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形象思维的性格,的確是明顯的,但很难说即一純粹的感性思維.它一樣有其邏輯性的理性因素.
以形象為中心的語言,反而正是當代解構主義所欲倡導的,他們強調要以意象代替言語中心logocentrism,用書寫grapho視覺的方式,代替言語聽覺的方式.這無疑是向漢語的方式靠近.
形象思維的感性,並不排斥理性.所以漢語一樣可以作當代科學和哲學的語言.用漢語寫思想性及概念性的東西,一樣可以得心應手,除非那人漢語不達標,未夠好.
漢語或有概念模糊之病,其實有很多非語言本身的原因,未必即漢語之病.每一種語言,有優勢也有弱勢,怎樣善用優勢,克服弱勢,才最重要.形象思維如只自得于境界的多義,意味豐富,而不注意釐清觀念,就走偏了,要知平衡.我們漢語發展到後來,感性掩蓋理性,那是病,是該扭轉的.但不等于漢語的形象思維不好.
回复:云想...想容...形象思维
本帖于 2008-10-24 18:56:11 时间, 由普通用户 为人父 编辑
所有跟帖:
•
谢谢详细的回复。鹤兄,你对
-常德浩-
♂
(88 bytes)
()
10/24/2008 postreply
23: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