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八十年代后期已经有了一台当时市价超过一万元的kenwood音响,一个朋友来玩,我放给他听惠特尼休斯敦的歌,还只是用金属带从CD上翻录的。他只听了前奏,就瞪大双眼问:“是真的吗?是真的吗?”我很得意,当然,与他用四喇叭听普通盒带或者听调频广播确实有天壤之别。
现在如何我不知道,在八、九十年代,大陆歌曲最大的弱点就是音响效果差,台湾好些,香港最好。
还记得“无间道”中梁朝伟试音响那段吗?那段蔡琴,完全靠了音响效果,才如此的荡气回肠。
读过音响“发烧”杂志,上面发烧友的试听,确实像声学研究,连日光灯产生的干扰声都要排除。但这不等于他们不懂音乐,他们或许懂、或许不懂,这完全是两回事。
我上HDTV大概比市场晚了一年,是一个同事的一句话打动我的。他说他有了HDTV后,“宁可看HD的垃圾节目,也不看非HD的好节目”。
对任何艺术来说,过于夸大或贬低表达这门艺术的介质及技术手段,都是同样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