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 驳“先苦后甜”的育儿方式

什么才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 驳“先苦后甜”的育儿方式

 

如果说“先苦后甜”是指人在早期的不幸遭遇中得到意志和能力的磨练,从而能自如地应付之后的各种挑战的现实经历,这当然是值得骄傲的人生经验;如果说由此就应该人为地给孩子制造各种“不幸”,剥夺孩子在童年期应有的快乐,则是一种机械性的依样画葫芦似的拔苗助长适得其反的教育方式。不幸的是,后者在中国家长中还很普及。这些家长们在所谓“先苦后甜”的口号下,在知识技能方面对孩子大肆施压,把孩子的童年搞得痛苦不堪,直接威胁着中国人下一代的心理健康。这个现象普及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这些父母对人生(以及人性的错误认知。这些错误认识大致有以下几点:

 1,物质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很多人(尤其很多中国人)认为人生的快乐就是金钱,名誉或者社会地位。这样的看法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就是“物质主义”的人生观。持这种观点的人,如果不是生来富贵,必然认为要靠大力“奋斗”和“吃苦”才能换来一个荣华富贵的明天。这种人不懂得人真正的快乐并不真正建立在外部因素,而是建立在内部因素上,即:自信(或者自爱)。有自信的人,地位可能不高,财产可能不丰厚,但只要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保障,他们的每一天,都享受在生命的最大快乐之中。这样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

2. 让孩子太快乐了会把孩子宠坏。这是因为好多父母混淆“娇宠”和“爱”的概念。对孩子的爱和对孩子的娇宠,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对孩子的人格和能力上无条件的接受和尊重,以及在道德上的引导;后者是把孩子置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甚至纵容孩子伤害他人的行为。一个真自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先天能力不足的现实是绝对接受的 – 及“无条件的爱”,但在道德上的伤害他人的行为却绝不让步 - 即对孩子在道德上的绝对负责。这样的爱,是不可能把孩子宠坏的。也正因为很多中国家长对这两者的混淆,导致了很多中国少年儿童在学业上过分认真(攀比),但在尊重他人的道德行为方面却极度陌生的现象。

3,对儿童快乐的错误认识。很多家长以为给孩子吃饱喝足,给以物质上的满足就是让孩子快乐了。不错,这些的确都能让孩子快乐,并且,对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质需要是父母的起码责任。然而,这一点还远远不够。父母对孩子的起码责任,还包括给孩子以“无条件的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父母的爱,是儿童快乐的除衣食以外的最基本的因素。

为什么?这其实是一个哲学,或者说心理学范畴的相对深奥的话题,但深入浅出地说,生命并非生来幸福的,因为人自从脱离母体之后,孤独感,是将伴随人一生的恐惧,是人生幸福除生存威胁之外的最大威胁,而只有爱,才能消除这个威胁。孩子在没有商量的前提下被生下来,父母的最大责任,就通过爱让他们在感情上感到安全。所以和孩子在一起玩,和他们做朋友,对他们的个性,对他们的“创造”加以赞赏,这些都是对他们生命肯定的行为,是他们以后人生最大的情感财富。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贫苦家庭中的孩子,尽管物质财富极度贫乏,但由于父母给予他们以充足的爱,对他们的生命本身的充分的肯定,导致他们后来的人生非但并不象一般人想象的那么惨淡,还能战胜诸多客观困难,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而有些贫苦家庭的父母,为了功利目的,把自己孩子送到有钱人家,让孩子失去了父母爱,于是尽管后来成功,却在心理上蒙上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一生都没有真正的幸福(参见笔者的文章:《美国轶事:凯恩的‘玫瑰花蕾’》)。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无条件的爱”中的“无条件”的概念。无条件在此并非指孩子可以打人骂人等等道德上的出轨行为,而是指不把孩子在智能上的先天条件看成父母爱的条件。中国人普遍在儿童教育的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是本末倒置,即:在道德上对孩子“无条件”的放松,而在能力上绝对有条件的“爱”。这个现象反映了在中国这个文化环境中强烈的竞争状态已经达到使人丧失了人性中的一些基本内涵的程度。

4。不懂得“让孩子成为孩子”的人生观。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个最根本的童年幸福保障以外,童年的快乐,还来自于人的天性中的最大快乐:游戏。儿童天生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这一点绝对不需要父母“教”。这是因为儿童,这个人生的最初级阶段,人的天性处于最为饱和的状态,在玩耍方面,他们自有天性的指导。事实上,人在成人之后,在为生存奔波到一定的时候又会从返到这个自然状态,找回被社会和文化剥夺了的“做游戏”的快乐而那些有条件从不失去这个“做游戏的快乐”的人,是世间最幸福的人。所以,对孩子的爱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孩子成为孩子”,不要给他们压力,而要让他们尽情地玩耍。

在此请读者不要误解,认为笔者是在反对一切人为知识的灌输和培养。笔者在此仅仅是指出,人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发自内心的兴趣。好多科学家思想家之所以达到一般人没有达到的高度,就是因为对知识的探索和创造在他们眼里其实就是“游戏”。笔者认为,对人为知识感兴趣的,或者说在这么早的阶段(学龄前)就对知识技能感兴趣的人,不是没有,而是少数。如果孩子出现了对知识感兴趣的倾向,父母当然应当给以鼓励,并提供条件,但孩子如果没有表现特殊兴趣,强行地灌输,是绝对的错误。

所以,那种认为大多数(尤其还在学龄前的)儿童会对人为知识感兴趣的人(或者认为即使孩子对这些知识技能不感兴趣,但只要自己拼命加压就就能使其感兴趣),他们要不是对人性毫无起码的认识,就是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故意扭曲现实,甚至是出于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的动机(不是吗?谁能真的保证自己的孩子将来挣了大钱除了名就能幸福?唯一能保证的,不过孩子“成功”了之后自己脸上的那份虚荣),总之,原因多多,都不符合实际。

 5,对人生各阶段的分割的认识。“先苦后甜”的观念的人,往往分割地看待人生,不懂得人生整个阶段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此时的因,会导致彼时的果。出于对人生的物质主义的理解,很多人把人看成简单的机器,以为自己在物质(包括知识)上投入得越多,后面得到的自然就多,而完全忽略人性的心理成长部分 – 也即人的成长的最重要的部分。很多家长根本不懂得儿童期遭受的心理扭曲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从而不在乎孩子所遭受的压抑和焦虑。如果人真是机器,遵循简单的机械原理,那么这样的高压投入可能会带来丰厚的报酬,但人是一种复杂的感性和理性的综合体,此时感情上的伤害,会导致彼时,甚至是一生都无法解除的心理阴影。更由于虽然人是感性和理性双方面的综合体,但感性,才是对一个人生命其决定作用的一方面,所以感情上的伤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所有方面。由此,对孩子感情上的压抑,剥夺,所导致的后果之严重性是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的。

在对人的培养方面,笔者认为“人为”的方法比不过“天赋”的方法。人只有遵循一个符合天然的次序,才能使人成长到最理想的状态。这个次序就是:人在对外界压力的承受上,遵循生命本身从脆弱到坚强的自然成长过程。所以在幼小的生命期父母对孩子绝对应该施行保护,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渐渐地灌输责任和对付生存压力的能力。至于很多情况下由于各种复杂原因,很多儿童可能会遭受生存压力,但那是因为社会历史的原因,更是社会国家机构在尽力避免的灾难。而如果在和平时期,父母故意搞出这些“艰难”和“悲惨”,那不是“爱”,而是由于爱的缺席导致的对儿童有意无意的残害。

引一段我在《“儿童成人”与“成人儿童”》一文中的序言:

人的成长,大凡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自主的一个发展过程。童年,是一个人的全新生命的开始,所以儿童都自然地兴高采烈地接受这个世上的一切信息。童年也是人生最好奇的阶段 - 任何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都会对很多在成人看来毫无意义的现象和事物惊叹不已。所以有“儿童最热爱生命”的说法(这个说法也或多或少地“印证”了“人之初,性本善”伦理观)。除了这个“纯真性”以外,儿童的另一面是体现在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脆弱性”,所以他们需要得到成人的保护。随着人的成长,这个“简单”渐渐地变得“复杂”起来,这个“脆弱”也渐渐变得坚强起来,由此个性逐渐成熟,最终成为一个独立自主个体。这就是人的成长的自然性。顺应这个自然性,人就会成长得健康,反之,就会出现扭曲的人格。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在儿童期给孩子以超出他们承受能力范围的压力根本不能被称为“吃苦”,而应该被称为“儿童虐待”(这从英语定义上叫做emotional mistreatment)。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是百害而无一益。大多数家长出于自己的不自信而过分注重对孩子的技能培养,心情可以理解,但后果却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能力上的培养,虽然重要的,但并不需要那么早,甚至牺牲一生唯一一次的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并且,好多人可能不懂得,真正有能力的人,对技能掌握是非常迅速的,而天生能力差的人,即使从小训练,也无济于事。而出于遵循人的天然规律,如果孩子是参天大树的料就让他们变成参天大树,而如果是一个朴实的野花野草就让他们变成快乐的野花野草,这才是育人的正道。

从上面几点来看,自信是人生真正成功的最大资本,而“爱”,即童年期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又是人自信的资本(参见《童年与自信》),也是儿童除基本生活需要之外的最必需的“营养”。父母对孩子的爱,将是孩子终生幸福的最好的(虽然不是唯一的)保障。“先苦后甜”的说法是物质主义的短视导致的对人性的错误判断。遗憾的是,中国社会这种人非常之多,不能不说是中国社会极度物质主义,人性极度异化的结果。(至于这个现象的原因,参见《自尊与自贱》,《文化的影响与进化的必然》等文章。)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什么才是一个快乐的童年 – 驳“先苦后甜”的育儿方式
  • 一个快乐的童年,胜过一万张100分的考卷!
  • 文化的影响与进化的必然
  • “快乐”,“同情”,“麻木”及其他
  • “庆文” - 写在六一的记忆
  • 所有跟帖: 

    请此文的作者自己先好好学习学习一下,不要误人子弟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217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12:46:48

    她怎么误人子弟了?愿闻其详! -野性- 给 野性 发送悄悄话 野性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19:12:14

    我能多句嘴么? 云易说话太绝对了。首先站在国外的环境批评国内的家长,面对的不同的生存环境:何不食肉糜 -苏颜坊- 给 苏颜坊 发送悄悄话 苏颜坊 的博客首页 (462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0:29:29

    云易说话太绝对了,我也不喜欢他的口吻。不过我的原则是培根那句话: -野性- 给 野性 发送悄悄话 野性 的博客首页 (188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0:41:00

    从作者的行文与论证模式就知道ta自己的学问有限,上学的时候自己就没学得很好(比如门门都90分以上)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2269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1:29:38

    出国时考的普通GRE,其数学就中国高中的水平,可在美国竟然成了研究生的入学要求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2/2013 postreply 11:07:31

    不赞成一味"先苦后甜",但"先苦后甜"不等于高压,物质,功利 -乱弹- 给 乱弹 发送悄悄话 乱弹 的博客首页 (6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16:42:18

    好文章。人生不是苦海, 应该鼓励孩子探索世界,寻找快乐。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16:56:29

    在苦海中寻找快乐犹如缘木求鱼,终不可得。快乐是从接受“人生是苦海是常态”开始的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1:35:20

    That depents on how you define happiness.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311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2:13:12

    您说的这些都不是长久的快乐,仅仅是在苦海中挣扎时很短暂的休息而已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2:24:07

    Nothing lasts forever. When there is down, there will be up.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2:43:34

    所以,所谓“苦”就是“不长久”的意思,也因此说明:您举出的那些“乐”在本质上全是“苦”。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2:45:41

    By the same token,your defination of suffering is just another w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166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2:58:20

    谁说过了:“there is no suffering”?我可没说过这句话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3:01:09

    I didn't say you said that.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268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3:15:10

    “随顺大道”与“随波逐流”是有根本差别的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3:17:44

    go with the flow 是以柔克刚,待机而动。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3:29:24

    “go with the flow”翻译成中文,是什么?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3:36:09

    哈哈,别咬文嚼字拉,今晚你输拉。 Good night! -ZoyaWashington- 给 ZoyaWashingto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3:56:27

    您还没回答问题咧。等您回答了问题,就知道您还没赢咧。Good night!哈哈。。。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2/2013 postreply 00:13:24

    宜苦则苦,该甜就甜,因势利导,不在先后! -墙根儿- 给 墙根儿 发送悄悄话 墙根儿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0:52:02

    建议您阅读一本书,就知道对决大多数的人成功到底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了 -nWAY- 给 nWAY 发送悄悄话 nWAY 的博客首页 (506 bytes) () 07/01/2013 postreply 21:44:5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