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中,有四位出身于中国大陆,其中杨振宁李政道在49年之前就去了美国,学成后留在美国,似乎没有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按部就班,顺理成章。高锟和崔琦不同:
高锟
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
1948年家族移居台湾,后高锟父亲携其家眷再迁往香港。
1957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电子工程理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国际电话电报公司。
1966年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 因此于2009年或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锟(或者说他父亲)很可能作出不同的选择:
1948年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1953年高锟以优异成绩考取某名牌大学物理系(北大?)
1957年——据统计,从1957年到1958年,北大物理系共拥有155人被打成右派,其中教员8人,学生147人。 以有“做不正常的事是小孩子的自由”的秉性的高锟,一定会是第156人吧?
1966年,如果高锟还能活到1966年,他只有两种生活方式:蹲大牢或写大字报。写论文?当时全中国都找不到一篇论文吧?
崔琦
1939年生于中国河南省宝丰县肖旗乡范庄村。
1957年香港培正中学毕业,1958年赴美国深造。
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98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崔琦小时候在乡下耕田、割草、放牛,大字不识的母亲却极有远见地让驴娃儿(崔琦的乳名)远走他乡求学。杨澜曾经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你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崔琦回答:“如果我不出来,三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 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
如果要崔琦在诺贝尔奖和母亲之间作一选择,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崔琦会选择留在母亲身边,继续耕田、割草、放牛,一家人苦苦度过那个“困难时期”。要知道,崔琦母亲家“解放前”是当地有名的富户,拥有数百亩良田!
当然,以后的一切决不会和崔琦有什么关系了,至于崔琦一家还会不会饿死,天知道了!也许,诺贝尔奖的确没什么了不起,我宁愿中国人少一两个诺贝尔奖,而死于大饥荒的统计数字后可以少一两个“0”。
另外,华人科学家获得物理奖的特别多,谁说儒家文化阻止了华人获奖?那不是儒家文化,是党文化!
如果没有党文化,就不会有大饥荒,而北大物理系中那155位右派中,谁敢说出不了几个诺贝尔奖呢?!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