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也有古老的智慧,而谚语正是智慧的结晶。下面模拟智愚问答:
智反问:戒严令和戒严法是一回事吗:)
愚反复问:戒严令和戒严法是一回事吗?戒严令和戒严法是一回事吗?
智结舌。怎么回事呢?仔细一看,原来是漏了个“?”。即使漏掉了问号,使用的是“吗”而不是“嘛”,正常人也应该看出来是问句啊,怎么她看不出来呢?还一问再问?我在主帖里不但列出了戒严令,同时也作为附录列出了戒严法,怎么会认为是一回事呢?她没看见?张口结舌,都是问号惹的祸啊。
智建议:你多读一读有关宪法和戒严法方面的论述吧。
先搞清楚“戒严法与宪法的法理关系”,再来说话,不迟 :)))
如果实在找不到,wiki上面就有。(搜索 戒严 wiki)
“再次,戒严法对社会主体利益的重新分配是基于宪法的授权,并非违宪。戒严法通常规定,戒严期间限制或者取缔有碍国家安全和军事行动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请愿、自由通信的行为,甚至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工作权、教育权、自由贸易权、财产权等等;相反政府有权采取一些强力措施管制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行使一些和平时期不可能享有的权力。戒严法的这些规定对社会主体的权利义务作了重新分配,关乎宪政体制的重大调整,表面上看是对宪法内容的改动,但这并不属于违宪,原因在于宪法允许在国家危急形势下,由戒严法对宪法内容作出一定程度的改动。宪法之所以这样规定,其实也是权宜之计,最终目的还在于使国家尽快摆脱混乱,早日恢复宪政秩序。所以在维护宪政这一点上,戒严法与宪法是一致的,区别仅在于发挥作用的时间和采取的方法不同。”
愚问:中国的戒严法是什么时间出来的?
智结舌。在主帖中,依次罗列了宪法条款、国务院戒严令、北京市政府令,在附录里给出了戒严法,特意标明了“附录”两个字。如果不知道戒严法当时没有,会把戒严法放在附录里?她怎么还问?她这个都看不出来,我怎样才能让她明白呢?没有办法,只有张口结舌。
愚问:你却让她看后来的戒严法与当时的宪法的关系?
智结舌。我没让她看“后来的戒严法与当时的宪法”的关系呀。我让她搞清楚“戒严法与宪法的法理关系”,是希望他能理解法理关系,而不局限于中国戒严法与中国宪法之间的关系呀?上面给的wiki条目里面,也是泛泛谈论戒严法与宪法的关系,举的例子也是各国的都有。即使上面引用的那段,也有这样的字样“戒严法通常规定”,一般人都能明白这是泛泛而谈法理的呀?为什么她看不出来,还在问?只剩下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了。
愚问:中国当时戒严的问题,不看中国的法律,得看维基?你知道你说的是什么吗?
智结舌。当时有人在强调,“宪法是最高层次的法律,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受到禁止或限制,任何有违于此的法令,都是违宪的,都是违法的。”可是戒严期间不同啊,戒严属于紧急状态,宣布了紧急状态或戒严后,就是要限制或暂停宪法赋予公民的部分权利,以便社会秩序尽快恢复呀,这符合宪法原则,各国通行。这是法理问题,所以才请她搞清楚“戒严法与宪法的法理关系”。法理关系,带有普遍性,为什么一定要局限于中国法律范围呢?有人发表过中国戒严法和中国宪法之间的法理研究吗?
我也没让人必须看维基呀,我说的明白“先搞清楚‘戒严法与宪法的法理关系’,再来说话,不迟 :))) 如果实在找不到,wiki上面就有。(搜索 戒严 wiki)”。只是万一她找不到其他的介绍,才给她提供了wiki的线索呀。怎么会被解读城强迫性的“得看维基”呢?她怎么会这样解读呢?无奈啊无奈,又张口结舌了。
愚还有几问,智共七次结舌。正合天数。
供各位饭后看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