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谑 梅兰芳替张君秋圆场】ZT

回答: 【梁山一百单八将】弓尒2017-02-25 15:01:11

曾任淮军首领、北洋大臣和两广总督的李鸿章中堂大人有一位公子李广平,不仅有社会名望、长袖善舞,而且也是和当今李大爷一样精通音律,与许多梨园中人交情甚厚,包括梅兰芳先生。

这李公子看张君秋面貌姣好,人材出众,唱腔和嗓音与梅兰芳有几分相像,是唱青衣的好材料,遂心中喜爱,有意栽培,便修书一封、赠银若干,交于张君秋,推荐他拜梅兰芳为师。那时节,张君秋虽有天份,却尚无多少知名度,和诸多名家自不在同一层次。如今有贵人相助,自然是喜出望外。

于是,张君秋怀揣着李公子的介绍信和盘缠银子,离京城一路向南,到上海去投奔梅大师。

诸位,这大青衣卸了妆走起路来,可不是在戏台子上的苏三,边唱边唠叨,三十分钟就离开洪洞县、来到太原城,况且也没有现时的高铁、高速、航空器,他真得慢慢走。咱地主忘了考证张君秋当时用的什么交通工具,反正是一路上人吃马喂的,没见着梅兰芳,却把盘缠用尽了。

京剧骨子老戏里有一出生、丑折子戏《卖马》,唱的是《说唐》中的故事,山东历城县好汉秦琼赴长安京城公干,到山西潞州天堂县时盘缠用尽,落了难,无奈何店主东的逼迫,是先卖掉了黃骠马、后典当了熟铜双锏,那是谭富英和李少春两位大帅的拿手好戏。这张君秋当时的处境还不如秦叔宝,也是出于无奈,为生计只好到歌厅茶楼中卖唱。吉人自有天相,这茶楼掌柜的看来也是个听戏的行家,帮张君秋打出个招牌“梅兰芳亲传弟子",倒是也聚了些人气。

好嘛! 小张爷把师傅给提前“消费"了,哈哈哈!

话说两头儿。

这一天梅兰芳闲来无事,和朋友在街上行走,见一座茶楼前赫然挂着“梅兰芳亲传弟子"的大招牌,心中好奇,就走进去落了座,看见台子上一位青年正唱得起劲,倒也不错,听得也是有滋有味,虽不曾记得何时有这么个徒弟,也挺喜爱他的才气。这青年就是张君秋。张君秋哪曾想会有梅兰芳真佛显现,一见台底下端坐着一位真的梅老板,顿时失了方寸,涨红脸儿、硬了舌根儿,木桩似的一句也唱不下去了。这尴尬劲儿就甭提了。由于事发突然,满堂的茶客们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还是人家梅老板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走上台去自报家门,拱手言道,诸位海涵!  这后生的戏断了篇,全是因我而起,若蒙不弃,我就接着他把下面的戏唱完。

地主读到此处,也不由得感慨万千哪: 这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普天下的艺人当中有梅兰芳大师如此宽宏的能有几位?  等戏终人散,(喔! 那时节还不兴签名、合影啥啥的,否则这戏终人也不会散),张君秋一番解释,从怀里摸出那位李公子的手书呈上。梅兰芳于是欣然应允,正式收了张君秋为徒,据说,还支付了拜师礼的费用,这待遇,可丝毫不亚于牛津麻省的全額奖学金。

 

 

所有跟帖: 

【李广平 与 张君秋】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15044 bytes) () 02/25/2017 postreply 22:25: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