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回答你的问题,"你的意思是不是说用5张暴光6秒的照片叠加起来的噪音要比一张暴光30秒的照片少?" 答案是肯定的,是的。但效果如何,要看具体情况。这种方法只有在一次长时曝光下,仍然噪点严重的情况下才有效。下面是我的理解:
噪点有两种形式:随机噪点和固定噪点。随机噪点是电路噪声,在不同次曝光中,噪点会随机出现在不同像素上。固定噪点是由像素灵敏度及电路放大倍数不均匀,而产生像素之间的输出不均匀,位置和强度比例是固定的。固定噪点强弱与曝光量成正比,这也就是固定噪点在长时曝光是比较严重的原因。多次曝光叠加(实际上是取平均值)只对随机噪点有效,对固定噪点不起作用。而固定噪点可以用暗场消减(dark frame subtraction)来消除,半班所说的Nikon的第二次曝光就是指这个。专业SLR电路里还有复杂的降噪系统,是用来减少随机噪点的,所以照片很平滑。多次曝光对这种相机来说意义不大,起码效果不明显。
保持正常的曝光量是减少噪点的最有效手段。因为随机噪点强度与曝光量关系不大,而信号强度与曝光量成正比,所以在不过曝的情况下,曝光量越大,信噪比越大。当然在微光下需要长时曝光时,固定噪点就显示出来了,高级相机会启动暗场消减,作一次不开快门的等时曝光,然后从原图中减去。
那张茶壶,是纯月光,而用的DiMage 7最长曝光时30秒,15次曝光起到了长时曝光的效果,也就是增加了信噪比,这是多次曝光起到的最有效的作用。DC相机的随机噪点非常严重,多次曝光的效果也是相当可观的。一箭双雕:)
SLR用多次叠加效果怎样,我试了一次,将4张曝光,和一次曝光相比,把最后的照片暗部拉亮,还是能看出不同的,不调亮看不出。也就是说,如果长时曝光得到的相片已经满意了,多次叠加就没有意义。只有在动态范围极大,需要后期调亮暗部时,可以考虑用叠加来降低随机噪点。另一个办法更易行的是HDR,或多次曝光然后区域性叠加。但如拍星云,明暗相差很大,而且交错,用多次叠加还是应该有效的。多次叠加还要求静物,拍星云要用自动旋转跟踪装置。我的那张茶壶,因为月亮在动,叠加后可以看到影子的水平方向是糊的,而垂直方向不糊。影子部分我没有做区域叠加。杯中的月影,叠加后是一横道,我用一张中的月亮替代了,而且做了很重的PS降噪。
我的结论是,多次曝光对于噪点严重的DC很有效,对于SLR可能意义不大,只有在特殊情况下适用,如后期需要对暗部作大幅度调亮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