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Nikon 58mm f/0.95 “夜之神”
点评:
这支镜头确实是尼康在光学设计上的旗舰之作,展示了顶级无反卡口潜力。
不过,它是手动对焦、体积庞大,实用性较低,适合收藏、创作,并不适合日常通用摄影。锐度优秀,虚化非常柔和,但价格和对焦方式限制了它的适用面。
2. Nikon Z 35/50/85mm f/1.2 系列
点评:
Z卡口的大光圈定焦确实素质很高,尤其是85mm f/1.2,在分辨率和焦外表现上达到目前顶尖水平。
但35和50mm f/1.2虽然也非常优秀,其体积和重量比f/1.8系列大出不少,是否值得升级要看拍摄需求。
3. Nikon 的 f/1.4 和 f/1.8 定焦军团
点评:
尼康早期的F卡口1.4定焦(如AF-S 85/1.4G)在无反时代仍具备不错表现,但在Z卡口时代稍显过时。
Z卡口的f/1.8定焦(如Z 85/1.8 S)表现非常出色,在解析力、抗眩光和焦外控制上都远优于老款F口f/1.8,属于“中杯价格,大杯画质”。
4. Canon 的 RF 50mm f/1.2 + 两支 85mm f/1.2(含DS版)
点评:
这几支确实是 Canon RF 卡口目前最具代表性的镜头,光学素质极高。
其中 DS版85/1.2 确实有独特的焦外渲染风格,但会牺牲部分进光量(相当于约f/2.2光通量),需要摄影师根据用途选择。
这三支属于 高端人像/艺术创作镜头,商业和发烧级用户会非常受益。
5. 佳能是否可能推出 f/1.0 或 f/0.95 的RF镜头
点评:
从历史看佳能确实出过 EF 50mm f/1.0,市场传言佳能未来也可能开发类似产品以应对尼康的 Noct,但截至目前(2025年)尚无发布消息。
技术上可行,但是否有商业必要,仍待观察。
6. 索尼目前仅有一支“天王巨星”:50mm f/1.2 GM
点评:
50/1.2 GM 确实是索尼在无反大光圈领域的标志性作品,光学素质极高,对焦速度也快。
不过索尼的35GM、85GM、135GM等镜头也具备极强竞争力,特别是135GM,一直被认为是目前最锐的135mm镜头。
索尼整体阵容偏实用、高效,缺少类似Noct那样的“秀肌肉”型产品。
7. Sigma Art 系列“能单挑三大家族”
点评:
Sigma Art 系列(特别是 DG DN 新设计)在光学上确实能和原厂高端定焦媲美,尤其在锐度方面表现突出,价格优势明显。
不过在焦外美感、防炫光、抗紫边、色彩一致性等方面,仍略逊于原厂高端镜头。
但综合价格因素,确实是高性价比之选。
8. Sigma 的电影镜头产品线
点评:
Sigma 的 Cine 系列镜头近年来发展迅速,在独立电影制作、小型工作室中受到欢迎。
不过其体积大、对焦齿轮结构复杂,不适合一般摄影用途。这类产品和摄影镜头相比,并非同一个受众群体。
9. “大炮系统与普通人无关”
点评:
确实,大口径长焦(如400mm f/2.8, 600mm f/4)动辄数千上万加元,重量也大,多用于体育、野生动物、新闻等专业场景。
对于一般爱好者,性价比确实不高。
但如今有不少轻量长焦选择(如 100-400mm f/5.6、200-600mm),也能部分满足“打鸟”需求。
10. 腾龙和图丽“狗头军团”?
点评:
这个说法未免太绝对。
腾龙近年来推出的几支镜头(如28-75mm f/2.8 G2、35-150mm f/2-2.8)在画质、便携性和价格方面表现相当突出,堪称“第三方旗舰”。
图丽虽然产品更新慢,但在广角领域曾有过几款经典之作(如11-16mm f/2.8)。
不能一概而论“狗头”。
总结:
Maxim88的发言虽带个人倾向和俏皮话,但也体现出他对各品牌旗舰产品的基本了解。他的“牛头军团”概念在民间摄影圈确实有市场。
不过理性看待,每家厂商的镜头策略和技术方向不同,应按实际用途、预算和画质要求来选择,才是适合自己的“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