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格局,再思韬光养晦

来源: NMDW 2011-12-29 20:25:5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092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NMDW ] 在 2011-12-30 20:35:1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环球时报年会报道一:国际格局,再思韬光养晦

  • 2011-12-19 08:33
  • 环球时报
摘要:中国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降低了意识形态的门槛,引进了活跃的市场力量,使我们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

2012:世界变局·中国战略 环球时报年会特别报道之一


“韬光养晦”是战略还是策略?


罗援(中国军事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少将): 我认为,“韬光养晦”是一个策略,只有和“有所作为”结合起来才能叫战略。比如军事的积极防御战略,你不能把“积极”和“防御”两个词分开。“韬光养晦” 和“有所作为”是为我们维护国家核心战略利益服务的,“韬光养晦”绝不等于挂免战牌。现在令人担忧的是,联合国在某些方面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对一些违 反《联合国宪章》和相关决议的行径或者视而不见或者无能为力。联合国需要改革并建立一些具有独立监督机制的机构。


中国和平崛起与西方国家掠夺崛起、战争崛起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不去侵占别的国家核心利益。中国不侵占别人一寸土地,也绝不容许别人侵占我们一寸土地。一定要把和平意愿,和敢用非和平手段来维护核心利益的意志结合起来,才能最后达到和平崛起。


崔立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韬光养晦”是中国过去近20年来的重要对外方略,今天是否仍然适用。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讲当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后来又加上“合作”。现在,我觉得 还可以加一个词:博弈。世界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五年,伴随多极化发展和中国崛起,大国间竞争也在发展,中国和其他主要大国之间关系博弈的一面明显 加强。中美关系中的博弈一面日益突出。而我们对新时期大国间关系中的博弈性,无论是从意识、知识、经验还是战略设计上,都是欠缺的。“韬光养晦”的提法, 作为今天面对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国际形势的中国外交方略的表达方式,显然已不适用。国际上普遍使用“中国崛起”的提法,我们讲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用“韬光养晦”提法来对应是否太过勉强?其实,我们现在不得不用很多方式和复杂的语言来解释“韬光养晦”,就足以说明其面临的窘境。


曲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邓小平当年讲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 晦、有所作为”28个字,后来概要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8个字里有三个核心词:光、晦、为。理解这8个字的关键是搞清楚韬什么光、养什么晦、作什 么为。邓小平的思想非常清楚,即我们要韬意识形态之光,在外交政策中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养经济建设之晦,即埋头进行经济建设;作秩序建设之为,即在国际 上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里面有形势研判,有力量配置,有目标设定,符合“战略”的基本要素。因此,“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战略。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比上世纪90年代初体现得更明显,容易犯意识形态冲动的毛病。“韬光养 晦”完全不意味着不阐述我们的主张。和平崛起指中国不会靠发动战争崛起,而不意味着受到侵略时不反击。自卫反击是《联合国宪章》赋予每个成员国的权利。从 这个意义来讲,中国和平崛起不在任何意义上排除用武力反击别人对我们的侵略。


“祖宗之法”该不该改?


阎学通(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所有大国成功崛起的战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成功者都是因为他们创造一 个新战略,而且在完成崛起前,没人知道这个战略是什么,成功之后才有人给它起个名字,于是成为一个成功战略模式。只有与时俱进的战略才能使崛起成功。固守 一个以往曾成功的原则、一个模式、一个战略或一种理论,最终将因不适合时代变化而崛起失败。


我们经常听到“今年是关键年”的说法。我以为从1949年到现在,没有哪一年对中国不是关键年。我们看到的是2011年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有较大变化。不仅国家行为发生变化,国际规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举例说,阿盟要求在利比亚建立军事区,开除了叙利亚,拉美加勒比共同体制定了必须干涉政变国家的规定。这说明发展中国家开始实践干涉内政的规范了。现在,国际形势和规范都在变化,这要求我们的外交战略跟着变化而变,而不是“无为而治”。


国家往往是越成功就越不愿意改革,美国今天就是太成功了而不愿意改革。失败的国家很容易选择改革,但取得成就的国家就不愿意改革。


李慎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韬光养晦是我们外交政策中必须长期坚持的策略手段,但在外交领域,我认为有几个原则不能“韬光养晦”。首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绝不干涉他国内政。“韬光养晦”不是不要伸张正义,不是不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伸张正义,就有可能最后变成孤家寡人。


第二,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续,而不应相反。人们经常说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坏也坏不到哪,但这里的前提是中国国内稳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一旦遇到大的问题,内忧外患都会跟着来。


第三,“三个世界”的划分理论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有人说中国经济规模世界第二,已是发达国家。这不符合事实,中国人均排名却在世界 100位之后。实际上,美国已公开承认把中国由潜在对手看成是现实对手。美国是搞霸权主义第一世界,中、俄和其它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在第一世界和 第三世界之间的是第二世界。如果我们坚持和发展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在外交上就可能有一个新的篇章。当然,我们要坚持全方位的外交,要力争与美国在内的各 国在不同条件下的合作,尽最大力量创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


第四,依靠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框架体系里发挥作用,但也要提防美国主导甚至绕过联合国搞各种霸权行径。


第五,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但必须要有强大国防,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领土和主权。


后“韬光养晦”时代?


吕岩松(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中国经济实力的壮大已为各国普遍接受,毕竟大家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在安全和政治领域,情况有所不同。深度合作是必要的,当然合作过程中会有磨合。无论是“韬光养晦”还是“有所作为”,我们都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敏锐的把握,需要具备主动设置议题的能力。


沈丁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认为中国一贯坚持不干预政策,这只是一个美丽的想象。当南非当局实行种族隔 离时,当曼德拉因对此反对而坐牢时,中国两岸同胞一起予以干涉,对其进行制裁。这就是正义的干涉。绝对不干涉是一种过于简单化了的理想,我们既不可能做 到,也不应做到。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接受《联合国宪章》。其中规定,可由联合国安理会等部门做出判断并决定是否经由程序来实施干预。


当然,对联合国曾经做出的决定,各国存有争议,譬如一些国家对联合国在朝鲜战争问题上通过的决定有不同看法。安理会里通过的对他国内部问题进行干涉的决议,我们对其中的一些存有抵制。但我们正愈来愈多地批准并参与联合国在维和或人道主义灾难等问题上的地区性介入,这些就性质而言都是国际干涉(干预)。迄今,我们参与的绝大多数这类干涉是正确的。


周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欧洲所所长):“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概念。20年前不宜只讲“韬光 养晦”,现在也不宜只讲“有所作为”。如何艺术地作为,取决于我们如何审度世界大势。立体地看国际局势,可以看出有三股主要力量,一是资本和市场力量,二 是国家和政府力量,三是社会和观念力量。逐利的动力使资本和市场的力量成为最活跃的力量,舍此难以进步;主流社会和主导观念的力量可能引导世界潮流。政府 以及社会和市场力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决定着世界大势。


二战后,欧洲国家力量向社会力量全面妥协,形成了政府、社会、市场相互制约的平衡关系。当前的欧债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府和市场力量的大博弈。中 国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降低了意识形态的门槛,引进了活跃的市场力量,使我们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但同时我们必须保障社会对于政府的支持,以及 政府对于市场的规范,同时又不能让市场失去活力。在对外关系方面,“有所作为”也不能忽略社会和观念的力量,应当有一种立体的外交布局。▲(本文系 2011年12月17日召开的环球时报年会“2012:世界变局·中国战略”第一议题对话内容的缩编。该议题由杨锐担任主持人。)

所有跟帖: 

后韬光养晦时代还需要至少30年。 -中国永远第一- 给 中国永远第一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30/2011 postreply 08:59:4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