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锅盖上来显吧,哦,不,传道。
在DR 12档时代,曝光是个神秘的,巫术般的技巧。上有过曝无法恢复的高光,下有欠曝后失去的细节和高噪点。风光片在这个狭缝里左右逢源,面对高动态画面只能用最大的努力来利用可用的动态空间,于是出现了圣经般的向右曝光法。
向右曝光以不爆掉高光为原则,尽力向Histrogram右侧挤压。这种情况下很多的片子其实都出现了单通道溢出,比如暗光长曝下蓝通道通常都是爆掉的。面对高动态画面下,人们不得不用GND,用多张bracketing来控制画面动态,用数字叠加来压抑高光和提亮暗部。可很多的画面结构和明暗区分布不适合这样的前期和后期。
14档以上的时代于是来了。于是生活再不相同。画面Raw原片的动态超越了上一代两档以上。这意味着保证高光不过曝的前提下,暗部细节可以保持多两档甚至更多。人们不禁要问,这多出的动态范围看得见摸得到吗?如何利用?
下面就是两个例子:
#1 《走向黑暗》的原片和后期效果,左边原片,右边后期:
用Nikon CaptureNX出图。高光保护+10%,暗部保护+30%后,暗部细节提亮非常细腻,没有噪点。想象你能用PS区域或物理滤镜做到?做梦吧。
#2 暗光片极端的例子:
和人们想法相反,暗光片其实有很多是高动态画面,无论是光影还是天空,常常是相机无法应付的动态宽度。这张片对月亮测光,让天空不过曝,地面结果完全黑掉。这是用CaptureNX拉亮暗部5档后的效果:
没有了对黑暗的恐惧,也就没有了向右曝光的压力。从拍摄习惯和思维方法上的改变是根本性的。那天提出的随便欠,任意拉,有了物质基础才敢放的话。
最关键的改变,就是不用纠缠追求什么正确的曝光,准确的曝光,两头逢源的曝光。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到画面内容和结构上,后期中再来做你画面需要的设计的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