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回复:《生活在别处》

本帖于 2009-11-25 12:01:05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回答: 《生活在别处》潜水员乙2009-11-24 12:31:36

13,《奶酪》

  N年前就不喝牛奶了。而且逢人必劝,不要喝牛奶。
  倒不是对三聚氰胺未卜先知,再有想象力,也没有这么料事如神的。不喝国产奶的理由很简单:你看看这几个品牌的牛奶广告费,那几只牛的乳房哪里承受得起?
  不喝牛奶,也不喝豆浆。豆浆不喜欢,觉得那是老太太喝的。
  人是铁,饭是钢。营养是需要的,于是开始吃奶酪。想想JERRY老鼠,为了一块奶酪一天到晚和TOM猫吵得天翻地覆,估计是好东西。
  去欧洲看看,譬如荷兰,各式各样的奶酪多得吓人,一个个石墩子似的堆在货架上。
  国内也有了,麦德龙、欧尚、沃尔玛、家乐福,反正外国超市里都有。既然不大相信国产牛奶,那么不大相信国产奶酪也是顺理成章的,谁知道是什么东西。
  慢慢也就吃惯了,很肥,有一点酸咸。
  怎么吃?就像咬豆腐干一样。也可以夹在什么里面,或者粉碎了拌在什么里面,形式不拘,反正吃下去就消化了,消化了就是营养。
  经常买的是米国的蓝多湖车打片状奶酪,看起来比较正宗,不像是经过改包装的。难得买那种大孔奶酪,太大,不知道要吃到何年何月,浪费了可惜。
  有一次就买了那种杂有霉斑的尝尝,墨绿色的霉菌就是青霉素,想想不需要在早餐的同时消炎杀菌,抗生素耶,后来就不买了。
  毒奶事件曝光至今,那几个牛奶品牌拼命打广告正名。于是愈益不相信了,广告时间分分秒秒都是真金白银,哪来的钱?
  CCTV又不是牛奶厂开的,它才不管你是不是民族企业呢,况且奶牛也都是外国牛。

第 17 楼2009-2-12 15:12:48
14,《有句方言不大好听》

  北京胡同串子、大老爷们没事把逼挂在嘴上。由此产生了响彻绿茵场的京骂。一看就是首善之区、天子脚下的派。
  如果有人,譬如上海人听了不悦,认为不文明,皇城根下的北京大爷会痛斥你:装13!既然你是装的13,于是证明他是真的13,如假包换。
  与此对应,本地人比较喜欢说L,有的人写成卵、乱,意思就不大一样,容易产生歧义。
  此L,上海人也喜欢说,比如:侬老L煞了,算侬会跟帖。看起来,L似乎是吴语区的常用词。读最近一期三联,才知道上海长乐路378号如今还有老乱牌手表专卖,深受全世界藏家喜爱。
  本地人口中的L,意思复杂--方言的意思都是复杂的。比如出了问题,会惊呼一声:L!比如表示完全不相信,会很鄙夷地说:L。而要形容有的人本事了得或者十分有钱,则说,这个人,不要太老L!而这种形容换成北京人来说就是:牛B!于是,两个器官在此相遇。
  为什么一南一北最高级的形容词这么难听呢?呵呵。
  有次招聘一个小姑娘,问其姓,答曰:yuan。招聘人员看着表格说,阮。
  于是大囧。

15,《潘妈》

  潘妈是家政工人,宝应人,四十岁出头。
  先称呼她潘小姐,不答允。潘阿姨,还是不对。潘女士、潘大嫂、老潘,小潘,后来就糊里糊涂喊她潘妈。
  不高,也不太胖,结结实实,很力量的样子。上下木楼梯的脚步很重。
  纹了眉,头发染成酒红,有时麦黄。买了两双很尖的匕首状的皮鞋,藏在她的房间里,太太给她的衣服,也藏着,出门时穿。
  买菜、烧饭、打扫卫生。原来在老家开过饭馆,菜是烧得好的,也干净清洁。打扫卫生眼到手到,自己安排着找事做。打扫完了说一句成语:一尘不染。
  慢慢熟了,丈夫在一家公司开车,女儿在读中学,初三。她的丈夫见过,是一个很瘦的高个子。女儿没有见过,说是学习不错,尤其英语很好。暑假里,借半年的《读者》回去给女儿看,学着写作文。
  说到女儿就话多了,出了那么多钱,总要考上了大学才会放心。而女儿,一个暑假只喝白粥,希望减肥,这么说来她的女儿比较胖。哪里胖?就是和同学一起减肥,不懂事。伊说。
  还有就是房子,总归要买房子的。所以常常出去寻找二手房,打听了行情回来,马上就和她丈夫在电话里用宝应话商量,听不懂。听不懂地商量完了就比较不高兴。
  叹一口气:有了房子,就是城里人了。
  她还有三个妹妹,一个也在城里打工,还有两个几年前在湖南鞭炮厂做工被炸死了。
  城市化,听起来很美,其实是土地养不活农民,流离失所。城市化是一个几代人前赴后继惨烈的进程,政府还要处处从中作梗,就尤其艰巨。城市化其实是靠他们自己打拼慢慢完成的,别人都是空说空话,死不要脸地贪天之功。
  希望她的梦想早一天实现。

16,《王伯》

  王伯是彻底松弛了,其实年龄不高。
  王伯原来是色织厂的工人,做什么工种,不知道。后来就是下岗,下了岗工种就不搭界了,除非自己另开一爿色织厂去当工人。
  王伯业余喜欢花草,就做了花匠。做花匠以前呢,开过一家旅游用品公司,后来就收敛成杂品公司,再后来萎缩成书报电话亭,再后来就关门大吉了。王伯不会做生意。
  没有什么奇花异草,文竹、吊兰、茶花、月季、菊花、肾蕨、铁线蕨、滴水观音、发财树、绿萝等等。浇水、施肥、松土、换盆,月季不断开,红紫粉黄白地缤纷,每天采几朵或者十几朵,放在茶几上。插花是不懂的,就这么长短放着,好看的。
  自己觉得太轻松,找事做,打扫庭院,帮着潘妈擦玻璃。潘妈认为他擦得很不干净,邋遢。
  有家,难得回去。房子给儿子媳妇和孙子住了,太太在带孙子,王伯回去,倒像是客人一样。儿子和媳妇开了一家麻将馆,天亮才打烊回家,打麻将总是在夜里。
  曾经想请王伯去公司上班,电梯到了二十二楼,王伯不敢迈步。王伯说,楼房在晃,脚下发飘。于是只敢在沙发上坐着,彷佛是客户。
  于是,还是做花匠。

  2008/10/31

17,《小狗狗》

  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有暇就陪太太散步,觉得是难得地亲近自然。
  是中国人就来看啊!红花绿树中,施施然走来了一对碧人,郎才女貌,天长地久。
  其实一点也不自然,全是人工景观,地砖路、水泥桥、几株瘦树、一汪臭水,还有一张不怀好意的标语:让天更蓝,让水更绿。这水还能更绿?再绿就是油漆了。
  但是还是有一点点自然的,花开花落,麻雀啾啁。男女中学生在幸福亲吻,打工者的太太们推过来几辆童车,无所事事的人蒙住头睡着了,有两个人在把玩手机,几个小学生放学了,说着普通话走过,长椅上坐着老龄社会的人物,寂寞的人啊,你们在看着什么?等待什么?是很深刻地想着,生活在别处?远远的天上是两只孤独的风筝,互不相干。
  于是就多了不少狗狗在脚边跑来跑去,它们在看着什么?等待什么?
  狗狗无所思,狗狗无所忆,顺便翘起一条腿。
  原来以为狗狗就是狗狗,却还有不少名目。松狮、京巴、鹿犬、牧羊、贵妇什么的,当然还有不少是杂毛狗狗和混血狗狗。各式各样活泼的狗狗倒是散步时的一个主题。
  一直有个问题疑惑不解。想不通的是,为什么狗狗的脸和主人会那么酷似呢?
  ?
  看起来养狗网友的板砖要来了。

第 21 楼2009-2-13 10:50:04
18,《今天的午饭》

  今天午饭吃的什么。
  午饭,四菜一汤。
  家常酱牛肉。育肥皓月牌的牛腱子,买五、六斤,腌三、四天。放葱、姜、茴香煮烂。放在冷藏箱里变硬,要吃时切成纸一般薄,蘸蒜泥辣酱,亦可蘸芥末。
  炒河虾。五十多元一斤了,不大。放酱油、料酒、炒得通红,起锅时加糖、碧绿的葱段。
  西洋芹。现在西洋芹当令,很嫩,清炒。
  莴苣。现在莴苣一般中空了,择其好者切缠刀片,清炒。
  蟹黄豆腐汤。绢豆腐一盒、蟹黄一勺、打一个鸡蛋在里面,勾薄芡。盛到碗里,或加辣椒酱、或加辣椒粉、或加胡椒粉、咖喱粉。
  2盎司的黑方威士忌。不酗酒,只是为了威士忌的芬芳以及享受、延长吃饭时间。
  边吃边和太太说话,然后是一碗米饭。东北长粒香,晶莹剔透。
  太太吃一盒西班牙的酸奶,一截玉米,两只芋艿,不吃米饭。

  2008/10/23

19,《T恤》

  枫叶说变脸就变脸,尽染了层林。
  从“不醉无归”小酒楼迤逦回府,路上行人驻足盯牢着看,却原来已经不是穿T恤的温度了。
  T恤,据说是米国军队的发明。不大相信,不就是原来的白汗衫、俗称老头衫吗?
  也可能是的,老外穿了特别好看,撑得满,比如马龙白兰度。
  而且,大小老外脱、穿T恤和中国人的程序是不一样的。这个,大家都知道。
  棉制、圆领、短袖,状如T字。后来追求个性,胸前胸后开始印字,花头就浓了。到了嘻哈一族,那就更加花样百出,而且Sizi也要大几个尺码,一般要长及膝盖,一不小心小胳膊细腿的身体就从领口钻出来了。
  喜欢穿T恤,感觉比较爽。时间长了,难得穿上有领子的衣服,难受,彷佛总觉得有些累赘,三条腿的裤子似的。
  因为喜欢,难免就买几件,买了几件难免又买几件。尤其到了国外白相,也没有什么别的纪念品,看到花样好看的,颜色喜欢的,就买。反正也没有别的嗜好,买了衣服穿总是好事,丰衣足食,起码比买彩票好。
  不知不觉就多起来了,产地有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墨西哥、哥伦比亚、洪都拉斯、萨尔瓦多、泰国、马来西亚、捷克等等、当然也很有国产的,倒也算是一种收藏。
  有价钿贵的,也有便宜的和很便宜的,最贵的倒是在淮海路美美买的BOSS。有亲朋好友要,也便给了。衣服就是给人穿的。
  和京城有的T恤藏家几千件比起来,实在算不得什么。
  但是T恤今年是买不到了,且待明年吧,天冷了。

  2008/10/24

第 23 楼2009-2-13 10:59:14
20,《牛仔裤》

  牛仔裤也是米国人的发明吧,米国人喜欢发明。
  不知不觉就喜欢了,春夏秋冬地穿。除了内裤,就它了,从不穿什么棉毛裤、保暖裤或者羊毛裤的。冷吗?热吗?习惯了就好。
  有时候内裤也不穿,游泳以后,光着身子把裤子提上去,好性感。
  区区一条牛仔裤,进入内地的时候简直是一个神话:有一种裤子自己会站着。
  这样自己会站着的裤子完全颠覆了中华传统的裤子文化,不行的。于是专家学者口诛笔伐了几年,好青年不能穿的。如果穿了呢?自由化,改变了颜色,社稷都岌岌可危的。
  不但如此,还很多科学地认为,牛仔裤束缚了小鸡鸡,自然会影响生育,龙的传人就没有了。兹事体大,亡种亡国。
  后来,看看社稷江山似乎太平没事,龙的传人反而增加了。于是牛仔裤就流行了。不但流行,还成了牛仔裤制造大国,全世界男女老少都穿MADEINCHINA的牛仔裤,换回来了不少不少外汇储备。
  改变了世界的颜色没有呢?好像也没有。

  一次在米国看见了正宗牛仔裤,咖啡色的。也不算是咖啡色,也不是褐色,更不是橘子色,就是那种西部电影上看见的牛仔穿的裤子颜色。
  转了几圈,虽然价格老居,还是想买下来,且穿上试试。
  米国人的模子大,那裤子一直能穿到胸大肌。一个人如果把咖啡色或者褐色的裤子穿到脖子以下,那肯定是很不性感的。虽然小鸡鸡倒是随心所欲东邪西毒自由化。
  后来就没买,裤子是由于小鸡鸡而发明产生的,但是裤子不是买给小鸡鸡打扮的。
  鸡鸡不上台盘,打扮不出来的。

  2008/10/25


21,《舒雅牌内裤》

  哎呀,越说越难堪了,隐私懂不懂?
  懂的。但是大家大部分时间都穿内裤的,说说也不要紧。少部分时间不穿,不穿的时候反而很爽甚至爽得欲的仙欲的死。彷佛法律、法规和论坛公告,不遵守的时候比较适意。
  原来都是买Bluebird牌子的,直译似乎是蓝鸟,和汽车同名,也或者是猥亵的火箭。大概都不大好听,容易产生联想,联想就有歧义,中文牌子就是舒雅。后来又改成Schiesser,英文意义就不明了,中文牌子还是舒雅。舒雅,多么泱泱五千年文明。舒雅乎?
  一律纯黑的,当然全棉。夏天,浑身晒得黝黑,再穿上一条黑色三角内裤,简直就是人猿泰山归来。到了晚上,站在暗处立即隐形,红外测视另当别论。
  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去SPA,看到各色小花的或者格子内裤,自豪感油然而生。骄傲使人落后,后来就众叛亲离、离群索居,于是坚决不和别人一起洗澡,再说也不卫生是伐?
  忽然市场上就买不到这个牌子了,于是换了新牌子CK。CK是米国牌子,价钿就不由分说地飙升,一打短裤的钱好买一只大彩电了。又说到米国了,刹车。
  穿一条好的内裤,其实是对自己的好。如果是化纤的,那其实就是石油,谁没事把小鸡鸡浸在石油里玩呢?不管是中石化还是中石油,穿在裤裆里一样没意思的。
  有一次赶时髦,买了两条丁字裤试穿,那才是找罪受。个中滋味,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体验,每个人的感觉可能不一样,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壁厢有人问,从T恤写到牛仔裤、内裤,难道下一次要写套套?
  且听下回分解吧。

  2008/10/26


22,《鞋子》

  人生,在路上。
  在路上最好穿一双鞋。
  练剑的时候脚踩薄底快靴,一身夜行衣,双脚一点,蹿房越脊如履平地,一口真气上提,踏雪无痕,到米国中央银行金库探囊取物那是易如反掌的。
  当官着的是朝靴,朝靴什么样子?想来大概如戏台上的古装,白鞋底有三寸厚增高,比较适合在下属面前踱方步,很老成持重、波澜不惊、满腹韬略的样子。一点不像P民,上厕所还有小朋友带路。
  等到归老田间,则自然是穿草鞋、蒲鞋,下雨天穿钉鞋。蒲鞋由蒲草编织而成,里面塞了不少鸡毛,极其温暖。谚云:寒从脚底起。所以一定要穿蒲鞋的。
  第一代,第二代,第N代无产阶级领导人则一般喜欢穿布鞋,为什么穿布鞋?因为他们是领导人,领导人终归要穿布鞋的。
  这几种鞋子现在见不到或者很难见到了,电视剧上还能见到草鞋,红军战士穿着革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后来有的红军战士穿了皮鞋,一不留心就被糖衣炮弹击中,跌倒在十里洋场南京路上的霓虹灯下。于是资产阶级就到了党内。
  小时候没有鞋子穿,也扎过鞋底,自己做布鞋。下乡了就打草鞋,草鞋怎么打?就那样打,拿一把稻草来打给你看。
  冬天穿军跑,军跑都是旧的,是解放军叔叔或者解放军阿姨穿旧了淘汰下来的,一元钱三双或者四双。穿了,脚比北京的王致和臭豆腐还要臭,热气腾腾、异香扑鼻,开胃。
  一直觉得对不起这双让自己屹立的脚,后来就经常买几双好鞋子穿。什么是好鞋子?只有脚知道,这是和婚姻一样的。
  不知不觉,鞋柜就满了又满了。这才发现,居然大部分不是国产的,起码看起来不是国产的,有几双还自称是意大利的。不是崇洋媚外,不是不支持国货,确实是不知不觉。
  最喜欢一双耐克,鞋底只有十四克,简直身轻如燕,骨头没有四两重;另一双纯黑皮质耐克,带气垫的,踢踢踏踏穿着走过了几十个国家;还有一双香港买的米国产高帮皮鞋,结结实实,鞋带居然是两条两米多长的牛皮。一看就是米国人的傻样,应该出现在那部《廊桥遗梦》电影里。
  If the shoe fits, wear it。
  穿这样的鞋子,还有不少路要走呢。

  2009-1-16


23,《说说这个超市》(重奖竞答)

  超市是很纯粹的舶来品。
  林达先生《近距离看米国》就是从超市的收银机开篇的,不要小看了这个貌不出众的收银机,其实倒是权力如何制衡的杰作。如何制衡,大家当然早就懂了。
  超市表达了不少西方人文思想,比如对每一个顾客的最大信任和对机器的信任,也表达了对管理者的完全不相信。这些思想或者说文化,大家当然更早就懂了。
  后来超市就到了中国,百姓没见过这等奇技淫巧,不太适应。所以在超市里随便把货物从清洁用品处带到休闲食品处或者从衣服区拿到蔬菜区是无所谓的,排骨扔在可乐旁边,香蕉掼到葡萄酒一堆,反正又不是我的。
  购物车,大姑娘也能坐的,小伙子推着逛商场,简直就是妹妹坐船头的陆地版。
  尤其富有特色的是,背景音乐咣咣响,电喇叭招徕吆喝,中国百姓不怕吵?
  林林总总的好白相和不好白相,就不一一赘述了,一切都会好的。不着急,慢慢来。
  几个月前,爱国主义杯葛家乐福超市,高智商的爱国者首先想到的阴招是把冷冻、冷藏食品搬来搬去,让它全部变质、烂掉。超市法国老板亏损、蚀本直至跳楼,死翘翘。于是爱国成功!爱得爽死了!足不出户、兵不血刃就决胜于千里之外。其实是完全不知道超市是如何运作的,完全是隔山打牛。所以后来大概有高人指点,就不了了之了。
  认识一个法国超市经理,极瘦的一个青年金发洋鬼子,夹着屁股走路飞快。比比划划说了半天,帮他算算账是亏本要亏煞。但是他认为这就是占领市场,是从长计议,这个外国算盘打得,真是洋盘。
  曾经在奥地利维也纳一家超市买鱼子酱,不会说。圆珠笔画了一条鱼,下面飘飘洒洒N点,营业员看得笑死了。后来就买到了几种,最好的是三文鱼鱼子酱,橘红的一颗一颗,就像小一号的鱼肝油丸,比盐还要咸。
  后来给一瓶王伯下酒,王伯皱着眉头不语,不知道现在吃完了没有。

  (有奖征答题:超市收银机和权力制衡有什么共同点?不准谷歌呵。)

24,《抽丝马洞》(有奖竞答)

  呵呵,就是抽水马桶。沪上人说抽丝马洞。
  据说,这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动物不会发明,所以连马洞也没有,更别说抽丝。
  原来呢,是红漆马桶,新娘子的陪嫁、做得胖墩墩、矮笃笃,很富态的样子。
  每天清早,天还未亮,一声“倒马洞呵!”仿佛集结号,粪车很威风地轰隆隆来去。于是每条巷子都是刷马桶的声音,竹制的马桶帚,嘻唰唰嘻唰唰。
  刷好了就放在阳光里,晒,暖洋洋地。放到房间里,油漆味和残留的尿屎味混合挥发成家的味道。除了家里,别处是没有马洞的。
  后来就有了抽水马桶了,原来也有,不过有的人家比较少,不算。
  曾经用过两只米国产的抽水马桶,之所以肯定是米国的,是因为水管接头尺寸是英制的,为了和公制的配合,特地在车床上加工了两只黄铜接头转换,每只起码有半斤重。
  米国马洞用起来很爽,不小心人都要给它抽进去,老危险。
  再后来,抽水马桶国产化了,花头就来了,里面的配件都是极其科技、极其复杂、极其塑料和极其节水的了。因为冲的时候节水了,所以平时就很有理由地滴滴答答不肯刹车,不是关不死,就是不进水。而且似乎冲得不大情愿,喜欢让人重新来过,再冲一次。
  支持国货是国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中华好男儿的爱国情怀,可是这只马桶很有恒心地漏水或者忽然决心不进水怎么办呢?烦煞脱了。
  于是有时候就很可耻地怀念那只米国佬的抽丝马洞。

  2008/10/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