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王孙”与京剧名伶的爱情故事
——有情人未成眷属
他和她本是一对人间佳偶。男的仪表不凡,学问渊博,又是贵族后裔。女的是京剧名伶,色艺双全。两人初识,即相互爱慕。相交日久,感情益深,以生死相许。无奈平地起风波,“反右”狂飙突起,好姻缘被拆散,他自尽而亡;女的空留遗恨,最后猝死于艺术舞台。
他,李广平,清末名臣李鸿章的曾孙。她,关肃霜,京剧名演员,云南京剧院院长,中国剧协副主席。
一表人才的“末世王孙”
1916年,李广平出生于安徽合肥。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是他的曾祖父。按这家世渊源,他佩有两颗闲章:“淮南公子”与“末世王孙”。
李广平一表人才,待人谦恭。幼年时既承庭训,家中又延师教读,故有一身学问。吟诗填词、书法绘画、鉴定字画都是他所擅长的。年仅19岁,故宫博物院就请他担任字画鉴定师。
尽管李广平擅长诗词书画,但他自称功夫下得最深的还是京剧。
20世纪60年代,“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到昆明演出,每场都要送几张座位最好的票给李广平。演出之余,两人同游近郊景点,并有诗词唱和。
李广平和尚小云早年在北平,还有一件识拔人才的轶事。李、尚有次偕游天桥,听到茶馆里有人在清唱,嗓音甚佳,戏路接近梅兰芳。进茶馆一问,方知这青年因家境贫寒,以京剧清唱谋生。李广平动惜才之念,当即为其写信—封,向梅兰芳推荐收他为徒,临走还赠其路费。这青年辗转到了上海,一时没有找到梅先生,盘缠已用尽,无奈之下在一个戏班搭班下海,挂出“梅兰芳正传弟子x x x”的牌子。这天,恰好梅先生路过该戏院,看到戏牌大为惊奇,就进去看戏。这人正在台上演出,瞥见台下有梅先生,惊慌失措,呆若木鸡。台下观众起哄,梅先生上台说:“他的怯场因我而起,我愿代他来唱。”观众欢呼。事后,梅先生问他,你为何要冒名。他拿出李广平的推荐信。梅兰芳看后说:
“淮南李公子介绍自然不会错,我就收你为徒。”这名青年就是后来成为梅派表演艺术家的张君秋。张君秋成名后,有人建议李广平致函张君秋示好与叙旧。他一笑道:“当年推荐是爱才,今日他已成名,我致函与他岂不有所图吗?”由此一事可见他品格不凡。
唱做双绝的京剧名伶
关肃霜出身满族家庭。由于她的父亲关永斋是京剧的鼓师,她自幼耳濡目染,也爱上京剧。但因家贫无钱请名师传授,就约了几个年龄相仿的小姐妹自己练功(后来成名的赵燕侠就是其中之一)。14岁时,父亲看她立志唱戏,就让她拜在组班于汉口大舞台的王韵武、戴绮霞夫妇门下。
1948年,关肃霜满师,初生牛犊的她曾在昆明与于素秋唱起对台戏,但更厉害的挑战是名角马连良在云南大戏院唱起开锣戏。京剧界向来女角绝少能《金钱豹》,关肃霜却反串张嘉祥,在同行中引起轰动。这也嫁动厂马连良,他亲自去看了关肃霜演出后,不轻易赞许人的他,大为赞赏。当马连良演全本《乌龙院》时,居然纡尊降贵,请关肃霜扮演阎惜娇。两人同台演出,演出时场场爆满,似乎是昆明人的重大节日。
与关肃霜演《乌龙院》时,马连良把最好的座位票送给了当时在昆明的李广平。首次观赏,李广平对关肃霜的表演就连连赞叹,对关肃霜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1949年昆明解放,关肃霜留在昆明。作为翻了身的艺人,她力求进步,自奉甚俭,还四次要求减工资(1951年,关肃霜的工资是700元,超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仅有梅兰芳高于她)。20世纪80年代她只拿330元工资。当时驻昆明的陈赓等将军都看重她。20世纪50年代,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书香才艺引来芳心暗许
关肃霜与李广平相恋、定情也就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昆明。
李广平曾有过未婚妻陆湄,当两人结伴从日寇占领下的北平去重庆时,陆湄不幸病死于途中。此后多次有人要为他介绍对象,都因趣味不投而未成。出狱后又有人旧事重提,其中有位医生陈斌尤为热心。
陈斌的私人诊所开在长春路,那房子就是关肃霜的。李广平身体不好,常请陈斌看病,因而相熟。陈斌夫妇知道李广平的身世与爱好,又想到他们的房东关肃霜也还是小姑独处,就有心做月下老人。关肃霜出现在李广平面前时,不再是《乌龙院》中浓妆艳抹的“阎惜娇”,而是布衣裙衩、举止大方,平淡中流露灵气,亲和中显出魅力的大姑娘。
李广平和关肃霜虽是初次见面,但各自早有印象。自马连良请李广平看《乌龙院》后,李广平就常去看关肃霜的演出,并用“青山客”之名写信给她,谈古论今,探讨京戏表演,所以两人早已相知。这次一见面更是相见恨晚,有说不完的话。几天后,有人神秘地把—张纸条递给关肃霜,说:“这是李先生要我交给你的。”关肃霜看完条子,两朵红云上了脸颊。黄昏时,在通往圆通山的林阴道上,一对情侣并肩漫步,情话喁喁。他们就是关肃霜和李广平。
关肃霜从科班学唱起,一直用腔自如,从来没有碰到难以入调的唱词。有一回她碰到了这样的难题。她去请教李广平。李广平一看,马上指出,错在七个平声字连在一起,怎么能唱呢。他立即改了几个字,使平仄相调。关肃霜当即试唱,果然入调流利自然。她高兴得跳了起来,差一点没有拥抱李广平。
关肃霜一缕芳心已倾注在李广平身上,一问一答中皆充分显示。有一次,关肃霜主动问起李广平岁数。座中一位友人代他答道:“1916年出生。”友人又问:“那你呢?”她立即回答:“1929年8月出生。”接着嫣然一笑又说,“你是不是想做媒?”
恪守礼防不逾规
就在爱情之花待开之时,经由当时时文化部副部长夏衍的推举,关肃霜率团去东欧演出,团长是其时的上海文化局局长徐平羽。
临行前,她的房客陈斌医生设宴为她饯行。李广平与张屏之作陪客。席上李、关两人谈了很久,两情依依。谈到关的终身大事,席上有人建议,此次出国是个机会,可向团长徐平羽试探,提出李广平是未来的对象。关肃霜认为还不如向周恩来提,因周总理在昆明曾看过她演戏,很有好评。
离开昆明前夕的晚上,关肃霜来到李广平家中,作彻夜之谈。说不尽的情话,话不完的叮咛嘱咐。夜深了,两人和衣卧于一床。事后,双方的朋友问及此事。李广平的回答是:“既然我们要结婚,冲破最后之防应在新婚之夜。”关肃霜说:“奶奶常同我说,女孩儿家,一定要嘴紧、手紧、裤腰带紧!再说我知道广平是恪守礼防的。”
关肃霜先到北京集合,见到徐平羽后,找了个机会,说起自己的婚姻与对象,提到李广平,自然是试探组织是否同意。没有想到徐平羽只是听不表态。后来又没有机会见到周恩来,此事就挂了起来。
运动骤起婚恋中断
人生的浮沉实难预料。关肃霜在国外获得荣誉桂冠、掌声鲜花之时,李广平已被划为“右派”,当她从父亲的来信中得知这一消息时,不禁两眼发直,如失魂魄。“广平呀,你辜负了我一片苦心,你怎忘了我临走时的嘱咐!”她喃喃自语,当即把心中感受写信给李广平。李广平接信,连喊:“完了,完了!”一个共产党员怎能和“右派”结婚?!
以后,李广平的处境一日不如一日,一场场批判、斗争,让他的身心俱疲。关肃霜不忘旧情,1957年8月25日,她28岁生日这天,叫徒弟高兰萍到李广平家中送上人民币200元。当时他已面临断炊,可依然书生脾气,坚决不肯收下,写一首小诗回报。诗云:“青鸟何须慰寂寥,四山风雨一楼萧。剩得十幅红笺在,云自悠悠花自娇。”
诗中所说“十幅红笺”,是指关肃霜给他的情书。含意是有这宝贵的信物就可以了。
到了1966年“文革”,李广平的处境更艰难,生活依靠在北京某书店工作的胞妹每月接济。同时有几位青年跟他学诗学画学书法,他体谅学生们困难,每月每人收2元,自然只是点缀而已。也足见他不轻取的性格。
阴阳相隔苦恋终成空
1967年,在跟李广平学艺的青年中,有位罗姓小姐是云南大学的女生,她暗暗爱上这位老师。李广平在孤寂中接受了罗小姐的爱情。不久后,李广平应表兄赵朴初邀请,去北京编一本佛教刊物。李广平偕罗小姐同去北京,本指望就此安下户口定居,无奈户口问题不能解决,只能重回昆明。不料两人的事竟引起罗小姐之弟的误会,说是李广平引诱拐骗其姐,并闯到李广平家中掌掴了李广平。李广平哪受得了这奇耻大辱,就有了自尽之念。当晚他写下遗书:“我清白一生,无愧天地,不愿受辱,死而无憾。”写完后服了100片安眠药。第二天早晨,如往常一样,楼下的邻居为他送茶水,发现这位“末世王孙”早已气绝身亡。
死者已矣,生者还要活下去。关肃霜另择了对象。走进她生活的是一位年龄比她大十多岁,并已离婚多次的演员徐敏初。
这对夫妻也没能一起走到人生尽头,“文革”中徐敏初受尽折磨后被批斗而死。
1992年3月6日,在昆明举行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期间,中国京剧艺术的奇葩关肃霜突发脑溢血而猝然去世,走完了她传奇而坎坷的一生。
“末世王孙”与京剧名伶的爱情故事——有情人未成眷属 - 人过五十网
赵朴初为李鸿章题诗“鸿章非无罪”
1998年仲冬一天,九十一岁的赵朴初在北京医院病房读甲午海战等近代史书,见史书上记载甲午海战的细节,连想到世人贬李鸿章的较多。
在《读史三首》之三中,赵朴初写道:
鸿章非无罪,识囿翰林院。在其茅塞开,桑榆嗟已晚。
暮年办洋务,亡羊而补牢。清廷虽莫救,于世不无劳。
赵朴初一生写诗词无数,提到李鸿章的,仅此一首。尽管赵朴初和李鸿章是多重亲戚关系,数代通好,但这首诗中的念头,却未有亲戚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