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此类说法该休眠了】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这种说法作为一个“时代概念" 之下的描述,随着毛周及当年其他风云人物的离世,也该休眠了。
这个虚幻的三大主力之说法,指的是后来“命名” 的所谓贺龙红二方面军,张国焘红四方面军,以及周毛的红军第一方面军(自谓中央红军)。
任何一支军队所拥有的无论三大还是 N 大主力也好次力也罢,比如红军,都必须服从军队最高统帅部或指挥部的命令,协同作战,才是军队或统帅部麾下名副其实的主力抑或次力什么的。
那么这红军之三大主力部队的统帅部或指挥部,当年存在过吗? 或者以周豪叔为首的中央红军“统帅部”,指挥并协同过贺龙红军第二方面军及张国焘红军第四方面军的任何军事行动吗?没有!
所谓红军第一、第二,还是第四方面军的,这在当年无非就是对娘稀匹及其封建的官僚政权机构和制度有着沉重压力的三支各自为阵的农民 ”土匪“ 武装以及散兵游勇而已。尽管周豪叔往贺龙的那支土匪武装也派了钦差尽力收买,但要指挥贺龙协同作战,也是远远还不及这个能力的。而红军,作为这三支当年最成气候的土匪武装之上的一个虚幻概念,其本身,倒是完全可以将这三支土匪武装,纳入其麾下之三大主力部队!
由此而见所谓三大主力之说,无从谈起!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政军领导地位的说法,也该休眠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在延安整风并由周豪叔在党内作了检讨之后,才逐步确立的。
遵义会议,不过就是周豪叔一伙由于娘稀匹的凌厉攻势,才被迫重新“聘用”并赋予了毛泽东在军事行动上的”高参“地位而已。
红军三大主力及中央红军等说法是”虚“ 的,时代的需要 —— 维护周豪叔面子加强团结而为;而三大土匪武装合三为一,是个历史事实。
【所谓张主席与毛主席南下还是北上之分歧】
这更是为周豪叔一伙宗派主义对危害革命进程损害革命利益,欲盖弥彰的一种说法。但其作为维护团结的一种”时代概念“ 之下的解说,也该休眠了。
事实上极有可能张主席力劝老友毛主席,解除收编周豪叔在所谓中央红军中的地位及势力的一个“未遂兵变“或没有落实的土匪武装火拼计划而已。
张主席毛主席相识于共同的祖师陈独秀李大钊帐下,两人之间的关系,非张主席国焘与周总政委豪叔之关系能比。
”南下北上之争“ 结果看上去虽是毛周带领所部仓惶出逃脱离和张主席接触的样子,但这也完全可能是毛主席权衡之下,放弃火拼计划的决定所致。
毛主席和张主席合作收拾了周豪叔宗派,再与张主席合作,犹如我们离开工作已久的公司另谋高就,在公司单位 培养多年的人脉就此基本全完了。如果没有其他大佬关照,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前程难测。
周毛关系,不说解放后周豪叔一伙暗使手腕花样百出地把毛主席的干部队伍搞得七零八落连带妻离子散的,然而在红军那个时候的当口,毛主席和周豪叔他们已合作多年,也是基本相互了解了对方性格及工作作风。革命工作也还是有商有量而周豪叔一伙,也没啥阳奉阴违的必要。尽管毛主席有关军事决策行动的建议均有周豪叔出面变成命令下达执行,基本算是顺利的,也能看到一些未来。而周,亦有其后台大佬的关照。
张主席力劝毛主席,共同合作解决周总政委,即周豪叔;此建议虽出自于毛主席和张主席属于老友并相识于陈独秀李大钊帐下且均为陈李高徒的缘故,但毕竟在拉武装占山头以及打家劫舍等实际性的革命活动中,相交相知甚微;加之中央红军中实力最强且早已被周豪叔一伙收买控制并经营许久的彭德怀部,即红三军团,这个时候火拼解决周豪叔,就算事情顺利自己也能活下来的话,很有可能红军元气大伤前途难测。同时,和张主席的合作,犹如加入一个新的工作单位,一切就要从头开始了。
据称解放后毛主席曾公开表示非常欣赏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部(记得国民党时期就出版了);很大原因来自于第一部的主线,描述了张献忠李自成这俩在是否要火拼对方以及各自阵营内部推波助澜的起伏活动等,而进行调查研究权衡利弊之下所选择合适而正确的做法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及命令措施。
当然,若是张主席毛主席(那个时候好像还不是主席)联手火拼了周总政委、干掉彭德怀包括陈云黄克诚张爱萍等一干豪叔心腹的负隅顽抗,以及收服红三军团及其他土匪头目成功之后还能生存,南下还是北上,不会是个问题。
【张上将挎个照相机】
据传张上将战争年代身挎俩大件:战斗中同志们跟我上的左轮手枪一把,另外再有的就是嬉笑间同志们跟我笑的照像机一台了。
张上将是个军队高级干部但其战争年代脖子上没挂诸如指挥员必备的望远镜,代之以的却是一架照像机。张上将,共军的高级军事指挥员,脖子上不挂望远镜却挎个照像机,想作啥?
网上有不少文章吹嘘“名将”还是儒将什么的张上将 —— 张爱萍:能文能武;武能打枪骑马,文能写诗照像。
如此一来打枪写诗照像,谓之三样不缺。
如此这般三不缺人才,不授上将之名,又该何许人是也啊。。。。。。
网上至今好像还没有什么文章故事或照片描述张上将使用望远镜的。。。。。。
左轮手枪美制还是英制抑或加拿大制造,不清楚;战斗中是否曾跃出战壕并拔枪高呼:“同志们,跟我上!”也不清楚更似乎没有什么案例可稽但嬉笑间同志们跟我笑,却是有很多美轮美奂的照相片留了下来可资佐证,且大有流芳百世之迹象。
【同志们,跟我上 —— 苏军基层连队指挥员脖子上挂着望远镜,在对阵德军的战斗中跃出战壕领头冲锋的照片】

照像机本身,有人言辞凿凿名为莱卡,德国造。
张上将在一帮土八路中间挎个左轮手枪,看上去说起来还算是名正言顺的但随同脖子上代之以望远镜的一台莱卡照像机,人群中来回窜游晃来荡去的,算是什么又想作啥?
进而网上又称张上将不仅能按莱卡快门,还自己冲洗印制。
记得小时候心血来潮,也是不仅照像还自己冲洗并用放大机印制,美其名曰后期制作。王开照像馆出售的冲洗药粉包,就有一套四、五包的。没记错的话,那几个药粉包包名曰显影粉、定影粉之类的。具体操作还有大包先放小包后放调配显影液的规矩。水,还须有一定的温度要求;不仅如此,冲洗胶片及显影像片的过程,还得有恒温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胶片像片成影之后,还得清水冲洗无尘空间风干。
对了,另外还要有个黑屋子和一个小红灯的需求。这个对张上将那个时候来说,就是一台手摇发电机伺候的事情了。
张上将那个时候,冲洗胶片印制像片的过程及药粉包包什么的,不会比我小时候把玩类似的更简约或先进吧?
张上将,一帮土八路中间如此这般清闲,武能打枪骑马,文能写诗还带莱卡咔嚓咔嚓照像冲洗印制的。。。。。
张上将、张大少爷,不务正业排场不小鹤立鸡群啊。
也有人说张上将的莱卡,是用来观察地形拍摄战场地貌制定作战计划用的。
但无论如何,张上将能拿台莱卡照像机并能摄下的战场地形地貌,即人能到已到的地方,还需要个照像机去记录吗?
但也有人认为就像鳩山老先生倡导的:给地形地貌照个像,犹如发现李玉和家珍藏的那本黄历,有带回去研究研究的必要。
二战的时候,已有在飞机上往下照像搞侦察的做法了。所以指挥官要充分掌握地形地貌制定有规模的作战计划和行动,光在地面上勘察,是远远不够的。而负责且真正的军人,就必须亲自坐飞机去亲眼观察和掌握战场地形地貌了。
就此二战中,党卫军有个将军,就是坐飞机观察地形的时候被苏军击落殉职。
张上将不用望远镜却用照像镜在地面观察记录战场地形地貌,说不上吧?
再则,血肉横飞尸陈遍野的战争年代,一个非职业战地记者,挎个照像机来回流窜的,作啥?
拍摄战场死人照片?
群众影响不好嘛。。。。。。
张爱萍,打枪写诗照像之三不缺上将是也!
据称抗战伊始新四军初建之时,张上将协助周总理为彻底掌握新四军,立下汗马功劳并深得总理厚爱。
当时张受命彭雪枫并从彭为司令的新四军某支队,带一个团出外执行任务。而这一走,就不再有归队一说了。
张上将随之号称这个团:彭支队之总队,直接听命于新四军司令部了。
张上将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作为土八路的高级干部,挎个莱卡照像机,想作啥?
鹤立鸡群,群众影响不好嘛。。。。。。
张儿子为他老子解放后的遭遇诉苦并暗示:除了总理和陈毅,谁都想要往他老子脑袋踩上不止一脚,连毛主席也都想挤兑他老子!

张上将战争年代摄影作品一瞥: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9248296_798095165.html