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币与银币-穷富分化的美国ZT(副标题为我加)-作者淮夷

本帖于 2011-08-15 13:50:59 时间, 由普通用户 开心豆豆 编辑

点看全图

我手边的这本书,封面上写着纽约时报的荐书广告“…you will read this explosive little book cover to cover and pass it to all your friends and relatives” 。

但它确实说准了两件事:1,这本书令我很激动地从封面一直读到封底。2,看完后,很想传递给朋友们一阅。

这本书是关于美国穷人的生存现状。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天下穷人是一家,这本讲美国穷人的书对中国当前的底层社会而言,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作者芭芭拉(Barbara Ehrenreich),是一位杂志撰稿人。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一般,这又是一个杂志记者写出来的好书。

关于本书的缘起,芭芭拉在序言中写道(大意):某日,与哈泼杂志(Harper's)的编辑共进午餐,席间珍馐美味,耗费30美钞。席间闲谈,聊到美国普通劳工的谋生艰难,芭芭拉突发奇想,假如自己放弃现有的中产生活和白领职业,乔装成一个没学历没工作经验的家庭妇女,到社会上去重新找工作,亲身体验一下穷人的日子,结果又当如何?

于是芭芭拉真的这样做了,她坚持了几个月。然后根据真实经历,写下这本《Nickel and Dimed》。

芭芭拉把自己“无产阶级化”之前,给自己预设了几个规则:

1. 隐瞒自己的生物学博士的学历和上流社会的生活经验,新的身份是一个没有受过

高等教育、没有工作经验的家庭妇女。用这个新身份去找工作。

2. 进入角色时,要带上一辆汽车

3. 绝不挨饿:实在没钱吃饭的时候,会违反一下规则,用自己的信用卡买吃的

4. 不能睡大街:当自己的新工作无力支持房租时,体验活动终止。

芭芭拉的体验范围,仅限于那些在职穷人(working poor),也就是说,起码有一份蓝领工作,能租得起住房。至于美国社会最穷的那一群:乞丐和无家可归者,芭芭拉本人并没有睡大街的计划 – 那确实需要破釜沉舟的绝大勇气。

因为先设了这几条规则,所以,芭芭拉此举更像是一场角色扮演游戏。她配了汽车和信用卡这些安全装备,也没有真的抛家弃产,最不济,她还可以回到现实,重新过回中产生活。

不过,我不太愿意用“游戏”这样轻浮的词去称呼芭芭拉的活动。因为,读她的书,你可以感受到那种悲天悯人的胸怀,她对底层民众的内心尊重,她对挣扎在穷困边缘的人们深深的同情。借一句很白岩松的话:这一切,体现着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规则设置之后,芭芭拉上路了。

她的第一个地方是佛罗里达州的小城Key West。在这里她找到一份餐馆服务员的工作。一个月的收入1039美元,500美元用于租简易房,517美元用于食品、汽油、洗衣、电话以及日杂。收支基本相抵,没办法储蓄。

第二个地方是缅因州的Portland。通过招工广告,芭芭拉找了两个工作:护工和清洗工。月入1200美元,480美元用于租房,剩余用于日杂。仍然是攒不下什么钱。维持这样一个生活的代价,是需要她做两份工,每周工作7天。

第三个地方是明尼苏达州的Minneapolis。在沃尔玛的女装部当导购员。这完全是个很折磨人的体力活,要不停把客人挑拣完的衣服再放回到货架原位。月薪1120美元,但是,不幸的是,她找不到便宜住处,只得住汽车旅馆,一个月费用1200美元。终于入不敷出。游戏终止。

罗列这些收支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数字之中,芭芭拉注意到一个残酷的事实:低收入人群,他们一小时挣6美元的工作(如芭芭拉所体验的),尽管,看起来有吃有穿有地方住,可悲的是,这样的状态并不是可持续的(sustainable)。他们的一大半收入,都要花在住房上,剩下的,养活一家子,聊足果腹而已。而且,你不可以生病,不可以旅游,不可以休假,你的家人也不可以出现突发状况。这是非常脆弱的平衡。一不小心,生活就会把他们赶出屋门,沦为homeless大军中的一员。

芭芭拉说,看到这些事实,不需要受到经济学家的训练,只要你有良知。--- 这是一句值得鼓掌的话。

在芭芭拉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工友中,有一位叫Holly(化名)的女孩,给我至深的印象。这个女孩和芭芭拉在缅因州的清洁公司工作,她们经常分到一组,去给大户人家打扫房间。Holly23岁,结婚一年。她一周能挣30-50美元,要靠这个养活她自己,她的丈夫,还有一个年长的亲属。显然,这点钱,是很难吃上饱饭的。

芭芭拉写道,Holly在10小时的一轮工作之中,为了省钱几乎从不吃饭。Holly的精神食物,就是每天下午2点半,问她的伙伴们:“你们昨天晚饭吃的是什么呀?”仿佛这样的谈话,就可以充饥。芭芭拉笑称之为”food fantasy conversation” ,与之相似的中国古代一则笑话是,看一眼咸鱼,吃一口白饭,仿佛饭里也有鱼肉味道。笑过之后,泛起了穷人的眼泪。

这书中的悲情故事,我此处不想太多渲染。凄凄惨惨的生活这世界所在皆是,要能解决贫困问题才是真正的大慈悲。遗憾的是,芭芭拉并没有提出她的解决方案。

不过,在总结她的亲身体验时,她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美国的中产阶级和主流媒体,存在一个偏见: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们懒,工作不努力。芭芭拉以她的亲历告诉读者:穷人非常努力的工作着,但是他们工作越努力,生活越贫穷。这一定不是穷人的问题,而是社会制度的问题。

在书的结尾处,芭芭拉预言道(大意):总有一天,穷人们将再也无法忍受他们微薄的所得,而要争取与他们的价值相对等的回报。当那一天到来时,会有大愤怒爆发而出 --- 但是天不会因此塌的,我们最终只会过得更好。【按:芭芭拉原话是, “The sky will not fall, and we will all be better off for it in the end.” --- 让我想到主席的话:天下大乱,形势大好】

芭芭拉的这个结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罢工?革命?社会主义美国?她没明着说,让读者自己猜去。

补记:2009年1月12日,芭芭拉发表了一篇文章《Rich Get Poorer, Poor Disappear》 (“富人变穷了,穷人没影了”)。她谈到金融危机之后的社会,不无讥讽写到:经济危局之下,贫富分化问题似乎好转了。原来的中产阶级现在都成了新穷人(Nouveau Poor)一族,大家都是穷人,再也没有阶级差别了。呜呼。】

附上芭芭拉玉照(68岁)

点看全图

所有跟帖: 

清洁工和护工只挣6块一个小时?好像不太对。 -letshelp- 给 letshelp 发送悄悄话 letshelp 的博客首页 (59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09:51:56

要看写书的时间和体验生活的地点。以前的最低工资要比现在低,而且每个州有差别 -唵啊吽- 给 唵啊吽 发送悄悄话 唵啊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2:46:58

Typical liberal propaganda -QiuMi- 给 QiuMi 发送悄悄话 (783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0:00:58

“liberal propaganda” = 美国本土五毛? -唵啊吽- 给 唵啊吽 发送悄悄话 唵啊吽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2:49:36

我看到了中国农民工的影子 -i_am_nobody2- 给 i_am_nobody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9:27:27

agree。有不少挣大钱的,其实对社会是零贡献、负贡献,却不肯布施,不愿推动社会福利 -astermatch- 给 astermatch 发送悄悄话 astermatch 的博客首页 (52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1:45:11

回复:镍币与银币-穷富分化的美国ZT(副标题为我加)-作者淮夷 -nightrose- 给 nightrose 发送悄悄话 nightrose 的博客首页 (150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2:51:02

回复:回复:镍币与银币-穷富分化的美国ZT(副标题为我加)-作者淮夷 -nissanusedcar- 给 nissanusedcar 发送悄悄话 nissanusedcar 的博客首页 (285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3:18:20

If they make so little, they should not have to pay any taxs und -nightrose- 给 nightrose 发送悄悄话 nightrose 的博客首页 (404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3:46:31

90% have jobs? A typical misunderstanding to unemployment rate -武胜- 给 武胜 发送悄悄话 武胜 的博客首页 (113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9:37:58

不能用总人口来算,因为还有老人孩子和本没打算找工作的家庭妇女和家庭主夫 -Nightrose- 给 Nightrose 发送悄悄话 Nightrose 的博客首页 (155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21:11:38

"工作意愿"是个随时可变的因素,如何能够作为衡量标准? -武胜- 给 武胜 发送悄悄话 武胜 的博客首页 (36 bytes) () 07/18/2011 postreply 00:15:51

在衡量的时候是按找工作的行为来算的。如果没有投发简历或积极与潜在雇主联系,就不算有工作意愿 -nightrose- 给 nightrose 发送悄悄话 nightrose 的博客首页 (130 bytes) () 07/18/2011 postreply 03:33:25

失业率是要衡量整体劳动市场的供求平衡。若有些人有劳动能力,也在劳动年龄,但是在家劳动,那么不能算劳动市场的供给 -nightrose- 给 nightrose 发送悄悄话 nightrose 的博客首页 (125 bytes) () 07/18/2011 postreply 03:40:29

Minneapolis房租500的公寓现在上网就能搜到,她若是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6元,每周工作7天,应该挣1344元 -nightrose- 给 nightrose 发送悄悄话 nightrose 的博客首页 (147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3:03:04

吃饱了撑的文人,想尝试一下在道德上把别人踩在脚下的快感 -无根的浮萍- 给 无根的浮萍 发送悄悄话 无根的浮萍 的博客首页 (230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3:28:52

代人打掃的价錢是100美元一次起算,不是這亇价你人都找不到.可能作者不会找工作. -X723- 给 X72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7/2011 postreply 13:54:22

锱铢必较 should be a better translation -onflow- 给 onflow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8/2011 postreply 06:26:13

我们公司省钱不雇permanent,从一个staffing公司雇一个temp做mailroom的工作.公司支付$12/小时给st -philasian- 给 philasian 发送悄悄话 philasian 的博客首页 (835 bytes) () 07/18/2011 postreply 10:12:47

骨瘦如材,恐怕是吸毒吧 -无根的浮萍- 给 无根的浮萍 发送悄悄话 无根的浮萍 的博客首页 (207 bytes) () 07/18/2011 postreply 11:35:16

我们这里劳模到家打扫卫生12/小时,就算每天打扫4小时(一般一个house至少2小时),1天就有48。都是cash -- 给 卿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8/2011 postreply 20:35:05

标题,感觉应该是 五分和一角 (不知妥否) -王武- 给 王武 发送悄悄话 王武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7/22/2011 postreply 23:28: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