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一点(O)出发有3条直线(OA,OB,OC),在3条直线上各取两个点构成两个三角形(A1B1C1和A2B2C2),两个三角形对应边的延长线各自相交形成3个交点(A1B1与A2B2相交于P点, A1C1与A2C2相交于Q点, B1C1与B2C2相交于R点),请证明这3个交点(P, Q,和R)一定是共线的。
证明:
1.基本事实
1.1. 欧几里德平面几何学第五条公设,平行公理:通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与该直线平行的直线。
1.2. 平面上任何两条直线具有且仅具有三个关系之一:重合,平行和相交。
2.两条射线间的线段。
设OX, OY 为两条不重合,不共线的射线,即,角XOY != 0度或180度。点X1,X2位于OX上,点Y1,Y2位于OY上,则
2.1. X1,X2重合,Y1,Y2重合,即,OX1 = OX2,OY1 = OY2,即,OX1/OX2 = OY1/OY2 = 1,当且仅当X1Y1与X2Y2重合。
因为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 且仅 可以通过一条直线。
2.2. X1,X2重合,Y1,Y2不重合,即,OX1 = OX2,OY1 != OY2,即,OX1/OX2 = 1, OY1/OY2 != 1,当且仅当X1Y1与X2Y2相交于X1(X2)重合点。
不言而喻,只是强调一下。
2.3. 如果X1,X2不重合,Y1,Y2不重合,即,OX1 != OX2,OY1 != OY2,见上图,则
2.3.1. OX1/OX2 = OY1/OY2 != 1 当且仅当X1Y1与X2Y2平行。
2.3.2. OX1/OX2
2.3.3. OX1/OX2
显而易见,证明从略。
3.三条射线间的三角形。即本题。
设OA, OB 和OC为三条不重合,不共线的射线,即,角AOB != 0度或180度,角BOC != 0度或180度和角COA != 0度或180度。点A1,A2位于OA上,点B1,B2位于OB上,点C1,C2位于OC上,则
3.1. 若(A1,A2),(B1,B2) 和 (C1,C2)三对点全重合,则根据2.1,三角形A1B1C1和A2B2C2 三边全重合,这与本题条件不符,此种情况不予考虑。
3.2. (A1,A2),(B1,B2) 和 (C1,C2)三对点中,若有两对重合,则根据2.1,三角形A1B1C1和A2B2C2 就有一边重合,这与本题条件不符,此种情况不予考虑。
3.3. (A1,A2),(B1,B2) 和 (C1,C2)三对点中,若仅有一对重合,比如A1,A2重合,则根据2.2,A1B1与A2B2的交点P位于A1(A2)重合点,A1C1与A2C2的交点Q也位于A1(A2)重合点。即,P, Q重合于一点,所以P, Q,和R实际上只是两点,它们一定是共线的。
3.4. 若(A1,A2),(B1,B2) 和 (C1,C2) 三对点全不重合;即,OA1 != OA2,OB1 != OB2,OC1 != OC2;即,OA1/OA2 != 1,OB1/OB2 != 1,OC1/OC2 != 1;
3.4.1. 若OA1/OA2,OB1/OB2,OC1/OC2三个比例中,有任何两个相等,则根据2.3.1,三角形A1B1C1和A2B2C2 就有一边平行,这与本题条件不符,此种情况不予考虑。
3.4.2. 若OA1/OA2,OB1/OB2,OC1/OC2三个比例全不相等,不失为一般性,可设OA1/OA2
从符号顺序角度,只存在四种可能情况:
1)OA1/OA2
2)OA1/OA2
3)OA1/OA2
4)1
但如果把三角形A1B1C1和A2B2C2 调换一下,实质上,非符号上,情况3)就是情况2),情况4)就是情况1)。因此,只考虑情况1)和 情况2)即可。
在下面本质性的证明过程中,一系列中间过渡结论被推导出来,用符号“[i]”依推导顺序跟随其后,i为正整数。这些结轮在后来被引用时,符号“[i]”又出现作为前导。这样作的目的在于便于查找。
3.4.2.1. 如果OA1/OA2
因为A1B1与A2B2相交于P点,所以,B1位于A1P之间[1],B2位于A2P之间[2]。
因为B1C1与B2C2相交于R点,所以,B1位于C1R之间[3],B2位于C2R之间[4]。
因为A1C1与A2C2相交于Q点, 所以,C1位于A1Q之间[5],C2位于A2Q之间[6]。
通过B1作A3B1 || A2B2[7]而交OA于A3,通过B1作B1C3 || B2C2[8]而交OC于C3,连接A3,C3,得三角形A3B1C3。
根据2.3.1,OA3/OA2 = OB1/OB2 != 1[9]; OB1/OB2 = OC3/OC2 != 1[10]。所以,OA3/OA2 = OC3/OC2 != 1[11]。再根据2.3.1,A3C3 || A2C2[12]。
因为OA1/OA2
因为OC1/OC2
因为[12]A3C3 || A2C2,A1C1与A2C2相交于Q点, 所以A1C1与A3C3也相交,令交点为Q3。则A1,C1,Q3,Q共线[15]。因为OA1/OA2
在三角形A1A2P中,[13]A3位于A1A2之间,[1]B1位于A1P之间,[2]B2位于A2P之间,并且[7]A3B1 || A2B2P,根据2.3.1,A1A3/A1A2 = A1B1/A1P != 1。
在三角形A1A2Q中,[13]A3位于A1A2之间,[15]Q3位于A1Q之上,[6]C2位于A2Q之间,并且[12][17] A3C3Q3|| [6]A2C2Q,根据2.3.1,A1A3/A1A2 = A1Q3/A1Q != 1。
结果,A1B1/A1P = A1Q3/A1Q != 1。在三角形A1PQ中,[1]B1位于A1P之间,[15]Q3位于A1Q之上,根据2.3.1,B1Q3 || PQ。
类似平行地,在三角形C1C2R中,[14]C3位于C1C2之间,[3]B1位于C1R之间,[4]B2位于C2R之间,并且[8]B1C3 || RB2C2,根据2.3.1,C1C3/C1C2 = C1B1/C1R != 1。
在三角形C1C2Q中,[14]C3位于C1C2之间,[15]Q3位于C1Q之上,[6]C2位于A2Q之间,并且[12][17] A3C3Q3|| [6]A2C2Q,根据2.3.1,C1C3/C1C2 = C1Q3/C1Q != 1。
结果,C1B1/C1R = C1Q3/C1Q != 1。在三角形C1RQ中,[3]B1位于C1R之间,[15]Q3位于C1Q之上,根据2.3.1,B1Q3 || RQ。
根据平行公理,通过直线B1Q3外一点Q,有且仅有一条与直线B1Q3平行的直线,因此,PQ和RQ 是同一条直线。也就是说,P, Q,和R共线。
3.4.2.2. 如果OA1/OA2
A1B1与A2B2相交于P点,P位于A1B1之间[1]及A2B2之间[2];
B1C1与B2C2相交于R点,R位于B1C1之间[3]及B2C2之间[4];
根据2.3.2,A1C1与A2C2相交于Q点, C1位于A1Q之间[5],C2位于A2Q之间[6]。
通过B1作A3B1 || A2B2[7]而交OA于A3,通过B1作B1C3 || B2C2[8]而交OC于C3,连接A3,C3,得三角形A3B1C3。
根据2.3.1,OA2/OA3 = OB2/OB1 != 1[9]; OB2/OB1 = OC2/OC3 != 1[10]。所以,OA2/OA3 = OC2/OC3 != 1[11]。再根据2.3.1,A3C3 || A2C2[12]。
因为OA1/OA2
因为OC1/OC2
因为[12]A3C3 || A2C2,A1C1与A2C2相交于Q点, 所以A1C1与A3C3也相交,令交点为Q3。则A1,C1,Q,Q3共线[15]。因为OA1/OA2
在三角形A1A3B1中,[13]A2位于A1A3之间,[1]P位于A1B1之间,[2]P位于A2B2之间,并且[7]A3B1 || A2PB2,根据2.3.1,A1A2/A1A3 = A1P/A1B1!= 1。
在三角形A1A3Q3中,[13]A2位于A1A3之间,[15]Q位于A1Q3之上,[6]C2位于A2Q之间,并且[12][17] A3C3Q3|| [6]A2C2Q,根据2.3.1,A1A2/A1A3 = A1Q/A1Q3 != 1。
结果,A1P/A1B1 = A1Q/A1Q3 != 1。在三角形A1B1Q3中,[1] P位于A1B1之间,[15] Q位于A1Q3之上,根据2.3.1,B1Q3 || PQ。
类似平行地,在三角形C1C3B1中,[14]C2位于C1C3之间,[3]R位于B1C1之间,[4]R位于B2C2之间,并且[8]B1C3 || B2RC2,根据2.3.1,C1C2/C1C3 = C1R/C1B1 != 1。
在三角形C1C3Q3中,[14]C2位于C1C3之间,[15]Q位于C1Q3之上,[6]C2位于A2Q之间,并且[12][17] A3C3Q3|| [6]A2C2Q,根据2.3.1,C1C2/C1C3 = C1Q/C1Q3 != 1。
结果,C1R /C1B1 = C1Q/C1Q3 != 1。在三角形C1B1Q3中,[3]R位于B1C1之间,[15]Q位于C1Q3之上,根据2.3.1,B1Q3 || RQ。
根据平行公理,通过直线B1Q3外一点Q,有且仅有一条与直线B1Q3平行的直线,因此,PQ和RQ 是同一条直线。也就是说,P, Q,和R共线。
证明毕。
“与数学无关”定理在欧几里德平面几何学中的证明。(完全版)
所有跟帖:
•
精益求精+追求完善,要顶~~ 图也整的好...
-与数学无关-
♂
(379 bytes)
()
10/02/2010 postreply
00:55:03
•
谢!乱弹 大师 用梅涅劳斯定理来证明就更上一层楼了。这就是数学的魅力。
-皆兄弟也-
♂
(0 bytes)
()
10/02/2010 postreply
14:34:19
•
通常用逻辑的手段,考虑所有可能性,排除所有不可能性,从而达到证明的完备性。
-皆兄弟也-
♂
(0 bytes)
()
10/02/2010 postreply
14: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