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唐兄支持,我个人非常喜欢这样的讨论。我的回复请见内文,管窥蠡测,欢迎批评,谢谢!

第2段:两个“啦”若改为“了”似乎更好。“殁”古气且不口语,原译“不在了”似乎更好。

殁”在我的家乡山西运城仍为老百姓的口头语,“殁”是“死”的委婉语表达法。

第4段:先生把croaker译作“爱说臊话的老家伙”,原译没有定语。“臊话”在汉语普通话中有歧义,不如不要,或为“说怪话的老家伙”或“说话不中听的老家伙“。另外,it can’t be helped 被译为”我这也是回天无术“似不妥。译为”这样于事无补“似乎较合适。

Croaker的英文解释是 a person who grumbles or habitually predicts evil,与英文中的蛙类和乌鸦有关,意思是“预示邪恶、抱怨、发牢骚”。“臊话”在运城话的意思是“预计会发生的恶事或者坏事”,个人觉得croaker更接近现代汉语中的“乌鸦嘴”,不过我家乡没有这个说法。croaker还有说话声音沙哑、不好听的意思,就不大容易在汉语中翻译出来了。另外Emily在写这部作品时,croak在俚语中已经开始有表示“死亡”的意思了,很可能因为当时的人们迷信,把乌鸦的叫声与死亡联系在一起。it can’t be helped的后面应该省略了“by God",在中文表达中应该是”by Heaven“,也就是“老天都帮不了”。

第5、6段,您把wife和mistress都翻译成“媳妇”。此词为北方口语,不典雅,也许均译为“太太”较好。

“太太”是中国南方,尤其是上海地区的说法,比较洋气。我的文章第一读者是我的父母,尽可能地让他们读起来比较容易明白。这个是南北表达的差异。

最后一段:his sorrow was of that kind that will not lament 被译为“他的悲哀不是那种泣不成声的悲哀”,似不准确。或可意译为“他的悲伤不是显示在脸上 的“。

这句主要是如何翻译lament,英文解释为to grieve audibly,杨苡译为“他的悲哀是属于哭不出来的那种”,个人觉得太白话,如果翻译成“不是那种嚎啕大哭的悲哀”似乎又有点过了,所以采用“不是那种泣不成声的悲哀”。如果翻译成“不是写在脸上的那种悲伤”,好像没有把lament的声音翻译出来。

最后一句it was his vocation to be where he had plenty of wickedness to reprove,原译更好。他是专门找他可以发泄的地方呆着。

杨译:因为呆在一个有好多事他可以骂个没完的地方,就是他的职业。中文表达中的定语一般不会太长,这样读起来会喘不过气,懂外语的读者一看就知道英文中用了定语从句。vocation翻译成“职业”似乎不妥,英文解释为a regular occupation, especially one for which a person is particularly suited or qualified; 另外还有一个解释“a calling of an individual by God, especially for a religious career”,所以我翻译为“天职”,也就是说Joseph生来就是专门骂人的。

皆为个人观点,未必正确。不足之处请斧正。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