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继续...

来源: 文学城俱乐部 2011-11-18 22:57:0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019 bytes)
回答: 继续...文学城俱乐部2011-11-18 22:56:19

11月10日下午,新华网登发新华社记者黄冠的文章《新华时评:“教授骂人”岂能把粗鲁当个性》,许多媒体进行了转载。11月11日上午,法制日报手机报登发黄冠的文章《“教授骂人”有触道德法律底线之嫌》(与上文内容相同但题目不同),许多媒体进行了转载。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新华网就此事的调查结果载图

点击图片看原样大小图片





凤凰网就此事的调查结果载图

11月11日中午,孔庆东在《第一视频新闻网》“孔和尚有话说”栏目里,在讲解新闻出版总署刚出台的《媒体严禁刊发未经核实网络信息》时说:“怎么严防新闻虚假报道呢?首先我们要严格要求记者。记者你怎么采访,是打电话都算采访吗?打电话采访不算,网络采访不算,要坚持实地采访...是不是要事先申请,对方批准,然后约定时间、地点,才能进行采访?你的工作性质就是这样的,你以为人人赚钱都是白赚的呀?要坚持实地采访,电话采访的都是王八蛋。”“有人愿意向我善意地请教问题,本人不吝赐教。但是,你如果是恶意地、随便地、粗暴地采访我,对不起,我不伺候。”并说:自己没骂记者,骂的是汉奸;新华社直接采用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发了一篇侮辱他的文章,制造虚假新闻,公然顶风作案,带头违反新闻出版总署刚刚出台的通知,对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带头向“汉奸媒体”屈服;要求新华社向他道歉。

“孔教授爆粗口”事件像一声惊雷,震动了整个媒体网络界,引来了关心社会政治新闻的广大网友的热议。常理说,讲粗话毕竟是不文明的,况且是在主流媒体铺天盖地的强大攻势下,在“教授连爆粗口骂记者激怒网友”、“岂能把粗鲁当个性”、“有触道德法律底线之嫌”的舆论引导下,网络上应该出现一面倒的倒孔之声。然而,情况却恰恰相反,网络上却出现了绝大多数网友强力支持孔庆东的奇观,且力挺和讨伐孔庆东的两派力量,立场分明,水火不容。

所有跟帖: 

回复:回复:继续... -文学城俱乐部- 给 文学城俱乐部 发送悄悄话 (3753 bytes) () 11/18/2011 postreply 22:58:0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