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斯 非典 衣原体 病毒的争论】

来源: 弓尒 2020-01-29 07:07:4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518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弓尒 ] 在 2020-02-03 01:56:4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2月10日,中国政府将该病情况通知了世界卫生组织,

 

2月11日上午,广州市政府召开新闻發佈会公佈广州地区非典型肺炎情况,称所有病人的病情均在控制当中。

同日下午,广东省卫生厅举行情况通报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市民到公众场所进行正常的活动是不会受到感染的,宣布广东大中小学将会如期开学。专家还指出,从临床角度看,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病毒的亚型或变种引起的。

洪涛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里找到了这种叫做“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体——衣原体,并于2003年2月18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几乎就在洪涛发表科研成果的几个小时之后,远在广州的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却几乎全盘否定了SARS病原体是衣原体的看法。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对洪涛的报告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了,这位66岁的医学家沉默良久,摇了摇头。他不同意衣原体是SARS病因的观点,从临床证状看,他觉得SARS的病原体更象是一种新型的病毒。

【】【】【】

The reverse transcription (RT)- protocols of tw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network laboratories (WHO SARS network laborator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HO-HKU]

and at

the Bernhard-Nocht Institute in Hamburg, Germany [WHO-Hamburg])

were evaluated for rapid diagnosis of a novel coronavirus (CoV) associated with SARS in

Hong Kong. 

Authors

, and .

Affiliations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Queen Mary Hospital,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中国大陆有科学家早于香港科学家分离鉴定了SARS病毒。根据《科学》杂志报道,
2003年2月14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杨瑞馥和朱庆余研究员领导的团队从广东拿到了病人样品,22日从样品中分离到了病毒,26日通过电镜观察,他们发现这种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通过病人的血清中和实验,后续的工作发现,非典病人血清可以中和分离到的病毒。报道称,由于杨瑞馥团队只有少量的病人血清,所以他们不敢断言这种冠状病毒就是导致非典的病原体,杨瑞馥觉得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挑战一个知名权威做出的鉴定结果
在此期间,华大基因(中国科学院基因组研究所)试图参与发现病原体的研究,但是不能够得到病人样
 
现今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的李文辉,2003年在美国工作期间与其合作者发现了SARS病毒感染宿主所使用受体ACE2蛋白,后来的研究又发现一些类似于SARS的冠状病毒也使用同样的受体,这些发现为研究病毒的跨物种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谁最先确定了萨斯病毒的?

 
不是中国大陆的科学家。
 
而是 
香港,美国亚特兰大,德国汉堡 
三个机构的 科学家们,

时为2003年3月21日 和4月8日和10日

J.S. Malik Peiris, Larry J. Anderson, Christian Drosten, leaders of research teams at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S. CDC’s Respiratory and Enteric Viruses Branch, Atlanta, and Bernhard Nocht Institute for Tropical Medicine, Hamburg, Germany, 

respectively, have identified a new type of coronavirus as the etiological agent for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Announced on March 21, 2003, their research reports were published online in The Lancet on April 8 (Peiris) an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on April 10, 2003 (Anderson and Drosten).

Their labs are part of a broader global network (of 13 labs) coordinated by the German-born virologist Klaus Stohr, project leader of Global Influenza Program at The WHO in Geneva. The network participants exchange clinical specimens, research data, and ideas on a daily basis. Participants described that the level of collaboration was unprecedented and “historic” given th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usually very competitive in nature. Their collaborative and ultimately credit-sharing spirit has made the discovery of an etiological agent of a new disease one of the fastest in history.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 the cause for SARS was based on three primary lines of evidence. 
 
First, serum antibodies recovered from SARS patients that are cross-reactive to coronavirus antigens suppressed the growth of agents contained in SARS samples. 
 
Second, coronavirus-like particles with distinctive spikes are seen in SARS specimens by electron microscopy. 
 
Third, a short stretch of genome sequence of the SARS agent is related to, but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known coronaviruses uated by RT- PCR.
 

[Discovery Medicine, 2(15):4, 2003] 

 

http://www.discoverymedicine.com/Benjamin-Yang/2009/05/21/scientists-in-the-news-discoverers-of-sars-virus/  

-----------

  2月18日,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衣原体颗粒。目前,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非典”致病的帮凶。 

    3月19日,香港地区的研究者提出病原体可能是某种副黏病毒。与此同时,德国和加拿大的科学家也得出同样结果。 

    3月23日,香港地区和美国几乎同时报告,一种冠状病毒有可能是真正的元凶。 

    4月8日,我国政府把“非典”列为法定传染病。 

    4月12日,加拿大科学家绘制出了被怀疑是“非典”病原体的冠状病毒的基因图谱,并进行了基因破译研究。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研究突破。 

    4月19日,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一小时检测非典型肺炎试剂。 

    “SARS”肆虐时间将大大缩短 

http://www.cas.cn/zt/kjzt/fdgx/ggqy/200304/t20030425_1709442.shtml

 

------------

chrome-extension://oemmndcbldboiebfnladdacbdfmadadm/https://www.thelancet.com/pb-assets/Lancet/extras/03cmt87web.pdf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03)13335-1/fulltext  April 8, 2003

https://www.nejm.org/doi/10.1056/NEJMra032498  April 10, 2003

【】【】【】

 

 

Newly discovered coronavirus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uthors

  1. Thijs Kuiken - Erasmu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Corresponding Author
  2. Ron AM Fouchier - Erasmu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3. Martin Schutten - Erasmu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bstract

BACKGROUND: The worldwide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is associated with a newly discovered coronavirus,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 We did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to assess the role of this virus in the cause of SARS. METHODS: We tested clinical and postmortem samples from 436 SARS patients in six countries for infection with SARS-CoV, human metapneumovirus, and other respiratory pathogens. We infected four cynomolgus macaques (Macaca fascicularis) with SARS-CoV in an attempt to replicate SARS and did necropsies on day 6 after infection. FINDINGS: SARS-CoV infection was diagnosed in 329 (75%) of 436 patients fitting the case definition of SARS; human metapneumovirus was diagnosed in 41 (12%) of 335, and other respiratory pathogens were diagnosed only sporadically. SARS-CoV was, therefore, the most likely causal agent of SARS. The four SARS-CoV-infected macaques excreted SARS-CoV from nose, mouth, and pharynx from 2 days after infection. Three of four macaques developed diffuse alveolar damage, similar to that in SARS patients, and characterised by epithelial necrosis, serosanguineous exudate, formation of hyaline membranes, type 2 pneumocyte hyperplasia, and the presence of syncytia. SARS-CoV was detected in pneumonic areas by virus isolation and RT-PCR, and was localised to alveolar epithelial cells and syncytia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NTERPRETATION: Replication in SARS-CoV-infected macaques of pneumonia similar to that in human beings with SARS, combined with the high prevalence of SARS-CoV infection in SARS patients, fulfill the criteria required to prove that SARS-CoV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SARS.

https://app.dimensions.ai/details/publication/pub.1015646315

 

--------------

2003年4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官员在会上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尽管钟南山会前已经被告知“不要讲太多”,但他还是忍不住开口反对:“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

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个非典病例。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成千上万人感染,却无药可医。你能想象那种局面吗?一种极易传染的病,得了就可能没命,但医院毫无办法,用了各种药,都完全无效。病人一波波涌进医院,医生护士一批批被传染,但他们都只能无望地躺在医院里,一天天恶化。医学专家都在拼命想办法,但前期,很多专家误入歧途。北京方面,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媒体随后大量报道。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如果照此方案执行,不知非典还要多带走多少生命。但在当时一团懵的局面下,大部分人倾向于采纳这个建议。只有钟南山坚决反对。因为他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于是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公开挑战权威和同行,这是很“没情商”的行为。钟南山后来跟朋友解释:“这不是一般的学术争论,事关病人的生死,耽误时间,用错了药,就可能多死几百人。”这位67岁的老人,通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他的坚持,使广东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3.8%)而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也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大大提高了非典的治愈率,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如果不是钟南山的“叛逆”,也许非典的结局真要改写。

-----------

4月12日,正在广东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会见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时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并全力支持和帮助香港夺取同疫病斗争的胜利。假如香港有困难,大陆方面一定会全力给予支持,例如在医疗物资及防护器材的供应上。董建华向胡锦涛报告香港情况时承认未有效控制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疫情,不过当局会极力降低市民染病的数字。[34]同日,北京邀请世卫组织的5人专家组参观北京的医疗机构和了解北京的SARS疫情。

4月13日中国决定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

4月14日,美国科学家宣布绘制出了怀疑与非典型肺炎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图。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通力合作,于15日晚11时成功地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4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加拿大多伦多越南河内新加坡臺灣及疫情始爆發地區的中国广东山西香港列为疫区。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SARS的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并命名为SARS病毒。

4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之后,高层已经充分认识到了非典型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潜在威胁,开始全力以赴应对,采取了包括人事任免在内的各种必要的紧急措施。4月19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正式警告地方官员,瞒报少报疫情的官员将面临严厉处分。翌日,該政府再度召开记者会,宣布北京的疫情从原先有所隱瞞报告的37例,突然暴增至339例。记者会后几个小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撤消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和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的党内职务,并提名王歧山担任北京市代理市长,高强任卫生部党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任卫生部部长。

4月20日,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宣布实行“疫情一日一报制”。北京市公布的非典确诊病例数从前一天的37例增至339例。北京新增病例超过100例,疑似病例增至600人以上。同时宣布,原定于5月1日开始的五一“黄金周”暂停施行一次,确保疫情不会进一步扩散。北京多所高校已经宣布停课。

4月21日,在抗击非典第一线被传染的中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染病科党支部书记邓练贤殉职。北京确定首批6家非典定点医院。

4月22日,北京市急救中心开通10条非典咨询热线。同日,北京市打算启用小汤山医院作为防治非典的专门医院。23日,建院85年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历史上第一次关门停诊,整体隔离。

4月30日小汤山医院启用,北京市SARS病人都进入此医院治疗。

5月1日美国《科学》杂志刊登了两份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论文,这是首批经过同行评议的SARS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结果。

5月3日,“钟南山谈非典防治”科教片将向全国公开发行。该片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联合摄制,系目前全球惟一的、最具权威性的有关普及非典防治知识的科教片。全片长度为30分钟(中英文版)。

 

6月15日,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

6月20日,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收治医院小汤山医院最后18名患者出院。

 

SARS的爆發導致多名醫護人員死亡。香港、中國大陆及台灣三個地区分別有8人、11人及13人因此殉職。此外,意大利及新加坡分別有1名及2名醫護人員死亡。

曾經有少數學者认为SARS严重性被媒体炒作高估。[57][58]他們認為,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命杀手不是SARS。

全球SARS感染者为8437人,从这个数据上看并不比普通感冒病毒的传播更快,而813人的全球死亡人数、更是远远低于普通的病毒性感冒,事实上,每年美国都有普通病毒性感冒的死亡人数为30000人左右。2009年H1N1流感,截至2010年3月中旬,这场疫情导致5千9百万美国人染病,26万5千人住院,1万2千人死亡,均高于SARS数据。

SARS病毒患者数量到2003年8月16日中国是5327人,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卫生部16日公佈了2003年上半年,27种法定管理传染病共发生1000305例,死亡2228人。SARS并未进入发病前10位的传染病。发病数居前10位的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淋病、麻疹、梅毒、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疟疾、猩红热;死亡数居前10位的依次为:狂犬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麻疹;不過值得注意傳染率也是頭五位。

 

--------------

当年的2月1日是农历正月初一。春运的大潮,使病毒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向外辐射。其后,中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出现了肺炎病例,最终扩大为一场全球性的传染病疫情。全世界共26个国家出现病例,8000多人被确诊,800??多人死亡。

中国官方在第一例病例出现两个月后的2003年1月21日,把这种疾病正式称为“非典型肺炎(不明原因)”。

3月1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把这一原因不明的病症定名“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缩写为SARS,因此译音被简称为萨斯或者沙士。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SARS的致病原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

洪涛1931, 1996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60年毕业于罗马尼亚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早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后进入罗马尼亚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71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微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医科院电镜室主任。

1983年,担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病毒形态室主任,主要研究人类B组轮状病毒出血热病毒

 

 

钟南山1936, 1955年考入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1960年畢業。1979-81年到英国任研究員。頭一年半先到爱丁堡大学轄下愛丁堡皇家醫院,師從David Caton Flenley教授。Flenley專長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窒息的關係,鍾南山跟他學習的是吸煙吸入的一氧化碳如何影響血红蛋白的帶氧量,期間亦有在急診室研習在人工呼吸時導致的肺部分流(shunt)。餘下半年在伦敦聖巴多羅買醫院的實驗室裡研究組織胺前列腺素

1996 年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2003年初,广东等地开始爆发不明肺炎的时候起,钟南山就在密切注视着疫情的发展情况。

2003年2月,钟南山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观点,为广东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

院士面对错误的结论

分类:杏林飘香 | 标签: 洪涛   sars   钟南山   衣原体   院士  
2010-08-14 09:34阅读(125)评论(0)

记得在SARS刚开始肆虐的时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学首席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室里找到了这种叫做“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原体——衣原体,并于2003年2月18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洪涛院士说:“通过对5例非典型肺炎病人尸体器官解剖,做电子显微镜观察,我们已经发现,在病人的肺、肝、脾、肾等多个器官见到一种衣原体样的病源。据我们估计,这很可能是一种新的、变异的衣原体。”这意味着,人类克服非典型肺炎已经为时不远了。

洪涛的发现将导致最终围歼SARS病的开始。日本出版的南山堂医学大辞典对衣原体的定义是:“衣原体是一种在真核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气溶胶、直接与病人接触以及与病禽或鸟类接触而传播,临床表现为肺炎和支气管炎,对它的常规治疗一般使用红霉素类即可”。基于洪涛的发现,2月20日,中国卫生部向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简短报告,称2月11日发现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病原可能是衣原体。

洪涛院士的言论,给恐慌的北京带来了稳定和希望,因为对付衣原体医学界不但有办法,而且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人们奔走相告,轻松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一刻对于刚刚72岁的洪涛来说,也是永生难忘的。洪涛从事医学病毒学研究已有40年之久,曾主持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病毒病理和生物医学超微结构实验室,在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和出血热病毒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几乎就在洪涛发表科研成果的几个小时之后,远在广州的另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却几乎全盘否定了SARS病原体是衣原体的看法。就在这一天的下午,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紧急会议,对洪涛的报告进行讨论。轮到钟南山发言了,这位66岁的医学家沉默良久,摇了摇头。他不同意衣原体是SARS病因的观点,从临床证状看,他觉得SARS的病原体更象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在他有理有据的论证下,会议最后采纳了钟南山的意见。随后记者进行了公开报道,南北两院士迥然不同的见解,再一次把人们投入了迷惘和惊恐之中。

后来的事实证明洪涛错了,钟南山对了。SARS病的元凶是冠状病毒,而且是一种未曾见过的变异性的冠状病毒。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日内瓦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SARS 的病原体。

面对自己当初错误的结论,洪涛院士痛定思痛,认真进行了总结,并在5月23日新闻媒介上公开作了自我批评。他说:浮躁的情绪和急于出成果的心理,是导致这种错误的根本。对社会各界的批评和怨恨,他都表示诚恳接受。并说自己一生中遇到很多挫折,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遭遇的大多数是失败,很少遇到成功。为此,他告诫身边的学人,不要气馁,遇到挫折、批评,还要继续走下去。

 

 

而争论中的另一位主角——首先宣布“SARS元凶”为衣原体的病毒学家洪涛,则在历经风雨之后很快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作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预防控制所的首席专家,洪涛于2003年2月7日投入非典型肺炎病毒的研究工作。很快,他首次通过电子显微镜在广东送来的标本中观察到,病人肺组织中存有大量衣原体。2月18日下午,他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当晚相关权威媒体报道称:“引起广东部分地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基本确定为衣原体。”洪涛的结论被认为是获得了官方认可,“衣原体”之说也成为SARS“已经得到控制”的“医学证明”。
 
然而,身处一线的广东医疗界人士对此结论并不认同,因为抗衣原体药物完全无效。钟南山在一次紧急会议上发言,认为这一结论科学依据不足,要鉴定一个病原体,除了形态学上有一定特点,还要进行遗传特点的分析,血清实验也非常重要。因此,不能按衣原体的结论制定治疗方案,“否则可能造成可怕后果”。
病原体究竟为何物?这成为此后两个多月时间内的未解之谜。直至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过全球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正式确认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为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由此,非典改称SARS。
 
此后,洪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论有其局限性,为“一孔之见”,但在SARS病人的标本试验中发现衣原体确为客观事实,自己“没有造假”。
 
回想寻找“SARS元凶”的曲折过程以及期间的冲突,钟南山认为,病原体查找过程中的最大缺憾,是病毒学家、公共卫生专家等没有能够与一线临床工作者进行很好的协作。“如果结合做,根本就不会发布这样的结论。”
 
争论过后,洪涛说:“作为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上遭遇的大多数是失败,很少遇到成功。”并告诫学人不要气馁,遇到挫折还要继续走下去。
 
洪涛的失误,招致外界的诸多非议,甚至有人提出要罢免他的院士资格,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抛开外界议论,钟南山始终认为,衣原体、冠状病毒之争是学术之争,而不是真理之争。不能说谁对了就是真理的代表,谁错了就是谬误的化身。科学研究总是有一个过程。
草木皆兵下的科研结论
 
钟南山敢讲真话的品质感动了中国,而社会舆论对洪涛的疑问和指责却也成为事实。值得反思的是,当人们沉浸在对于“实事求是”的赞美之中时,似乎忘记了评价的对象是“科研发现”。
 
在外界的质疑声中,最大的不解在于,一个为科学奋斗终生的院士何以在仅仅观察了几个病例之后,就匆匆将结果公布于众?
 
但经历过那场灾难的人都记得,媒体的权威信息和专家的意见,从未被社会如此迫切的需要过。病因不明、感染率极高、不透明的疫情通报让社会一度陷入恐慌,甚至被治愈的一些患者“像逃犯一样躲在家里”,四处草木皆兵。
 
在此情况下,洪涛所在的中国疾控中心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要求他们尽快提交报告。有专家认为,为了平息社会的焦急情绪而向社会快速提交研究报告,这件事情本无过错。相反地对结论的怀疑反而加速了同行开拓思路。
 
随着病原体之争的落幕,国人也经历了一场从未知、混沌走向理性、坦然的过程。其中的当事人,却必须面对各自不同的人生境遇——衣原体之说,让一位老院士一度身处学术之外的尴尬境地;另一边,“敢讲真话”的钟南山成为公众心中“良知”科学家的代表。
 
10年回望,那场“非典型”学术之争中的背影留给人们太多的评说和思考。10年来,他们依然行走在各自的人生之路上,寂寞与喧嚣终成过眼云烟。毕竟科研没有止境,外界对科学家亦应多一份宽容。
 
对于人们“SARS成就了钟南山”的评价,钟南山并不认可:“我更愿意没发生过SARS这样的灾难性事件。”
 
“我还是原来的我,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10年弹指一挥间,钟南山的这句心声,
恐怕同样会在当年那个“对手”的心中产生共鸣。作为科学家,当年处于风口浪尖的洪涛又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科学报》 (2013-04-12 第10版 SARS十年)
 
 

所有跟帖: 

【洪涛院士自述】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21760 bytes) () 02/03/2020 postreply 03:35:4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