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員工屢屢被換是不爭的事實--但不表明这是对的,自己查查这句话的出处。
“49年之前台北连电也没有“ --- 许多台湾网友,包括个别皇军的良民不是对日本对台湾的统治津津乐道嗎? 恐怕他们不会认同你的这一说法。
据坛子里一位台湾背景的网友的数据,当年拿去台湾的美金并不多,“仅仅5亿美金而已“,我问当年台湾的人均GDP是多少,回答“不知道”。国民党拿走了多少,恐怕只有天知道。就算5亿美元,这在当时的台湾难道还不是天文数字?麻烦你查一下,当年台湾的人均GDP是多少。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49年之前台北不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大陆一线城市
---那时台湾没有大陆过去的黄金,美元,设备和人才。如有疑问,可查一下50年代“中央研究院”中台湾本土的有几个, 台北故宫中国宝级文物中有几件事出自台湾 ---- 差的东西老蒋是不会拿的,设备,人才也一样。
70年代台北超越北京,上海
---当时台湾还没有开放党禁,也没有公开,合法的反对党,按您的说法是还不民主, 执政的是被民进党成为“外来”的国民党。
政党轮替后台北被京,上海超越
----90年代实施了政党轮替, 用您话说台湾有了真正的民主,仅仅10多年后,台北又落在了北京,上海的后面,而且这一趋势在最近的几年中还看不出有改观的迹象。这段时间执政的是本土意识较强的李登辉,陈水扁。
也许是碰巧了,台湾本土对台湾经济的贡献真的还十分有限。
所以你有精力为大陆民主操心的同时,也应为台湾的民生劳神。别老是指望靠大陆让利来度过经济难关。
另外,我的时间表不用整合,按您的说法,你查一下台湾那一年才开放的党禁, 那一年才实现了大选,那一年才实现了政党轮替, 这些难道不是你所说的“民主”要素嗎? 这之前的东西按您的标准算得上民主吗?台湾党当年的民意代表其职能不会比当年大陆的人大代表,政协代表甚至职工代表强。看一下50-70年代大陆政府,人大,政协中党外人士的比例,和同期的台湾作一下比较,答案明显的。
至于毛的能力,包括李扁的能力,是不能小看的。只是没把精力发放在改善民生上。
若李扁真有能在內鬥,不就是相對無能在治國嗎? --- 这与我的说法没有啥不同。
顺便提一下,李登辉也许曾经是共产党员,可他从政后大部分时间是国民党员,台盟创始人。
他之所以有今天,与共产党并无关系,是将经国看错了人,台湾老百姓选错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