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机位高度的确无所谓,只要合适就行。俺质疑的是“勇气”,不是机位。既然不是因为胆小而盲拍,那俺相信你选择的角度是有一定的原因。(a thought aside:从一定远的距离拍,腰平或眼平角度实际上没啥差别了。也看不出上面#2为什么一定要lower the camera拍)
关于片子的意思,俺从未说过“中意那种被拍人和摄影者瞬间微妙的互动”。我喜欢那种画面内各元素有"accidental relation/ship"的片子。不一定是decisive moment,因为这种偶然关联并不一定瞬间即逝。
单有几张洋人脸、几个洋人走在大街上的画面,俺会觉得乏味。以前看一些老外游客镜头下的中国,就是几张普通的中国脸、几个普通的中国人,他们觉得exotic,认为有意思。反过来,老中镜头下也常有那类自己觉得exotic的外国普通街景。HCB对这种将exotic作为有interesting的情况有过评述。
很多街头摄影,如果你想象地将画面人物从洋人变成老中,就马上发觉没有意思了;因为exotic元素没了。试想象一下上面的#2.。。。:=))
至于有摄友认为与熟悉人一路看过来内中自然有意思,俺理解。俺是圈外的嘛。
俺对胶片没成见,也没特殊喜好(虽然玩过)。洗印出来的,俺一定看得出,但屏幕显示的,俺很难确定(划痕颗粒现在都可以数码后期制作,而且很像真的)。只觉得一提胶片就必然引来“胶味”哗声一片有些好笑。内中是不是还有自觉胶片比数码品味更高的意思呢?
好啦,到此为止,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