂静里是空,没有东西。但这个“空”不是你思想上认为的虚空,是什么?是一个谜团,无法说清楚,一说就偏离了,进入了幻觉。如果一定要说,那必然有一个“我”在说,但“我”是没有的,只有SELF(实相道具,沿用佛家语言),一个不存在的“我”怎么可能给你解释清楚? 所以佛自我否定了他所有从语言上传播的“法”,告诉你语言上说出来的“法”都不可取,都是“非法”的。“非非法”又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非法”也不可以执着,一旦执着了“非法”,你又进入了二元对立的陷阱,又错了。所以说“非非法”。
3)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
什么是“降伏其心”?就是我说的让思想念头止息。心就是思想的总和,心就是幻觉投射,从心中投射出“我”这个幻觉来,也投射出“世界众生”这个幻觉来。 当思想停止了,投射就结束了,本性的光辉就会自动地充满了你,因为你从来就是本性自我,从来没变过。“如是”是什么意思? 决大多数佛教徒忽视了这个“如是”词,但非常关键。如是就是Thoughtless Beingness,没有思想的境界,是怎样就是怎样,没有思想,没有一个分离的“我”去分析判断。 “如是降伏其心”就是在Staying in Beingness,没有思想,进入寂静。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自我询问法,当思想飘过,立刻反问思想:“给谁的思想?”答案必然是“给我的”,然后驻在“我是谁?”问题上,这样的方法不断坚持,每个思想飘过,都反问它,思想就这样逐渐止息了,寂静就自动进入了。
4)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
如是 = Beingness = 无思想无我的寂静(Silence or Stillness),这句话就是说在寂静中消灭一切世界众生,不管世界众生多么无限无量,他们都是你自己的幻觉,梦境。 在寂静中立刻就破了梦境。灭度不是真的“超度”了世界众生,没有你认为的那么复杂,而是在寂静中你发现了“我”和“世界众生”都是梦幻。 和你早上初醒时发现梦里的“我”和“梦里的世界”都是幻觉一个道理。
下面这句更关键了“实无众生的灭度者”,佛告诉我们,实际上没有灭度众生的“我”,也没有被灭度的众生。这个看上去似乎存在的对立面: 我和众生,都是幻觉!
我再强调一遍,只要你停止了思想,在寂静中你会发现没有“我”,也没有“世界众生”,只有本性自我(SELF)
5) 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他用古文词“我相”,我相就是现代英文里用的EGO,个人意志。中文里也可以用“我执”。佛告诉我们,如果菩萨(悟者)还有“我”的感觉,也就是说有EGO感觉,比如说这个菩萨心里想“我要度你们,我要爱你们,我要这个,我要那个”,有这些思想的菩萨不是菩萨。
菩萨是无我的。凡人看菩萨,看到菩萨大慈大悲,行善爱人,但这仅仅是有“我”的EGO眼里看出来的。真正的悟者没有“我”的感觉,没有“我”的欲望。他不是凡人眼里的一个“人”,尽管他有人体,有人的形象,但这都是表面幻想。悟者是SELF,是每个生命的本原自己。悟者的行动或非行动,都是无目的的,无动机的,自发的,无预谋的,无期待的。菩萨爱你,因为他就是你,真正的你,他就是爱,但他没有爱和不爱的对立区别。
6)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这里,佛又在搞你脑子了,为了启发你,让你醒悟。 所谓“微尘”其实就是物质(Material),石头是有无数微尘构成,我们现代物理学知道了这个所谓的微尘其实就是原子,电子,质子,等等,再下去可能还有更小的微尘。这些同样的粒子微尘构成了人体,物体,太阳,月亮,地球,乃至整个宇宙,看上去很复杂的宇宙,其实就是那些单调的微尘构成,现代的量子物理学又发现,粒子又是测不准的,受到测量人员的意识影响,也就是说基本粒子和你的意识有密切的联系,所以粒子是否是意识的展现,物理学界还在争论。但佛千年前就知道了,告诉我们所谓的微尘(现在的粒子)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有的粒子,是你意识中幻觉出来的。如此类推,整个物质世界看上去存在,但非存在。佛终结说,“说世界,非世界”,看上去有世界,其实没有世界! 不过你给它这个本来没有的幻影命名为“世界”。
佛的教育法就是否定法,你出一个概念,他就否定你,直到完全没有了概念,自动进入无语的寂静。
7) 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一念生净信”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字面理解,多半误解。不是你认为的一个念头就产生干净信念的意思。而是一个念头都没有,无欲无求,彻底干净一切欲望的意思。 通过适合你自己的方法,比如静坐法,自我询问法等等方法,只要可以习惯地进入一切念头都没有的境界,也就是说心止息了,思想一起来就自然灭了。这就是灭寂,这个时候就是功德无量了。而凡人都不理解这句话里的真正含义。 因为他们没有进入过灭寂,无法体会什么叫彻底无念的境界。 他们的理解还是建立在思想念头的基础上的,他们可能会理解成这样的误解:“如果我第一个念头就开始想干净正确的念头,就会公德无量了”。 这是误解。 如果有念头,不管是干净的还是龌龊的念头,就在梦幻里,就在有为界,有“我”界,那有什么公德可言? “净信”不是指从你思想上出来的信念。“净”不是指干净,而是指没有 净信就是一念不生的无信念的彻底寂静。所以你看,100个佛徒,99个字面理解,没有抓住佛的本意。
8)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
“我相”= 认为“我”有。
“人相”= 认为“我”在肉体里,是一个人。
“众生相”= 认为有众生,而“我”是众生中的一员
“寿相”= 认为“我”有出生和死亡,我有寿命。
以上4相都是根深缔固的幻觉。佛清楚地告诉我们“无复4相”,没有这些相,不要再认为自己是“我”了,不要再认为“我”在肉体内是一个人了,不要再认为有世界众生了,不要再认为你有出生和死亡了。
“无法相”就是不要坚持这4个基本幻觉,它们都是假相。 “无非法相”也不要坚持没有这些基本幻觉。
你看,佛说的每一个道理,他都要否定一下,为了就是消除你的执着。 他说的任何道理都不可认为是确定法,佛甚至要学生否定放弃“佛”这个概念。 当你进入灭寂,那有什么“佛”在里面?那有什么“非佛”在里面?什么概念都没有了,是空。但又不得坚持“空”,因为空也是非空。 既然空也是非空,那么到底他是什么?我劝你不要去分析,因为这是EGO无法理解的迷。 EGO只有让思想停止了,欲望停止了,当下就放下了,一切智慧就在了。
9)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是佛的一个学生,整个金刚经就是一个老师和学生的问答。从印度来的经文一般都是这个形式,比佛经早千年的密经Ashtavakra也是采取这个问答形式。我翻译了Ashtavakra密经的一部分,和佛讲的是同一个道理,但比佛讲的简单直接,Ashtavakra讲地基本都是绝对层次的教育了,只适合悟性特别到位的,不适合中等悟性的普通人,所以称为密经,是秘密小组织的学员学习的,不建立膨大的社会宗教组织。佛经比较适合中等悟性,因为他的教育特别为凡人降低了层次,是因材施教,适合建立社会宗教组织。所以金刚经里佛不断地自我否定,刚说完一个道理,你以为是确定无误了,他立刻自我否定了它,好像什么都没说,为了就是避免学生误解。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就是一种典型的Non duality(无二)教育。 意思是,真正获得佛法的,就是放弃佛法的。 矛盾了吧? 其实不矛盾,因为佛法只是一个指路的灯,指向不可言说的本性。发现了本性,什么法都没有了,超越了,出梦境了。佛法只在梦境里对EGO指一条破梦的道路,当这条道路走完后,梦醒,只有你自己SELF,什么法都没有。回想起梦境里的一切法,非法,都是虚幻的东西。
当你坚持某个“法”,你就着相了,着相就是中国佛教的古语,现代的意思就是被幻觉俘虏了,把幻觉当真了。佛说的任何法,都只能意会,不可坚持执着。佛法仅仅起到把你送出梦境的作用,出梦了就要放弃任何法,回归你的本性自我。
真正的佛不知道自己是佛,因为他不在乎,不CARE。如果你知道了一切都是你,你还有在乎的对象否?
试问一下当你是上帝的时候,有什么需要在乎吗?
10)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告诉须菩提,任何法都是平等的,法就是道理,也是教育的意思。不管你通过什么方法修行,比如行善法,自我投降法,自我询问检查法,都可以帮助你醒悟,没有那个高那个低区别。如果你不是佛教徒,而是基督教徒,如果你可以彻底把自我投降给了基督说的“主”(英文:LORD),同样可以进入无“我”的境界。佛告诫我们,要修到“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命”,要把这四个幻相彻底放弃,就是修善法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建议你每天早,中,晚坚持反问自己的一切思想,问它们是给谁,然后问“我是谁?”,这个问题有神气的功能,它可以化解你的小“我”,直接带你到本性的寂静福乐。整个金刚经都在强调无“我”,因为“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一切痛苦的根源,“我”是一个幻觉,本来就没有,一旦这个“我相”消除,一切问题就没了,一切痛苦停止了。
11)信心清净,即生实相
信心 = 正确无幻觉的认识,认识到一切皆是我自己。宇宙世界天地无一例外是我自己。注意这个我不是小“我”,而是本性自我(SELF),就是实相。SELF是唯一的实,其他都是SELF中升起的幻相。清静 = 无思想念头了,无欲望的寂静。当认识上无幻觉了,当一切念头都止息了,真正的本性自我的光辉就出来了,这就是“信心清净,即生实相”的意思。
难吗?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有些人即刻就可以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